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的研究进展

    刘威陈文昊
    1776-1779,1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脊柱侧弯是脊柱胚胎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先天性脊柱畸形,半椎体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半椎体切除术在手术分期、手术入路、融合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转变.为此,本文介绍了半椎体切除术的演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联合、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以及半椎体切除术的常见失败原因和改进方案,并就半椎体切除术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半椎体切除术先天性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外科策略二次干预

    关节置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卜延民赵慧雯郑得志罗文...
    1780-1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关节置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稳定性和准确性方面与关节置换术传统手术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随着关节置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不断迭代更新,并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强大的术前规划和智能操作功能.当今市场上关节置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种类繁多,本文就关节置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最新应用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阐述了关节置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可解决的方案,为今后关节置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关节置换术机器人人工智能术前规划

    焦虑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影响的研究进展

    郭洁刘欣欣张洁彭文琦...
    1786-1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柱疾病病因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严重,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心理和生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焦虑情绪是比较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已有相关报道称焦虑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并影响着诊疗过程.本文通过对脊柱围手术期焦虑产生的原因,焦虑的评估工具,焦虑对围手术期的危害及焦虑的管理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焦虑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焦虑脊柱外科围手术期

    本刊对部分稿件实行开放获取发表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790页

    黄芪多糖对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

    熊金华樊志强戴钦正曾有文...
    1791-1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予以70mg/kg维甲酸连续灌肠18 d,对照组使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肠.之后,予以黄芪多糖灌胃,低剂量组(100mg/kg)、中剂量组(200mg/kg)和高剂量组(4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等体积蒸馏水,用药第30d后,行大鼠左侧股骨大体、BMD、生物力学检测,检测血清TNF-α和TGF-β1浓度,检测骨均浆蛋白.[结果]股骨重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1.1±0.2)gvs(1.0±0.1)g vs(0.9±0.2)gvs(0.8±0.1)gvs(0.6±0.0)g,P<0.001],对照组与高剂量组间骨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D依次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252.5±21.2)mg/cm2 vs(232.7±21.4)mg/cm2 vs(190.6±31.2)mg/cm2 vs(158.1±13.1)mg/cm2 vs(119.9±12.2)mg/cm2,P<0.001],对照组与高剂量组间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学测试的最大载荷排序同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检测TNF-α排序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检测TGF-β1排序为高剂量组>对照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均浆检测BMP-2/β-actin和p-ERK/ERK均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状,其机理可能是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下游.

    黄芪多糖大鼠骨质疏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APK/ERK信号通路

    JAK-STAT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意义

    陈文恒高山代志鹏江晨阳...
    1797-1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机制之间的关联.[方法]体内试验,3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行股骨头HE染色和TUNEL染色.体外试验,自幼鼠颅骨分离成骨细胞,分为同体内试验相同的三组,给予相应体外处理,检测ALP和JAK-STAT通路蛋白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内试验,HE染色骨空隐窝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1.3)%vs(18.9±0.9)%vs(3.2±0.6)%,P<0.001];TUNEL染色细胞凋亡率依次为: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2.7)%vs(16.1±1.3)%vs(6.2±1.1)%,P<0.001].体外试验,TUNEL染色细胞凋亡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3.5)%vs(18.2±1.6)%vs(10.2±1.3)%,P<0.001];ALP由低至高依次为: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6±7.7)IU vs(79.2±6.5)IU vs(92.4±4.4)IU,P=0.037].此外,模型组JAK-STAT 相关标志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JAK2[(1.6±0.2),(1.0±0.1),(1.3±0.3),P<0.05]、p-STAT[(1.4±0.2),(1.0±0.1),(1.2±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AG490可抑制激素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JAK2和p-STAT蛋白表达有关.

