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顾明远

月刊

1002-4808

xuekan@edujournal.net

010-64845699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

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同步课堂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价值和实践逻辑——基于成都七中混合同步课堂的实践探索

    张辉蓉俞献林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同步课堂因兼具在线教育的空间灵活性和传统教育的共同存在感以及社会存在感而具有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价值:无损放大优质资源,师生共育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协同提质教育教学,重塑学校组织文化;技术赋能拓展育人空间,助推教育转型升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这些现实价值的实现,必须基于稳定而合理的实践逻辑,包括主动作为、各司其职、多元共襄的管理组织逻辑;求同存异、远程协同、双线融合的教学运行逻辑;以人为本、全面全程、量身定制的服务保障逻辑.

    混合同步课堂教育优质均衡混合同步学习远程直播教学

    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需大力提升课程质量——基于课程质量类别与幼儿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原晋霞张艺榕虞永平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是教育过程性质量的核心要素,探索课程质量现状及其与幼儿发展的关系,能够为课程质量提升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对我国5个省(自治区)的100所幼儿园进行课程质量评价,对1736名幼儿进行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测评,量化分析发现,课程质量可分为"接近良好型""基本合格型"和"不适宜型"3类,各类别在城乡地域和办园性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本合格型"和"不适宜型"课程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比课程编制高,课程质量与幼儿数学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因此,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需大力提升课程质量;克服文牍主义,聚焦班级观察,强化保教过程的现场评估与督导;突破路径依赖,关注个体层面幼儿园的发展需求并精准施策;把握关键因素,构建课程质量提升的支持环境;审视育人成效,准确识别课程质量提升的着力点.

    幼儿园课程课程质量幼儿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扩优提质行动背景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现实遭遇与路径转向

    李毅恒杨晓萍樊亚博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普惠性幼儿园作为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主要途径,其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实现为学前教育扩优提质奠定了现实基础.然而,受资源配置失衡、经费保障不足以及质量保障缺位等因素掣肘,普惠性幼儿园面临学位供给亟待"增量"和"优化"、"投入-收费-补助"机制亟待完善、"师资-保教工作-制度条件"缺少保障等现实困境.因此,基于扩优提质行动背景,可以通过"增-调-管"学位激活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投入-收费-补助"保障落实普惠红利,以"师资-保教工作-立法"为保障重点提升普惠质量.

    扩优提质行动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优质普惠

    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建设的现实境遇与行动路向

    洪秀敏刘友棚赫子凡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切实维护学前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基于广东省的调查发现,当前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面临行政管理、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及情感接纳等多维度困境.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地位边缘化、资金投入短缺、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思想认识不充分是促成困境的主因.研究建议依据"制度引领、人财并驱、内外加持"的逻辑理路,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行政支持,加快推进师资建设、稳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提升价值认同、多方强化专业指导等方面全局性谋划学前融合教育质量保障建设.

    学前融合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质量学前特殊儿童

    劳动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及问题域转向——以我国劳动教育70余年研究理路与成果反思为线索

    刘磊冯博高晓娜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根本遵循是劳动教育研究最重要的中国经验.从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高度建构劳动教育独立的育人体系是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议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力合作既是劳动教育理论创生的源头,又是有效推进劳动教育实践的决定性力量.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问题域呈现三方面转向:一是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视域下,系统研究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统筹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将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纳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育人方式变革和体系创新中;三是深入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方略,推进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融通与交互生成.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五育融合中国经验

    义务教育阶段劳动项目的课程价值及其设计原理探析

    向艳张萌王红
    34-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项目体现了劳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是劳动课程标准落实基础课程改革理念的可行路径,也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的重要实施载体,其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针对劳动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需要遵循两种设计逻辑:一是"要素逻辑",包括六大要素,即真实的劳动情境、具体的劳动任务、完整的劳动过程、良好的劳动资源、科学的劳动支架、系统的劳动评价、及时的劳动反思;二是"过程逻辑",包括三个阶段,即明确预期劳动项目结果、确定劳动项目达标证据、合理安排劳动项目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劳动项目课程价值设计原理劳动课程标准

    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孙振东郭先富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城市小学面临劳动教育基地匮乏、劳动教育课程同质老化、劳动教育实践虚位异化等典型问题,为了突破这些典型困境,应广泛结合各个方面的资源,通过建设"嵌入式"劳动教育基地、开发"体系化"劳动教育课程和建立"多维度"的劳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有效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度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为城市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劳动教育项目、如何深度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如何保障劳动教育的质量成效提供样本借鉴.

    劳动教育城市小学现代蚕桑劳动课程

    教育数字化赋能受教育权:时代内涵、法律风险与规制

    陈鹏于茜兰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赋能受教育权是数字化时代教育法治的变革与回应.受教育者的教育平等权、教育资源权、教育选择权、资格证书权、公正评价权在教育数字化时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新情形下,受教育权的保障存在法律正义、法律伦理和法律救济等风险.对此,应加快并完善教育数字化法治进程:以受教育权保障为根本宗旨,厘清国家义务;以彰显育人功能为价值原则,廓清伦理边界;以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为依托,共筑调控体系.

    教育数字化受教育权法律风险法律规制

    中小学校长数字领导力:概念辨析、模型建构与要素阐释

    郭淑娟周燕华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领导力是随数字时代发展对领导者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校长数字领导力作为校长领导力概念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指我国中小学校长在具备基本数字素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字技术与传统技术,引领全校师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结果,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目标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目的的能力.经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中小学校长的数字领导力由数字战略引领能力、数字变革推动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数字沟通协调能力、数字学习发展能力和数字文化建设能力等6种能力要素构成.该模型符合我国中小学实际与校长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可以为中小学校长数字领导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小学校长数字领导力校长领导力

    指向高质量发展:科学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路径优化

    钱佳崔晓楠代薇
    58-6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评价既是科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又内嵌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中.科学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以实现我国科学教育的理想样态为追求,要契合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质量生成逻辑、质量变革逻辑和质量治理逻辑.对此,科学教育评价应以育人为本的底层逻辑为坐标参照,回归育人本义;以"共性+个性"的逻辑为内核基础,契合全纳拔尖;以多方协同的共治逻辑为基本立场,实现价值共商;以动态生成的发展逻辑为动力引擎,助力增效提质.遵循上述应然价值取向的规定性,未来科学教育评价应做好评价内容的加减法、制定兼顾共性与个性的评价标准、打造多主体的评价生态、强化科学教育质量监测,以此优化科学教育评价路径,推动科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科学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