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个假体周围感染诊断国外标准在中国人群效能比较

    黄洪贞徐驰付君祖力皮喀尔·买买提...
    1729-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欧洲骨关节感染学会(European Bone and Joint Infection Society,EBJIS)2021、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ICM)2018 和美国传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IDSA)2013 三种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接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相关数据,分别按照三种诊断标准进行PJI诊断,对均满足三个诊断标准的患者与满足部分诊断标准的患者数据进行比对及分析.[结果]在140例患者中,符合IDSA2013标准135例(96.4%),符合ICM2018标准127例(90.7%),符合EBJIS2021标准133例(95.0%),三个标准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87.1%)符合三种诊断标准,18例(12.9%)符合其中一种或两种诊断标准.满足三个标准组患者存在窦道[例,无/有,(79/43)vs(18/0),P=0.002]、术中见脓[例,无/有,(85/37)vs(17/1),P=0.027]、不同部位培养阳性[例,否/是,(38/84)vs(18/0),P<0.001]的比率显著高于至多两个标准组.满足三个标准组患者CRP[mg/dl,M(P25,P75),1.95(0.55,3.81)vs 0.95(0.1,2.58),P=0.030]、关节液白细胞计数[细胞/μl,M(P25,P75),11 970(2 126.5,24 900)vs 300(32,5 498),P=0.021]显著高于至多两个标准组.[结论]EBJIS2021的PJI诊断标准与IDSA2013及ICM2018的标准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是,三种诊断标准对于全身炎症反应或局部症状较轻的PJI患者诊断存在分歧.

    假体周围感染关节置换术诊断标准关节假体翻修中国人群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734页

    中性粒/淋巴比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预测脊柱术后感染

    魏可为武兴国李响杨忠...
    1735-1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albumin,ALB),CRP/ALB]比值对脊柱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45例脊柱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127例和感染组18例.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估NLR、CRP/ALB比值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身体指数(BMI)、手术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感染组在年龄[(67.2±5.8)岁 vs(58.3±4.6)岁,P<0.001],手术时间[(189.4±22.7)min vs(167.3±23.1)min,P<0.001],输血比率[是/否,(12/6)vs(52/75),P=0.040]、内固定比率[是/否,(10/8)vs(29/98),P=0.003],术后 NLR[(7.5±2.0)vs(4.7±1.3),P<0.001]和CRP/ALB[(3.5±0.6)vs(2.4±0.4),P<0.00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3.651,P=0.001)、使用内固定(OR=2.362,P=0.038)、术后 CRP/ALB 升高(OR=2.324,P=0.002)、术后 NLR 升高(OR=1.681,P=0.011)、手术时间长(OR=1.584,P=0.043)、术中输血(OR=1.333,P=0.003)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术后NLR、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术后发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95%CI0.785~0.934)、0.956(95%CI0.898~1.000)、0.982(95%CI 0.912~1.000).[结论]脊柱疾病患者术后感染NLR、CRP/ALB比值显著升高,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均有预测价值.

    脊柱术后感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预测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增强椎弓钉治疗Ⅲ期Kummell病

    钟炯彪孟旭东许胤李佳福...
    1740-1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增强椎弓钉(augmented pedicle screw,APS)治疗Ⅲ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本院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ummell病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单纯PVP(PVP组),21例采用PVP-椎弓钉(pedicle screw,PS)(PVP-PS组),23例采用PVP-增强椎弓钉(PVP-APS组),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PV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调整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PVP-PS组和PVP-APS组(P<0.05).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随时间推移,三组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PVP-PS组和PVP-APS组的VAS[(2.7±0.6)vs(2.4±0.6)vs(3.3±0.4),P<0.001]以及 ODI 评分[(22.6±4.3)vs(25.0±4.8)vs(30.1±5.8),P<0.001]均显著优于 PVP 组.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PVP-PS 组和 PVP-APS 组的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88.4±3.6)%vs(93.2±3.7)%vs(46.2±3.6)%,P<0.001]、局部后凸Cobb 角[(17.6±4.2)° vs(10.7±3.5)° vs(27.6±4.6)°,P<0.001]以及椎管狭窄率[(14.4±3.6)%vs(9.1±3.2)%vs(25.2±4.8)%,P<0.001]显著优于PVP组,且PVP-APS组显著优于PVP-PS组(P<0.05).[结论]采取经皮骨水泥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病椎PVP术治疗无神经症状Ⅲ期Kummell病,能有效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椎管狭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长期疗效仍待随访观察.

