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论坛

王元

月刊

1002-6711

zgkjlt@china.com

010-58884590/91/93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

中国科技论坛/Journ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刊物,以政府部门、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读者为对象。多年来杂志认真组织科技热点研讨,始终站在科技体制改革前沿,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对国家重大软课题进行跟踪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何以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于协同创新视角

    丁新宇李湘黔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无疑是重要抓手和关键着力点.依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生成机理,将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刚性的制度供给引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分析框架,针对实践探索中面临的创新供给失衡、过程衔接不畅、功能联动不足等现实挑战,通过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四个维度的理论设计与分析架构,审视并回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结构性问题,探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何以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进而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和布局,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职尽责、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增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体系化创新能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自立自强协同创新

    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30个省级区域的实证分析

    黄永春钱春琳钱昕怡万安位...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2010-2020 年30 个省区市(港澳台和西藏除外)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①教育、科技、人才各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人才增长态势最好,教育增长态势次之,且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②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值逐年上升,从轻度失调转变为濒临失调,但区域发展不均衡,整体尚未达到融合发展的较优状态;③耦合协调度在省际层面呈显著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明显;④根据重要性程度,驱动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的因素依次包括经济条件、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政府调控水平、人口规模等,但存在区域异质性.

    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时空演变驱动因素

    科技创新尽职免责机制:证成、难题与出路

    陆洲高丽敏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尽职免责机制作为科技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蕴含向善向美宽容价值理念,加之有政策文本提供保障以达制度实效,能够维护创新主体人格尊严.然而,机制建设在价值视域存在勤勉尽责不如消极避责、免责与问责背反,以及免责机制没有发展空间的认知偏差,事实层面存在政策文本供给不足,政策执行中的主客体、作用方式等因素影响机制落地的情况.为了推动机制落实,应分别从价值与事实层面出发,既要增强价值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倡导严格问责与尽职免责协同发展,又要在完善具体性、程序性规范基础之上注重在政策执行中妥善处理主体间关系,保障试错容错纠错有效衔接,并重视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尽职免责.

    科技创新尽职免责有限理性宽容理念

    高校科研场域模型构建研究

    李欣袁曦临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布迪厄社会场域理论,结合高校科研的实践理路,深入分析高校科研活动体系的具体要素及作用关系,并构建高校科研场域模型.该模型描绘了高校科研的实际形态和逻辑理路,揭示了高校科研的场域结构和动力机制,提供了科研管理关系性思维方法,拓展了全方位多层次视野,为高校科研管理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实践路径导向等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高校科研高校科研人员高校科研场域

    协同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异质性研究

    张亚明赵科刘海鸥宋雯婕...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协同创新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举措.本文从投入、产出、环境、互动四个层面构建协同创新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理论框架,以中国30 个省份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协同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与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①单个协同创新要素不构成科技成果高转化效率的必要条件,但科研激励强度作为核心要素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普适作用;②协同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组态有三种,可归纳为科研环境驱动型和科研经费保障下的激励型两条实现路径,且前者包含案例最多;③科技成果非高转化效率并非高转化效率的对立面,科研素质不高是产生非高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④异质性分析表明,科研环境、科研产出、科研素质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关键作用,科研投入和科研素质缺失则具有普遍不利影响.

    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研环境区域异质性

    数字生态系统多主体协同创新超网络模型及治理路径研究

    胡艳玲白世贞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生态系统中,多主体协同创新是基于场景化的需求,以跨界创新项目为载体,将资源按需整合配置,以共同培育孵化数字创新产品的行为.本文结合超网络工具,将不同数字主体间技术水平、市场关系嵌入数字业务合作网络,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多主体协同创新超网络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对其求解,分析不同层级的网络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内容治理、关系治理和价值治理为核心,提出促进创新超网络实现均衡的框架和治理路径,以期为数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数字生态系统协同创新超网络治理路径

    演化博弈视角下转基因技术环境风险规制的演化机制

    曾守桢张侨蕾张暄顾佳星...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的生物技术,虽具备广阔的经济潜力,却引发了广泛的环境安全担忧.有效的环境风险规制体系对于确保技术安全应用至关重要,同时需平衡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本研究通过建立多方演化博弈模型,深入探讨政府、环保组织和企业在转基因环境风险监管中的决策因素和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的决策参数如严格监管成本和面临的企业经济诉求压力,对三方主体的策略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环保组织的决策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包括维权成本、社会支持和政府的严格监管处罚等;而企业预期收益、信息披露、社会负面效应和投机成本等参数会显著影响企业决策;同时,各方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制衡的关系,这种相互制衡有助于实现环境安全监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转基因技术的稳定推广并在社会可控的范围内应用.这一研究为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策略,以确保转基因技术的环境安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并为国际合作提供借鉴,促进转基因技术国际规范发展.

    转基因技术环境安全经济发展风险监管演化博弈

    基于政策"主题-主体-工具"维度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演化研究

    刘玉斌能龙阁薛玉香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各级政府、各职能机构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然而,政策主题焦点变迁、主体协同关联、政策工具运用等是否存在问题,仍有待评估.基于2007-2022 年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文件,运用LDA主题建模、共现分析、文本语义相似度计算技术,从政策"主题-主体-工具"三维框架进行文本挖掘,并结合可视化方法呈现结果.研究发现:①政策主题由"信息化发展→数据化发展→智能化发展"依次演进;②政策主体由"松散型→松散多主体型→紧密多主体型"网络结构依次转变;③政策工具运用呈现"重供给、中环境、弱需求"的特征,对"公共服务""数据系统"及"服务外包"等次级政策工具的应用尚显不足.基于此,从注重政策主题的前瞻性规划、加强主体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政策主题政策主体政策工具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模式研究

    杨洋伊彤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浪潮的席卷下,科技已全面赋能文化产业.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不仅改变了文化产业创意、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传统模式,并且随着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对文化产业的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基于文化产业价值链,梳理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将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划分为以下五种典型模式:要素聚合模式、工具更新模式、渠道拓展模式、场景创新模式、价值引领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特点,并针对如何把握和利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价值链赋能

    大模型产业产学研机制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论和模拟仿真结果

    沈映春潘淑苓
    92-10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力.本文采用演化博弈论模型研究大模型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和挑战.大模型训练需要庞大的算力和数据资源,这使得学研方独立进行大模型学术研究面临困境,需寻求业界合作;而大模型底层架构、算法模型的创新离不开学研方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大模型产学研合作中各方需求和禀赋不同.本文采用协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资源、利益和风险分配问题,并采用数值仿真法验证结论,发现算力数据资源协同的成本、产品投入应用的回报、政府激励是影响大模型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完善数据算力资源共享机制、产方注重实际应用导向、学研方提升基础研究前瞻性、监管方发力保障数据应用安全等建议.

    大模型产学研合作协同演化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