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言静霞

双月刊

1001-7143

journals@china.com

010-62572403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10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领先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订阅-开放"(S2O)模式的源起与发展——以EDP Sciences出版社为例

    刘旸刘园园Charlotte Van Rooyen任胜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调研"订阅-开放"(S2O)模式的源起与发展,并对比分析讨论该模式相比于其他出版模式的优缺点,为中国传统订阅期刊在开放获取的浪潮中进一步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分析S2O模式的发展现状及与其他开放获取模式相比存在的利弊,并以EDP Sciences出版社的实践为例,提出传统订阅期刊采取S2O模式向开放获取转型的可行性.[结果]结合EDP Sciences出版社期刊使用S2O模式转型的实践经验,发现S2O模式对于传统订阅期刊转型较为有利.既给予期刊更多的灵活度与自由度,也不需要过度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同时符合开放科学的精神,为更多的科研人员,尤其是为资金欠缺地区的科研人员带来支持.[结论]在开放科学、开放获取的发展潮流中,一些中国传统订阅期刊也在寻求转型与过渡,除了主要的开放获取模式之外,S2O模式也是可行的选择.积极采用新兴开放获取模式有利于中国期刊进一步走向国际,在全球开放科学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开放获取S2O模式EDPSciences出版社出版模式

    "为开放而订阅"(S2O)模型研究及分析

    郁林羲康银花姚思卉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法国EDP Sciences出版社(以下简称"EDP")于 2020 年开始试点"为开放而订阅"(S2O)模型.系统探究该模型的实施过程和结果,为学术期刊进行开放获取转型提供思路和案例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及数据统计分析法详细分析S2O模型的背景、转换时间轴、出版成本、订阅收入等.[结果]S2O计划得到法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Knowledge Unlatched及法国国家开放科学基金会等机构和基金的资助和支持.EDP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6 种S2O期刊中,3 种期刊的 2022 年订阅收入超越 2020 年,3 种期刊基本保持稳定,2021 年、2022 年参与计划的 6 种期刊均成功完成开放获取转型.[结论]S2O作为一种具备替代性和革命性的钻石开放获取模型,已被全球学术出版界认可,越来越多的期刊和出版商采用该模型.我国目前的学术出版也朝开放获取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一些规模尚可的期刊集群.这些有出版话语权的刊群在充分调研订阅用户意愿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借鉴EDP的试点经验,尝试用S2O模型替代论文处理费,减轻作者经济负担.

    EDPSciencesS2O模型钻石开放获取AnnualReviews期刊透明度报告

    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开放科学实践对比分析及启示

    闫冬傲陈方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参与开放科学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学术出版开放科学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对国外 10 家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实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其在科技期刊、科学专著、科学数据、同行评议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与开放模式.[结果]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以金色开放获取为主,但开放资源占比各有不同.开放出版资金运作以资源处理费为核心,同时出现集体支付、众筹等可持续开放出版实践.国外学术出版机构通过弹性开放政策逐步推进科研数据、同行评议报告等附属研究成果同步开放,丰富学术交流生态.利用资源平台集成多种类开放资源,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结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顺应开放科学发展态势,调整出版业务结构,推进期刊开放出版业务纵深发展,横向扩展不同资源载体的开放科研成果.关注以作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满足作者的开放出版需求.构建跨部门的开放协作网络,集成内容、资金、出版服务与资源平台,提升开放出版的集体效能.

    学术出版机构开放科学开放出版科技期刊

    期刊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模型构建与建议——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刘敬仪杨恒肖莉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期刊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把握期刊与预印本协同发展的政策路径,推动学术期刊与预印本的有机联动,为期刊制定相关指导规范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 120 种期刊的预印本政策进行范畴归纳与模型构建,梳理其对作者预印本学术交流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对各个模块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归纳出期刊预印本政策对作者预印本交流行为作用机制的 1 条"故事线"、3 个场景(主范畴)、9 个范畴以及 25 个概念,构建期刊预印本政策作用机制的"政策-场景-行为"整合模型.[结论]建议期刊在制定预印本政策时,注重完善政策环境,提高作者预印本投稿意愿;促进协同服务,培育作者预印本行为素养;倡导可信传播,明确规定预印本传播责任.

