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顾明远

月刊

1002-4808

xuekan@edujournal.net

010-64845699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

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类管理后民办基础教育规制的发展趋势探析

    骈茂林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类管理法律规定实施以来,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规制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审视规制的理据,分析规制行为发展趋势."保障受教育权"实现应替代"促进公共利益",成为规制民办基础教育的根本理据,也应成为规制实施主体选择规制工具、设计规制程序的重要依据.在非营利法人成为主体类型条件下,民办基础教育规制将呈现从"对私人领域的干预"向"对社会活动的引导"发展的趋势.由此对民办基础教育的规制面临着优化规制内容、完善规制手段、科学选择规制工具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规制目标从经济性规制为主向以社会性规制为主发展,规制手段从"限制"为主向"限制"与"调控引导"并重发展,规制工具从主要使用经典规制工具向优先使用"替代性"规制工具发展.

    民办基础教育社会性规制经济性规制民办教育规制

    乡村少年成长的"离土化"困境及其破解——从逃离者走向承继者的乡村在地化教育思考

    蔡婉怡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少年是乡村教育的主体和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当前,乡村少年的成长存在自我认同之困和他者承认之困,使其个体的意义感、身份感和归属感趋于断裂,沦为乡土文化的逃离者.究其根源,在于"脱离场地"的公共生活、"外部指向"的离土教育和"远离乡土"的情感支持等乡村教育在地性特质的缺乏.在地化教育以着眼生态成长为目标,以扎根实践经验为内容,以赋予"常识"全新活力为方法,使教育回归"土地".为破解乡村少年的"离土化"困境,使其成为乡土文化的承继者,需挖掘优质乡村空间禀赋,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生活;优化乡土教材编纂质量,实现校本课程动态开发;激活乡村少年空间意识,凝聚强大乡村教育合力.

    乡村教育乡村少年离土化在地化教育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基础:挑战与应对——基于对16841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

    郭丛斌吴宇川沙桀民陈得春...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2023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科学教育教师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基础仍然薄弱.具体表现为科学教师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不同区域、不同特征的教师群体差异明显,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针对性与专业性不强,学校与政府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建议加速科学教师培养,更新培养体系,优化师资结构;对弱势地区加大资源支持,建立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广泛开展系统性、常态化的教师培训与教研;增加科学教育经费专项投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机制,打破科学教师职业上升的天花板.

    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教师科学素养

    入学适应教育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困境及对策

    俞霞付维维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学适应教育是以实现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入学适应教育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不是一般意义上对小学教师的角色期待,而是儿童理解者、家园沟通者和课程重构者.在新旧角色转换中,教师面临儿童理解困境、家园沟通困境和课程重构困境.这些困境有特殊的成因,不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角色理论表明,角色转换受到角色扮演者自身和社会条件、文化传统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可从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因两方面探讨入学适应教育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对策.内在机制方面,教师要提升入学适应教育的责任感,增强入学适应教育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外在动因方面,学校要为教师角色转换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分的支持,社会要创造幼小科学衔接的良好氛围.

    入学适应入学适应教育角色期待角色转换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及其培育

    刘慧琴陈姣姣赵敏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按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行动逻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表现为在实践本源上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和动机,实践起点上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知识与技能,实践过程中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情感与意志,指导结果上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实践行为效能.培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需坚持"家校社政"协同的外赋动力与教师内生潜能的双向驱动,从价值认知、培训机制、制度文化、平台建设四层面着力完善,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家庭赋能为一体的培育新机制.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理解与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实践路径探究

    李寒梅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要求与实践路径作出不同层面的研究与探索,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依据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四个基本问题,探寻理解与落实课程标准的实践路径,需要注意凸显核心素养育人价值、发挥课程目标的引领作用,遵循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指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推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进程,树立学业质量观念、促进课程评价的标准化改革,以此探索义务教育学段思政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特征与表现,有助于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改革进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课标思政课程

    数学概念教学质量提升方法

    郝文梅
    103页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邓永根
    103页

    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障碍因素分析

    池国升
    10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

    钱丽娟
    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