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曹京华 邱举良

季刊

1002-0489

jyzhang@cashq.ac.cn

010-68597754

10086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中国科技翻译/Journal 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介绍科技翻译研究成果,提高科技翻译水平,促进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应用,介绍国内外翻译界动态。读者为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大专院校从事科技翻译和研究的师生及科技外语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航海技术英语文本的汉译

    李天娇席永涛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海技术英语是国际航行船舶船员必须掌握且应熟练使用的专用英语.航海技术英语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交际,从而保障航行安全.基于航海技术英语的特殊性,本文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航海技术英语汉译策略.

    航海技术词句特征翻译策略

    中国古代器物的翻译——以"觞"为例

    顾毅孙千雅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羲之的《兰亭序》具有很高的文献、文学及书法价值,其文本外译史已近一个半世纪.其中的"流觞曲水"记录了古代文人生活雅趣.本文依据相关文献,梳理"觞"的器物特征及功能,对比分析林语堂、宇文所安等译者对"觞"的翻译.研究表明:采用文化替代的方法将"觞"单纯译为cup,goblet,beaker等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误导,而宽泛地译为wine vessel,虽然能传递器物的一般功能,但会造成欠额翻译.本文认为,孤立地采取任何一种方法来翻译古代器物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语义流失,而利用文本内外空间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文化补偿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兰亭序古代器物翻译

    地方史及相关图文资料的翻译策略

    李翔高振华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史按记述时限,可分为通史和断代史;按记述内容,可分为综合史和专题史;按行政区划层级,可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史.博物馆展厅历史文本的英译应该至少做到如下三点:一、要让外国人看得懂译本内容;二、进一步追求文学性更强的文字;三、原文的重组和内容的增删要尽可能保留其主要内容.本文结合笔者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海濡之地·北仑史迹陈列"展览的翻译实践,对上述概念进行论证.

    地方史展厅博物馆翻译实践

    家具用语词句的特征及翻译

    丁漫清
    50-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商品之一,家具在世界范围内需求广泛,由此产生了大量家具用语.家具用语翻译直接影响家具产品的国际贸易.本文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概述了家具用语的主要特征,探讨家具用语的翻译技巧,以期拓宽中国家具产业的国际市场.

    家具用语词句特征翻译技巧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华蘅芳科技翻译研究

    邢书绮
    54-57,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蘅芳是清末杰出的科技翻译家,他在矿物学、地质学、气象学、军事学、数理学方面的科技翻译活动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视角考察华蘅芳的科技翻译,得出以下结论:1)华蘅芳的科技翻译在清末社会文化多元系统中实现了从"边缘"走进"中心";2)处于"幼嫩"状态的矿物学和地质学、处于"边缘"状态的气象学以及处于"危机"状态的军事学和数理学这三大客观条件使得华蘅芳的科技翻译能够占据中心;3)清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为华蘅芳科技翻译活动提供直接或间接赞助的清政府、洋务派、江南制造局及其下属机构翻译馆是影响其科技翻译走进"中心"的重要因素.

    华蘅芳科技翻译多元系统论意识形态赞助人

    民国时期自然科学译者地理分布的缘由探析

    侯莹莹贺爱军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了民国时期自然科学译者的静态和动态地理分布规律.经统计,在该历史阶段(1912-1949),中国自然科学译者总数达244人.这批译者的籍贯地集中于吴越翻译区、荆楚翻译区、巴蜀翻译区;翻译地集中于吴越翻译区、燕赵翻译区、巴蜀翻译区.民国时期的自然科学译者地理分布规律凸显出知识中心地的区位因素对译者分布的影响.

    译者地理分布翻译区翻译地理学

    数字化时代媒体翻译研究新图景——《翻译与媒体劳特里奇手册》述评

    李春姬于士涵
    62-6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与媒体劳特里奇手册》一书立足于数字时代背景,从理论与方法论视角全面介绍了翻译在媒体中的作用,并对多种媒体语境及翻译形式进行了分析.该手册的重要意义在于创新了媒体翻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整合当前独立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指出了各学科之间潜在的协同作用,是视听翻译、翻译研究、新闻研究、电影研究等媒体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文章对该书的内容与特色进行评述,并对未来翻译与媒体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翻译媒体数字时代理论与方法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