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论坛

王元

月刊

1002-6711

zgkjlt@china.com

010-58884590/91/93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

中国科技论坛/Journ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刊物,以政府部门、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读者为对象。多年来杂志认真组织科技热点研讨,始终站在科技体制改革前沿,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对国家重大软课题进行跟踪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的技术跨界与场景创新——基于智能产业复杂度视角

    李依菲刘刚
    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应用场景的创新扩散,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构建反映技术扩散与场景创新进程的测度指标并量化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方向与趋势.研究基于复杂度视角,对互联网开源文本进行采集、识别与挖掘,形成智能产业合作关系数据集.通过构建技术—场景关系矩阵,将复杂度算法应用于分析,计算 2014-2021 年智能产业复杂度指数.研究显示,中国智能产业复杂度保持稳步增长,但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层次性差异.当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技术与场景融合的难度也不断加深.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创新融合具有挑战性,智能制造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值得重点突破的应用场景.核心产业部门与融合产业部门间的协同创新将形成正反馈效应,构成数字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人工智能复杂度技术扩散场景创新文本挖掘

    全球技术贸易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

    王睿刘晓语喻浩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分析全球技术贸易网络特征,探讨其对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技术贸易网络日益紧密,呈现"小中心-大世界"特征以及单一到多极化发展态势.技术赶超对象通过提高在技术贸易网络中的参与度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攀升,技术贸易联系强度对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呈现倒U形关系.技术贸易网络中的"桥梁作用"和技术贸易联系强度均能对技术领先对象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就中国而言,技术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促进作用,但边际效应不断递减,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嵌入技术贸易网络方式已不能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应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双轮驱动"战略,优化技术贸易结构,创新合作方式,拓展数字技术贸易等新兴领域,加快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技术供给能力.

    技术贸易全球价值链制造业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创新联合体的科技领军企业升级发展实现过程

    王雪原孙美霞
    12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成创新使命,实现企业升级发展.本文以华为为研究对象,构建"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企业升级发展"研究框架,并采用Mantel test明晰不同阶段下领军企业升级发展差异化链路关系并运用NK模型明确具体作用秩序,进一步从动态视角挖掘企业升级规律.结果表明:科技领军企业需科学布局创新联合体特定结构、有秩序开展适配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同轨、跨轨、创轨升级发展.企业升级发展实现过程中创新联合体"认知→位置→关系"结构分别表现出顺向、逆向、顺向的布局秩序,技术创新呈现出由关键共性到跨界颠覆、由跨界颠覆到前瞻引领、由前瞻引领重新到关键共性的开展秩序.领军企业持续升级发展时,创新联合体与技术创新分别呈现螺旋式迭代与级联式递进的规律.本研究可为科技领军企业搭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创新提供针对性指导,并为其升级发展提供预见性决策参考.

    科技领军企业技术创新创新联合体升级发展

    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王钰莹原长弘宋茜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和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根本路径,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理论难题.本研究结合企业实践,从理论出发探清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5 个维度:持续高强度创新投入能力、共性需求驱动基础研究能力、产业创新链融通发展能力、高影响力创新产出能力、要素与制度情境支撑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指标体系开发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检验程序,以 2013-2019年101 家中国制造业500 强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最终确定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5 因子17 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推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也为制造业领军企业评价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开展能力体系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数智化情境下智能工厂生产组织与协同管理: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研发模式

    孙宇祥何代炜周献中
    15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大数据及智能算法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厂研究与之匹配的面向智能化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即与之匹配的产品-生产-服务一体化的优化与控制智能化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以共享价值网络为理论基础,针对智能工厂运营管理中的智能优化与控制提出智能工厂产品设计管理、生产管理、资源管理和知识发现与管理等4 个内容.通过对智能工厂的产品设计与生产一体化模式、自适应在线设计与生产网络协同机制、生产智能调度与动态优化模型与算法、资源的智能分级与控制、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制造资源的协同与共享、需求牵引与共享价值理念下的资源管理、智能工厂知识体系构建与管理、基于大数据的资源状态分析与知识发现和面向智能工厂管理的知识发现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智能工厂背景下的智能工厂全生命周期的生产与管理的优化,从而实现智能工厂管理的协同化、智能化、柔性重组、大规模定制水平,最大化智能工厂的资源利用率.为制造企业顺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实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提供一个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智能工厂智能化管理设计制造一体化共享价值

    海外人才的跨国流动模式及对其回流后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上海市的实证分析

    孙雨蕾吴瑞君
    16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立足于2021 年上海市基本侨情调查数据,从人才流动的周期性视角出发,综合考虑个人家庭特征、流动动因以及流动的时空经历等多维度因素,构建海外人才跨国流动模式与其回流后职业发展关系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海外人才的跨国流动模式主要表现为"出国留学(工作)—回国就业(定居)"的一次性返迁模式和"国外定居'落户'—回国就业(创业)"的跨国循环模式两大类;②职业驱动的跨国流动原因对人才回流后的职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应重视人才流动前后期阶段的连续性以及个体的主观流动策略;③人才回流后的职业发展与国外居住时长存在"倒U形"关系,与回国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一系列优化海外引才及促进回流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建议.

    海外人才跨国流动模式职业发展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赵峰王振华姚瑞娟陈永杰...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基于既有文献,结合德尔菲法论证,确立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向天津市科技创新人才发放问卷,研究最适创造力年龄、团队以及各组织社会等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并依据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证实,科技创新人才科研心理对创造力起到正向作用.理工农医类结构方程路径显示,科技创新人才的组织、社会、家庭和心理品质因素通过科研心理间接对创造力起正向作用.但在哲学人文社科类样本中,社会和公共政策因素对心理品质、团队因素对科研心理两条影响路径影响未被证实.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和问卷调查,建议从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科技支持(项目、团队、平台、交流)、科学评价与激励保障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创造力.

    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力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三重制度逻辑与治理模式

    朱春奎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