    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JAK-STAT信号通路

    后路寰枢椎防旋转钉棒固定融合寰枢椎脱位

    邹小宝马向阳付索超杨浩志...
    1803-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后路寰枢椎防旋转钉棒固定融合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22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16例.全麻后行颈后正中切口,C1行椎弓根螺钉或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C2行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固定,再直接置入预弯的防旋转连接棒,形成寰枢椎防旋转钉棒系统内固定,完成提拉复位,最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后定时随访并评估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提示寰枢椎复位满意,ADI由术前的(5.7±1.3)mm减小至术后1周的(1.7±0.7)mm,JOA评分由术前的(13.7±1.1)分提高至术后1周的(16.3±0.9)分,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寰枢椎间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寰枢椎防旋转钉棒固定融合寰枢椎脱位初步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操作更加便利,但仍需进一步与寰枢椎常规钉棒系统对比,以验证其优势.

    寰枢椎脱位寰枢椎防旋转钉棒系统关节固定术脊柱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

    李冬月苏庆军张希诺陶鲁铭...
    1807-1810,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multilevel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MDLD)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科收治的29例MDL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UBE技术治疗.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8.6±26.5)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10.9±2.9)次.并发症方面,硬膜囊撕裂2例,短暂性下肢麻木2例,硬膜外血肿1例,均未引起严重不良后果.随访时间平均(19.3±6.3)个月,随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至术后12个月的时间推移,VAS评分[(6.6±1.5),(3.2±0.5),(2.1±0.6),(1.7±0.5),P<0.001]、ODI 评分[(58.6±11.2),(33.5±4.6),(22.8±3.8),(17.5±2.2),P<0.001]、JOA 评分[(15.6±2.4),(19.6±2.0),(21.2±2.2),(24.7±2.5),P<0.001]均显著改善.术后 12 个月,按改良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 86.2%.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椎管面积显著增加[(58.3±9.6)mm2,(118.4±14.2)mm2,P<0.001].术后各节段关节突关节面积保留率均超过60%.[结论]UBE技术治疗MDLD的临床效果满意,保留更多小关节突,有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临床疗效

    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付拴虎伍亮钟远鸣卢大汉...
    1811-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自研配套器械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Kambin triangle approach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KLIF)与常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DL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自研配套器械行PKLIF,另外17例行常规入路MIS-TLIF.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6.0±1.8)个月.PKLIF 术中出血量[(82.7±9.6)ml vs(165.3±25.3)ml,P<0.001]、下地时间[(1.9±0.7)d vs(3.1±0.6)d,P<0.001]、住院时间[(8.3±2.2)d vs(11.7±2.6)d,P<0.001]、术后 1 d 腰痛 VAS 评分[(1.8±0.7)vs(2.9±0.7),P<0.001]、术后 2 周 ODI 评分[(31.2±3.0)vs(40.6±5.8),P<0.001]均显著优于 MIS-TLIF.但是,PKLIF 组透视次数[(17.7±1.7)次 vs(5.1±1.0)次,P<0.001]及手术时间[(134.0±12.4)min vs(115.9±13.7)min,P<0.001]显著大于MIS-TLIF组.[结论]PKLIF治疗DLS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相比MIS-TLIF,不足之处是术中透视次数多、手术时间长.

    退行性腰椎滑脱自研配套器械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潘其鹏孔凡国付拴虎王文举...
    1816-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8例RLD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例行UBE-TLIF翻修术,另外20例行开放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翻修术.评价比较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BE-TLIF组在手术时间[(138.3±15.4)min vs(154.8±14.6)min,P=0.002]、术中出血量[(186.1±41.0)ml vs(230.5±55.8)ml,P=0.009]、下地时间[(2.4±0.6)d vs(5.9±1.0)d,P<0.001]、住院时间[(8.1±2.3)d vs(12.4±2.9)d,P<0.001]均显著优于PLIF组.随访时间平均(5.4±1.1)个月,UBE-TLIF组在术后1 d腰痛VAS评分[(2.2±0.7)vs(3.1±0.8),P=0.002]、ODI 评分[(36.7±3.4)vs(57.0±3.9),P<0.001]和 JOA 评分[(11.2±2.4)vs(9.2±2.5),P=0.018]均显著优于 PLIF 组,但是,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LIF组早期功能恢复优于PLIF组,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手术单侧双通道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后路腰椎间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