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胶粘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胶粘剂
中国胶粘剂

刘芳

月刊

1004-2849

bjb@chinaadhesives.com.cn

021-64363641-8124

200235

上海市漕宝路36号

中国胶粘剂/Journal China Adhesiv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胶粘剂专业性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胶粘剂最新研究成果、基础研究、分析测试技术、生产应用技术、发展动态、综述、专利介绍、会议信息等。涉及领域主要有: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机械、电子、冶金、汽车、航天、船舶、包装、林木、家具、印刷等。主要读者对象:胶粘剂管理、销售、生产、研究、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填充型有机硅基导热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尚田雨张晨旭任琳琳曾小亮...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有机硅基热界面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黏度配比的硅油作为基体,并以氧化铝和氧化锌作为导热填料,制备了一系列填充型有机硅导热凝胶样品.分别研究了凝胶成分对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以及点胶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有机硅导热凝胶的热导率主要受导热填料的影响,当高黏度乙烯基硅油占比为50%时,导热凝胶的各项性能良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热导率和挤出率分别达到0.37 MPa、184%、63.42、2.90 W/(m·K)和106.4 g/min.此外,本研究的导热凝胶样品在应对高温高湿环境和冷热循环试验表现良好,能满足行业要求,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热界面材料硅凝胶热导率有机硅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宋彩雨郭宇婷袁志刚谢天怡...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CO2插入法合成环碳酸酯化合物(RDGEC).将其与聚醚胺(D230)聚合,调控比例,制备了系列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固化剂.详细考察了 NIPU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对固化试样的粘接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断裂面的微观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 RDGEC和系列NIPU固化剂;调控RDGEC与D230反应比例对NIPU的固化反应活性影响较小,但能够有效改变固化体系韧性程度,确定固化工艺为50℃/2h+100℃/2h;NIPU与E-51混合固化体系对铝合金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调控RDGEC与D230比例至1∶1.75时,25 ℃剪切强度和70 ℃剪切强度分别为36.98和14.51 MPa,25 ℃下90°剥离强度达到6.08 kN/m,粘接性能达到最佳;该系列固化试样均表现出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固化粘接性能热稳定性

    FPC用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固化研究

    陈伟陈文求余洋张雪平...
    16-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性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应用于挠性印制电路板(FPC)及其基材时,其固化程度对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自制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为例,通过动态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从理论上分析其非等温固化的动力学行为,以研究其在室温时的储存稳定性和高温固化的工艺条件.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其在室温以及125~300 ℃温度范围内的固化反应历程,以保证该胶粘剂应用于FPC的热固性胶膜/片的固化性能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非等温DSC测试,确定了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固化动力学方程,由此推算其在10~50 ℃的常规储存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低至10-5 min-1级别及以下,具有优异的B阶稳定性;同时在180 ℃及以上的K值达到10-1 min-1级别,可以满足其高温烘烤迅速固化的使用要求.(2)由动态DSC测试得到的三种特征温度,进而推算本胶膜的理论固化温度为182 ℃,且在此温度下实现100%固化需时约100 min,并通过DSC测试进行了验证.(3)通过FT-IR对比验证了以上高温固化的反应历程,其在200 ℃处理后环氧基基本反应完全,这与以上分析的结果一致.

    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性能挠性印制电路板

    单组分加成型导热硅胶的制备及其可靠性研究

    徐玉文刘良军杨海兵谢翔...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低黏度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搭配微米氧化铝导热粉体为原料,制备了两款单组分加成型导热硅胶(UB-5705和UB-5707).通过红外光谱仪分析明确了所得产物,进一步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及导热系数测试仪进行性能表征,并进行高温高湿、冷热循环和高温老化可靠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导热硅胶合成效果良好,符合试验预期,热裂解温度(Td)大于250 ℃,导热系数大于1.90W/(m·K),热阻低于10.184 ℃·cm2/W,剪切强度达5.00 MPa以上;(2)相比之下,UB-5705具有更优异的韧性,而UB-5707则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3)在分别经过1 000 h高温高湿、冷热循环和高温老化后,两款导热硅胶仍能保持较高的导热系数与机械性能,导热系数>1.80 W/(m·K),剪切/拉伸强度>4.0 MPa,断裂伸长率>20%,综合性能满足芯片与散热器组装可靠性要求.

    单组分硅胶加成型高导热

    H-MMT对低物质的量比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赵亚红于晓芳
    27-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蒙脱土进行酸化处理,制备酸化蒙脱土(H-MMT).随后在低物质的量比脲醛树脂合成体系中,加入制得的H-MMT,得到经H-MMT改性的脲醛树脂胶粘剂.通过控制加入H-MMT的投料比以及投放时间,探究其对脲醛树脂胶粘剂的黏度、固含率、游离甲醛含量以及胶接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未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和H-MMT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脲醛树脂合成体系反应的第二阶段加入3%的H-MMT,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性能最好,测得胶粘剂的游离甲醛含量为0.17%,固化时间为57.5 s,胶接强度为1.1 MPa;加入H-MMT的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中含有大量的醚键和羟甲基基团,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胶接性能;H-MMT改性的脲醛树脂胶粘剂中存在着未反应的残留尿素,进一步降低了体系的游离甲醛含量.

