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李宗浩

月刊

1673-6966

cadem2006@sina.com

010-5797616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行政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以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心肺复苏以及中国唯一冠以“灾害医学”刊名的医学、专业期刊。办刊宗旨是促进中国急救、复苏、灾害医学的发展,提供医学学术和有关应急管理科学交流的平台。栏目有述评、论著、 临床经验交流、急救案例分析、 综述、专家论坛、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 工作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急救与救援护理、继续教育及医师维权自律的研讨,尤其有权威专家对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解读,以及医学救援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与管理,医疗救援系统建设与管理,医师执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文摘信息等。  本刊不仅为从事急救、急诊、心肺复苏医学专业人员,同时也为卫生厅局、应急办、医政处及政府、社区、安全部门决策、管理者们提供参考。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及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订阅并积极投稿。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大16开本(210mm×297mm)64页,定价10元/期,正式国家医学学术出版物。已于2006年7月创刊公开发行,2007年由邮局向全国征订,邮发代号80-52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预后调查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邹保林王玉荣汪钊赵泉勇...
    786-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患者的预后,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 98 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老年骨折患者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者纳入观察组,未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获得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采用R软件中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风险的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时间、高血压、吸烟史以及饮酒史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糖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中,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三酯甘油(TG)、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以及D-二聚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RB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RBC是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OR<1,P<0.05);高血糖、血小板、FIB和CRP是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糖、RBC、血小板、FIB以及CRP的AUC值均>0.700,表明上述指标对于老年骨折是否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风险模型,校准曲线C-index值为 0.964,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备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值分别为 0.964 和 0.939,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直观地预测老年骨折并发急性脑血管创伤的概率.

    老年骨折急性脑血管创伤影响因素Nomogram预测模型

    B/A比值与老年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狭窄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

    王玉国玲孙婧李皓...
    79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老年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LVO)狭窄程度、机械取栓后侧支循环以及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 2018 年 3 月—2023 年 3 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 109 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LVO患者(LVO组),根据梗死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36 例)、中度狭窄组(45 例)和重度狭窄组(28 例),根据术后改良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31 例)、侧支循环中等组(49 例)和侧支循环较差组(29 例),根据mRS评分分为神经预后良好组(27 例)和神经预后不良组(82 例),另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中心就诊的 63 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临床信息以及术前(对照组体检日)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计算B/A比值,比较组间B/A比值差异,分析B/A比值对神经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LVO组血清间接胆红素、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间接胆红素、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侧支循环较差组血清间接胆红素、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和侧支循环中等组(P<0.05),神经预后不良组血清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神经预后良好组(P<0.05).B/A比值预测LVO患者机械取栓后90d神经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 0.870,大于TBiL、白蛋白的 0.659、0.633(Z=3.647、3.838,P<0.05).结论 老年LVO患者血清TBil、白蛋白水平、B/A比值下降与LVO动脉狭窄程度加重,与术后侧支循环开放程度较差及神经预后恢复程度不良有关,B/A比值下降在LVO神经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侧支循环预后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

    床旁超声参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中的指导价值

    刘帅王泽熙徐梅先岳燕科...
    796-800,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中的指导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2 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 60 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床旁超声监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床旁超声参数、组织灌注指标、乳酸、乳酸清除率、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白细胞介素(IL)-23/IL-17 炎症轴、累计输液量、尿量、液体正平衡量等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 28d内病死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 6 h、12 h、24 h后两组HR、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明显下降,MAP及CVP、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最小径及每搏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 6 h、12 h、24 h HR、Pv-aCO2 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 6 h、12 h、24 h乳酸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 6 h、12 h、24 h HMGB1、IL-23、IL-17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 12 h、24 h液体正平衡量、累计输液量低于对照组,尿液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 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指导价值,可改善患儿组织灌注指标,并降低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病情缓解.

    儿童床旁超声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指导价值预后

    羟考酮超前镇痛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乐婷杨勇肖娈商媛媛...
    80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评价羟考酮超前镇痛方案对手术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光盘数据库(CBM disc)及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涉及羟考酮超前镇痛相关的各类型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评价指标包括:术后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用RevMan 5.4 和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出文献 13 810 篇,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入选 15 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10 项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共入选病例 890 例.与对照组(生理盐水或安慰剂)患者相比,羟考酮超前镇痛组患者术后 8 h/12 h疼痛VIS评分(IV=-1.00,95%CI:-1.21~-0.78,P<0.001)、术后 4h/6h疼痛VIS评分(IV=-1.06,95%CI:-1.50~-0.62,P<0.001)、术后 24h疼痛VIS评分(IV=-0.53,95%CI:-0.86~-0.20,P=0.002)存在显著差异,羟考酮超前镇痛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4,95%CI:0.17~0.7,P=0.003)存在显著差异,羟考酮超前镇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超前镇痛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实践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验证.具有术后患者疼痛更轻,不良反应发生更少的优势.