    预印本期刊政策扎根理论预印本素养

    面向开放科学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与交流模式重构

    赵文青狄冀丰宗明刚胡绍君...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应对开放科学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挑战,提出构建开放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并以平台思维运营之,以期为中国学术期刊在开放科学下的发展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参考.[方法]通过采用文献调研、网络分析、案例分析、思辨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法提出构建一个以平台思维运营的开放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结果]中国学术期刊在具体的开放科学实践中存在多元出版格局未建立、重传播渠道建设轻知识内容服务、开放同行评议任重道远、学术期刊平台运营思维欠缺等不足.[结论]以平台思维运营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新模式包括多元融合出版、开放学术交流、科研全流程支持等主要功能.

    开放科学学术期刊开放出版学术交流平台思维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文科技类学报的专业化转型路径调查研究

    熊莹丽俞晓平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 2017-2021 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专业化现状,为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提供参考.[方法]以147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 156 种中文科技类学报为样本,通过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学报官网及新媒体平台等记录样本学报的出版信息、2017-2021 年载文量、内稿数量、专栏/专刊数量、出版平台及人才队伍等建设情况,分析总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路径.[结果]2017-2021 年,"双一流"建设为学报发展带来机遇,不少高校科技类学报紧跟"双一流"建设步伐,依托一流建设学科,在学报方向结构、专栏/专刊等专业内容、出版平台、专业人才方面调整创新,成功实现专业化转型,彰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结论]"学科+"的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路径有助于学报在方向、内容、平台、人才等方面深度融合学科,依托学科发展又促进学科建设,从而提升学报的专业影响力.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中文科技期刊学科专业化

    学术共同体视角下的审稿人学术话语权运行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

    周春雷王倩倩李彦博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审稿人行使学术话语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探索审稿人学术话语权的提升策略,为优化同行评议机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梳理审稿流程,厘清各主体权利与义务,建立审稿人学术话语权运行机制模型,针对审稿人学术话语权行使现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所提模型可有效模拟理想状态下的同行评议流程,为深入考察不同参与者争取学术话语权的博弈过程提供清晰视角,也为寻找提升审稿人学术话语权的策略提供契机.[结论]规范的同行评议流程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为审稿人行使学术话语权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动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促进学术繁荣.

    审稿人同行评议学术话语权学术共同体期刊编委会

    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模式研究

    张静辉刘蔚侯春梅常宗强...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模式,以期提升同行评议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同行评议客观、高效和良性发展.[方法]首先,从期刊的作者、编辑和专家的角度分析同行评议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其次,结合同行评议的目标和需求,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出进一步优化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模式的举措.[结果]利用大数据大、多、快的优势,提出构建"广、快、全"的评审专家数据库并实行阶梯式动态管理、建立同行评议专家信用评价体系、健全互动反馈评审机制、完善多元化的奖励机制、加强编辑与专家的协同与沟通等优化措施.[结论]通过采取大数据技术,可进一步优化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模式,加强同行评议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公正性.

    大数据科技期刊同行评议评审专家评价制度

    学术期刊案例研究的方法论特征及改进策略

    胡岩王森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学术期刊研究中案例方法运用的主要特征,提出未来改进的策略.[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数据来源,搜集 2015-2022 年发表的期刊案例研究类论文,并从研究取向、案例类型、案例数量、数据来源、分析风格 5 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已有的期刊案例研究中,描述性研究远多于解释性研究,案例类型多样但类型分布不够均衡,单案例研究占绝大多数,研究较多使用观察数据和文本数据而较少使用访谈数据,定量定性等不同分析风格比较均衡.[结论]未来的期刊案例研究应重视理论建构、加强解释性研究,重视访谈数据、拓宽数据获取渠道,重视实验方法、提高分析水平.

    学术期刊案例研究方法论特征改进策略

    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传播策略研究——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为例

    王超陈轶群袁赛前彭超群...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总结出可行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以期使科技期刊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更加丰富和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功能、更加多元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面向学术用户,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融媒体传播能力.[方法]以满足用户的学术需求为理念,分析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融媒体传播实践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从服务、平台、内容、效率 4 个维度提出普适性较强的科技期刊传播策略.[结论]增强服务意识、建设传播平台、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率是增强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和学术服务的重要手段,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高质量传播.

    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