    蒙脱土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结构

    改良耐水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胶粘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尹生妹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作为一种生物质材料,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天然地对极性表面具有粘接能力,但只含有羟基的CNF粘接强度较低并且不易与水分子进行结合,影响了内聚力和黏附力.针对此现状,本研究根据聚乙烯亚胺(PEI)与单宁酸(TA)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化学键,并能形成链缠结的特点,在CNF表面添加单宁酸,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了 CNF-TA-PEI胶粘剂,并对胶粘剂的稳定性和耐水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m(TA)∶m(PEI)=60∶40时,虽然CNF-TA-PEI胶粘剂在水中浸泡时间达到了 14 d,所测的粘接强度仍然高达(140.7±7.3)kPa.在浸泡超过21 d后,其粘接性能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直到时间为28 d时,测得的强度值是(61.9±1.4)kPa.以上结果表明,CNF-TA-PEI胶粘剂具有较好的界面黏附性和耐水性,在实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纤维素纳米纤维胶粘剂单宁酸聚乙烯亚胺

    多异氰酸酯交联聚乙烯醇木材黏合剂的研究

    潘婵龙一飞赵军丽郭晓琴...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乙烯醇溶液为基质,采用正交试验法(控制五水平六因素),探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催化剂辛酸亚锡、交联剂JQ-4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聚乙烯醇的相对体积的质量对改性聚乙烯醇木材黏合剂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试验所选的6个因素对胶粘剂的剪切强度都有影响,其中聚乙烯醇溶液的相对体积的质量影响最大.根据极差分析,影响胶粘剂固化因素的顺序为:PVA溶液相对体积的质量>OP-10加入量>JQ-4加入量>辛酸亚锡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2)黏合剂样品大体呈现均一的乳白色,所有样品颜色稳定性良好.黏合剂的稳定性好,不易变质,耐冻,易存储,流动性总体来说较优.(3)样品黏合剂的相对最佳合成条件:PVA加入量为8g/100 mL,OP-10加入量为0.1 mL/100 mL,JQ-4加入量为0.3 mL/100mL,催化剂加入量为0.3 mL/100mL,反应时间为75 min,反应温度为60 ℃.所制备的乳液为稳定的乳白色,性能优异,可作为胶粘剂用于建筑行业,且更为环保.

    多异氰酸酯聚乙烯醇木材黏合剂

    掺配高苯乙烯含量SIS对热熔压敏胶性能影响

    朱金柱曹秀生冒弘周建东...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台橡SIS 4113作为SIS基热熔压敏胶热嵌段共聚物主体,掺配两种高苯乙烯含量SIS 4211和4411,通过熔融混合法制备SIS型热熔压敏胶.考察了不同高苯乙烯SIS掺配量变化对热熔压敏胶基础性能、黏着特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掺混4211及4411比例的提高,热熔压敏胶的黏度降低、软化点升高,且掺混4411效果变化尤其明显,对于黏着性能、高温持粘性、剪切破坏温度均明显提升.(2)掺混4211的环形初粘力、180°剥离力稍有波动;而掺混4411对润湿性能影响较大,环形初粘力及180°剥离力均有明显降低.(3)流变曲线显示,掺混比例升高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点及流动点逐渐升高,储能模量明显升高,与高温持粘测试结果对应.

    高苯乙烯含量SIS热熔压敏胶黏着性能流变性能

    建筑填充墙钢筋经无机胶粘剂加固后抗拉性能测试

    倪震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建筑填充墙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种类多样,经无机胶粘剂加固后,抗拉性能会发生变化.以重烧氧化镁、磷酸二氢钾、硼砂和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不同配合比磷酸镁水泥(MPC)无机胶粘剂试件,测试建筑填充墙钢筋经无机胶粘剂加固后的抗拉性能.通过分析硼砂含量、氧化镁与磷酸二氢钾的物质的量之比(M/P)、粉煤灰含量对MPC无机胶粘剂抗拉强度、凝结时间的影响,确定最佳配合比.将其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GFRP)加固建筑填充墙试件,研究其抗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硼砂用量为氧化镁质量的10%、M/P=5.5、粉煤灰量与氧化镁、磷酸二氢钾质量之和的比值为12%时,MPC无机胶粘剂的性能相对最佳;对建筑填充墙试件作加固处理,可有效提升其承载能力,S2试件的承载能力高于S1试件,抗拉性能更突出.

    建筑填充墙无机胶粘剂抗拉性能配合比凝结时间抗拉强度

    高掺量橡胶沥青技术发展与探讨

    王寒冰王仕峰
    57-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掺量橡胶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筑路技术,具有低温性能优异、耐久性能良好、胶粉消耗量大以及环境效益高等优势.为进一步推动高掺量橡胶沥青技术的应用,明晰其发展现状及需求,系统汇总了高掺量橡胶沥青的技术特性、胶体结构、性能评价、主流工艺、工程应用及问题.首先明确了高掺量橡胶沥青的含义,并对其不同于传统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进行了阐述;其次,以化学反应的发生为判据,对比分析了现有物理手段及化学手段,并通过胶体结构变化进一步探索了高掺量橡胶沥青改性过程,结合其性能表现进行了结构性能分析;进而,围绕胶粉脱硫及沥青中熬制两类化学手段进行了深入阐述,总结评述了当下主流的高掺量橡胶沥青制备技术;最后,结合工程案例论述了高掺量橡胶沥青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指出其存在的工程问题.

    道路工程橡胶沥青综述高掺量脱硫胶粉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