    羟考酮超前镇痛系统评价Meta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建立

    赵宇宙杨利谦黄晓洁
    807-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 120 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例.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 并发症组患者住院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潜在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 0.746(95%CI:0.596~0.935),该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结论 术前合并慢性病≥3 种、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1d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有助于指导医师完善个性化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NA-126和miRNA-182表达与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马彩云王尚臣朱倩姚洁...
    81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26 和miRNA-182 表达与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ACI患者,根据治疗后3个月是否合并VCI分为非VCI组(94例)与VCI组(8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miRNA-126、miRNA-182表达水平,依据治疗后 3 个月MMSE评分将VCI组分为轻(27 例)、中(24 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31 例).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miRNA-126、miRNA-182 与MMSE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后发生VCI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miRNA-126、miRNA-182表达水平对VCI的预测价值.结果 VCI组年龄、Hcy高于非VCI组,文化程度低于非VCI组(P<0.05).VCI组血清miRNA-182 表达水平(1.44±0.28)高于非VCI组(1.09±0.07),miRNA-126表达水平(0.78±0.15)低于非VCI组(1.06±0.10)(P<0.05).VCI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功能障碍者血清miRNA-126 水平依次降低,miRNA-182 水平依次升高(P<0.05).VCI组血清miRNA-126 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70,P<0.05),miRNA-182 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34,P<0.05).文化程度(OR=0.816)、miRNA-126(OR=0.807)、miRNA-182(OR=1.953)是ACI后发生VCI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NA-126、miRNA-182 单独预测ACI后VCI的AUC分别为 0.882、0.85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 0.951,优于单独检测miRNA-126、miRNA-182 的AUC(Z=3.114、3.623,P=0.002、<0.001).结论 ACI后VCI患者血清miRNA-126 表达水平降低,miRNA-182 表达水平升高,均与卒中后VCI关系密切,能反映认知障碍程度,二者联合对VC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急性脑梗死微小RNA-126微小RNA-18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急诊胃镜下透明帽辅助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

    侯小霞王红霞吴美英
    816-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胃镜下透明帽辅助治疗上消化道异物(UEFB)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 月—2023 年 1 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 75 例UEFB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胃镜治疗组(n=36)和透明帽辅助治疗组(n=39).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耐受性、生命体征指标、异物取出成功率.结果 透明帽辅助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胃镜治疗组,视野情况、治疗耐受性优于胃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胃镜治疗组(P<0.05);术后透明帽辅助治疗组HR和MAP均低于胃镜治疗组(P<0.05);而透明帽辅助治疗组一次取出成功率与胃镜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透明帽辅助急诊胃镜对UEFB患者进行治疗,可确保手术时操作视野,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耐受性较好且生命体征平稳,但异物取出率较胃镜治疗患者无明显差异.

    上消化道异物透明帽胃镜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干预最佳时机研究进展

    张振龙辉李欢王文哲...
    820-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是一种紧急且常见的临床疾病,其治疗和管理的关键在于及时的内镜干预.本文综述关于AUGIB患者内镜检查最佳时机的现有证据,讨论早期与晚期内镜检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提出基于最新指南和研究的临床建议.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时机医疗成本

    全身麻醉药对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进展

    柳娜徐英
    825-829,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身麻醉药对冠心病患者的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现就冠心病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中的使用风险、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以及麻醉风险的预防措施等做一综述,对于提高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麻醉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冠心病麻醉风险风险防控

    创伤后脓毒症早期预警诊断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冯珂勾燚吕博辉张俊飞...
    830-834,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伤作为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占全球疾病负担的 10.1%,是我国 45 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创伤后脓毒症是组织损伤、休克、免疫功能紊乱、缺氧、应激等原因引起DAMPs及其他介质的释放,其发生率、病死率高,是创伤后期主要死亡原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是改善创伤后脓毒症预后的重要前提.但是创伤后机体往往存在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障碍,容易掩盖创伤脓毒症的发生,给创伤脓毒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近 10 余年创伤后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作为创伤医师、急诊外科医师、重症医师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用于早期诊断的血浆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但仍缺乏统一的、公认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此外依靠单一血浆生物标志物,难以做到精准预测创伤脓毒症的发生.该研究对创伤后脓毒症早期血浆诊断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为创伤后脓毒症早期预警诊断提供思路.

    创伤后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