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顾明远

月刊

1002-4808

xuekan@edujournal.net

010-64845699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

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类教材插图评价标准:学理价值、生成逻辑与应用理路

    雷浩胡艳芬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插图在学科知识理解、传播与学科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建立科学类教材插图评价标准,有利于深化科学知识学习,落实科学素养培养以及规范科学教材建设.结合科学类学科特点和学生主体视角,从图像属性、图文关系和认知功能三方面系统阐述科学类教材插图评价标准的生成逻辑.科学类教材插图评价标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依据标准优化教材插图设计;指导教师科学用图,发挥科学类教材插图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图像素养,提高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科学教材教材插图评价标准

    乡村教师网络教研公共性困境及其消解

    林群陈寒余桥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教研是解决乡村教师教研困境和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网络教研增强了教研的普惠性与获得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公共性困境:网络教研内容忽视乡村教育的差异性,网络教研中教师存在形式化参与,以及多头化网络教研管理导致失序与控制.这是由于工具性、城市性的价值取向遮蔽了教研内容的乡土性和人文性,乡村教师主体性被遮蔽,技术管理主义弱化了网络教研管理的公共性.因此,应构建有利于乡村教师公共知识分子品格养成的网络教研内容体系,加强网络教研过程的共享与对话,并增强网络教研组织管理的公共性,这才更能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对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公共价值.

    乡村教师网络教研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公共性

    "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理念及发展路径

    董照星罗生全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的"企业型教师"和现代化的"教师型员工"作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表征,分别体现着"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身份和"学徒"的合法边缘参与角色.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德技并修"的核心素养,坚持"市场导向"的育人观念,保持"终身学习"的发展认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走向现代化,要形成支持"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政策,完善具有类型特色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优化校企互动的"双师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分类落实"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师标准体系校企互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生活建构抑或素养培育:直接道德教学困境的中国探索

    章乐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接道德教学的困境由来已久,21世纪以来中国的道德课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以生活建构为核心,第二阶段以素养培育为核心.这两个阶段的探索都重视道德课的价值,并站在成人的高度定位教学,也都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的综合取向,并积极回应了道德课的知识化问题.为了更好地回应直接道德教学的困境,提升道德课的实效性,未来中国的道德课应该重视两个阶段探索的相互补充,意识到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要落实于人的具体生活,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终结,它依然需要随着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直接道德教学生活建构素养培育中国探索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小学课程思政内涵、困境与路径

    周镭李静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不仅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还为中小学加强青少年德育培养力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新视角.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思政建构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回避"术业有专攻"的学科认知,又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观照,加之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导致思政元素在融入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思政目的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为破解这一困境,重新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审视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样态,并基于教师专业成长视域构建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旨在为加快中小学思政育人范式转型及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提供思路.

    课程思政教师专业成长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大思政

    以小学思政教育整体性开展支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窦桂梅
    92-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与持续提升.基于系统论视角提出理解小学思政教育的"价值—要素—结构—功能"四维框架,从坚持价值引领、完善内容体系、强化实施机制等方面,对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思政课程创新样本进行梳理总结,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规律和策略,并围绕集成化协同推进、数字化载体建设和一体化校本实践等主要着力点,对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质效提出思考和建议.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体系案例研究价值引领实施机制

    简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文化——以北京市正泽学校"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为例

    胡荣堃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素养导向的改革要求和学校的育人理念,需确立并完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文化及相应的教学实践体系."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中,"生本"体现为生本课堂的"进退三七""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一致性和"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对话"体现为学生作为主体与他人、与客体、与自己的三方对话及其交互作用;"求真"包括真问题、真过程、真收获的"实效三真";"累加"则是通过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两种方式实现核心素养和学习方式的"双线累加".

    数学建模综合实践核心素养课程构建

    教科研机构赋能区域治理能力提升

    何暄郑泽亚
    103页

    集区域资源促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蔡冬梅苗霁阳
    103页

    科研兴校"三真"策略

    苏海燕
    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