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健康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健康教育

陶茂萱

月刊

1002-9982

zgjk6000@163.com

010-64210081

100011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西里一区12号楼

中国健康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业杂志,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社区、军队、工矿企业中管理者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群。以促进国内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为宗旨。全面反映我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研成果,快速传递世界前言信息,交流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办刊20周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起到了健康教育专业学术交流平台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关系的系统综述

    曾赛郭梁李天庚郑港彬...
    730-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综述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每周进行3~6次,每次30~60 min的中等至高强度运动,至少持续8周,能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健康、心肺功能、认知水平、执行功能和注意力,进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考试成绩、阅读和计算等学业表现.每日超过1 h的娱乐屏幕时间会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代谢、心肺功能、睡眠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增加长时间静态行为的间断频率可以降低该不良影响.结论 儿童青少年应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合理安排身体活动的次数、时间和强度,同时减少娱乐屏幕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相关的屏幕静态行为和非屏幕静态行为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未来研究应注意区分不同类型静态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关系.

    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学业表现机制系统综述

    国外高校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的文本分析与探讨

    张有捷孙宏鹏马亚娜
    737-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外高校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文本分析和总结归纳,为完善国内健康教育学大纲撰写和课程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必应和谷歌搜索引擎检索获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的完整教学大纲,采用NVivo(Release 1.7.1)软件,进行基于开放编码的文本分析,并对大纲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纳入的14项教学大纲显示,课程教材选择灵活多样,核心教学内容均涉及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基本概念、健康行为理论、项目设计或基于场所的健康促进共3大模块,部分来自健康教育专业的课程纳入了健康伦理、个人理念和职业规范的培养.各大纲采用了统一格式,结合布鲁姆认知层次术语,列出了教学目标,并设置了过程化综合考核标准,各大纲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课程政策、要求与指导.结论 国外规范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对促进健康教育学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文本分析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鲁志威李侠苗景锐秦祖国...
    74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其满意度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识别影响健康教育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果 共调查9943名健康教育人员,满意度得分为(3.68±0.74)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年限≤5年(B=-0.141,95%CI:-0.183~-0.098)、工作年限6~年(B=-0.084,95%CI:-0.123~-0.044)、工作年限 11~年(B=-0.040,95%CI:-0.078~-0.002)、普通干部(B=-0.100,95%CI:-0.159~-0.041)、工作成就感非常低(B=-1.188,95%CI:-1.289~-1.087)、工作成就感比较低(B=-0.749,95%CI:-0.814~-0.683)、工作成就感一般(B=-0.410,95%CI:-0.470~-0.350)、工作成就感比较高(B=-0.229,95%CI:-0.291~-0.161)、工作量比较少(B=0.252,95%CI:0.188~0.317)、工作量中等(B=0.203,95%CI:0.163~0.242)、工作量比较大(B=0.108,95%CI:0.068~0.147)、同事关系非常不好(B=-0.543,95%CI:-0.833~-0.253)、同事关系比较不好(B=-0.545,95%CI:-0.714~-0.377)、同事关系一般(B=-0.298,95%CI:-0.335~-0.261)、同事关系比较好(B=-0.231,95%CI:-0.266~-0.197)、职称聘任非常不公平(B=-0.723,95%CI:-0.829~-0.618)、职称聘任比较不公平(B=-0.551,95%CI:-0.619~-0.483)、职称聘任公平一般(B=-0.354,95%CI:-0.408~-0.299)、职称聘任比较公平(B=-0.312,95%CI:-0.369~-0.256)、薪资待遇非常不好(B=-0.519,95%CI:-0.618~-0.420)、薪资待遇比较不好(B=-0.344,95%CI:-0.432~-0.256)是影响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广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人员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年限较低的工作人员和普通干部的满意度有待提升,后期可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提升其满意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人员满意度

    社交焦虑在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对学习投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周喆林庞官连侯祝寿庄清源...
    748-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并考量社交焦虑和社会支持的作用.方法 2022年10月28日-12月6日,采用方便抽样及滚雪球抽样对全国1201名女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采用自我客体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女大学生的自我客体化、社交焦虑、社会支持及学习投入水平进行评估.采用PROCESS宏程序分析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和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并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估计法进行模型检验.结果 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学习投入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537,P<0.001);社交焦虑在自我客体化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7.45%;社会支持可调节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结论 自我客体化可直接,亦可以社交焦虑为中介间接影响女大学生学习投入,社会支持可以调节自我客体化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社交焦虑学习投入社会支持

    内隐健康信念在压力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效应

    景晓娟
    753-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验内隐健康信念在青年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间的调节效应,探索压力对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健康教育介入点.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企业青年员工,使用内隐健康信念量表、压力量表、抑郁量表和心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son相关、Hayes Process建模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企业青年员工的内隐健康信念量表得分为(25.08±4.70)分,压力量表得分为(13.38±6.89)分,抑郁量表得分为(13.82±4.98)分,心盛量表得分为(83.70±23.80)分.Pea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压力与抑郁(r=0.647)呈正相关,与心盛(r=-0.641)呈负相关(P<0.05);内隐健康信念与压力(r=-0.330)、抑郁(r=-0.350)均呈负相关,与心盛(r=0.376)呈正相关(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内隐健康信念与压力的交互项显著正向预测心盛(95%CI:0.016~0.112),内隐健康信念对压力与心盛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内隐健康信念与压力的交互项显著正向预测抑郁(95%CI:-0.028~-0.008),内隐健康信念对压力与抑郁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效应(P<0.05).结论 压力负面影响心理健康,内隐健康信念在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故未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应强化健康可塑、可控的部分,缓解压力对个体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内隐健康信念压力心理健康抑郁心盛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杨学青郭宇飞刘慧娟王莉莉...
    758-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提供合理对策.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各11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总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364.36±28.47)m、(88.43±5.20)分和(50.87±10.88)分,均优于对照组(298.14±62.36)m、(80.64±4.69)分和(57.39±13.69)分,且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并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自护行为,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

    杭州市拱墅区入境人员猴痘预防认知态度行为现状调查

    周伟洁周晓红冯哲伟席胜军...
    762-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杭州市拱墅区入境人员猴痘预防认知态度行为的现状,为降低猴痘的输入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11-12月选取拱墅区入境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16岁的人员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入境人员猴痘预防知识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进行线上调查.对猴痘预防知识知晓率、态度、行为和获取的信息途径进行描述性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趋势x2和x2检验.结果 有效调查入境人员293名,猴痘预防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4.71%,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猴痘预防知识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3.52%的人对猴痘疫情有不同程度的关注;62.80%的人对感染猴痘有不同程度的担心;仅有3.75%的人有猴痘疫苗接种史;若有相关症状,仅有59.73%的人会马上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主要是通过网站/新闻APP(86.01%)、微信/微博(60.41%)获取预防知识.结论 入境人员对猴痘疫情总体知晓率不高,有一定的担心和关注度;疫苗接种率较低,科学就医行为不够,应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猴痘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入境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猴痘输入性风险.

    入境人员猴痘认知态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