    Ku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

    固定与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的近期结果比较

    臧伟王建华刘宇航张全彬...
    1747-1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固定平台单髁置换(fixed-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FB-UKA)与活动平台单髁置换(mobile-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MB-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采用UKA治疗的9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FB-UKA,使用Zimmer假体;另外55例采用MB-UKA,使用Oxford假体.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2.7±4.8)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WOMAC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HSS、FJS评分及膝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MB组的关节遗忘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85.5±3.5)vs(84.1±2.7),P=0.032]、膝伸-屈 ROM[(125.4±3.5)° vs(123.7±4.2)°,P=0.031]显著优于FB组.影像方面,术后两组HKAA、JICA均显著改善(P<0.05),TPVA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侧室膝骨性关节炎,MB-UKA术后近期关节遗忘评分优于FB-UKA.

    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关节遗忘评分

    影响扩大颈椎管单开门成形疗效的相关因素

    田志康梁啸王梓焜张振宇...
    1753-1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20年7月-2023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ELAP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神经功能恢复率优良组149例(恢复率≥50%),占76.0%;,不良组47例(恢复率<50%),占 24.0%o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良组年龄[(62.2±8.8)岁vs(56.3±10.2)岁,P<0.001]、BMI[(27.0±2.9)kg/m2 vs(24.3±2.8)kg/m2,P<0.001]、高血压病占比[例(%),24(51.1)vs 32(21.5),P<0.001]、冠心病占比[例(%),11(23.4)vs 8(5.4),P<0.001]、吸烟[是/否,23/24vs37/112,P=0.002]、病程[(14.9±15.1)个月vs(10.3±10.8)个月,P=0.022]均显著大于优良组.多因素逻辑回归显示吸烟史(OR=6.406,P<0.001)、高血压病史(OR=5.204,P=0.005)、BMI(OR=1.396,P<0.001)、年龄(OR=1.075,P=0.034)是多节段CSM经ELAP治疗后神经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JOA评分(OR=0.465,P<0.01)及术后1个月C2~7Cobb角(OR=0.841,P<0.05)则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BMI、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是多节段CSM经ELAP治疗后神经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JOA评分及术后1个月C2~7Cobb角则是神经恢复的保护因素.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C2~7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率

    拉力钉与支撑钢板固定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比较

    许宏斌杨学锋蒋宜伟徐克武...
    1758-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后前拉力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9月开放复位内定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8例采用后前拉力螺钉固定后踝(螺钉组),另外42例采用支撑钢固定后踝(钢板组),同时间处理合并的外踝和内踝骨折.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螺钉组在手术时间[(69.5±4.6)min vs(90.2±6.4)min,P<0.001]、切口总长度[(9.0±2.3)cm vs(10.3±2.6)cm,P=0.021]、术中失血量[(104.8±20.5)ml vs(116.0±21.3)ml,P=0.019]均显著少于钢板组,但螺钉组下地行走时间[(64.8±3.7)d vs(60.0±4.0)d,P=0.019]显著晚于钢板组,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AOFAS评分及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螺钉组AOFAS评分[(83.6±4.9)vs(86.0±5.5),P=0.044]显著低于钢板组,两组VAS评分及踝背伸-跖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前拉力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复位质量、功能改善相当,后者相对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其下地行走时间早.

    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后前拉力螺钉支撑钢板临床疗效

    经椎间孔与椎板间内镜切除钙化椎间盘突出荟萃分析

    廖烨晖叶入裴唐超马飞...
    1764-1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荟萃分析评价经椎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钙化型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疗效.[方法]检索 1973 年 1 月—2023 年 2 月 PubMed,Web of science,EMSCO,CNKI 及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PEID与PETD治疗cLDH疗效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1篇.共纳入病例161例,其中PEID治疗72例,PETD治疗89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下肢VAS 评分[PEID 组(MD=6.58,95%CI 4.65~8.51,P<0.001);PETD 组(MD=6.40,95%CI 4.72~8.07,P<0.001)]、ODI 评分[PEID 组(MD=53.39,95%CI 50~56.78,P<0.001);PETD 组(MD=52.34,95%CI 48.73~55.96,P<0.001)]均显著改善.两组末次随访时下肢VAS、ODI评分及Modified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和PETD均可有效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EID和PETD之间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经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荟萃分析

    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抗衰老疗法研究进展

    徐浩伟房心月常圣杰王善金...
    1770-1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导致腰痛的重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退变的关键始动因素被认为是细胞衰老,许多内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DNA损伤、营养剥夺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和外在因素(急性椎间盘损伤、过度机械载荷和长期吸烟等)已被证明促进了椎间盘细胞的衰老.本文总结椎间盘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汇总了近年来一些针对抗衰老的干预措施在延缓椎间盘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包括衰老细胞清除、抗炎、抗氧化应激、端粒酶转导、生长因子供应和阻断细胞周期抑制剂等,这些措施为延缓IVDD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椎间盘退变抗衰老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衰老细胞清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增设在线发表栏目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7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