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史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史杂志
中国科技史杂志

廖育群

季刊

1673-1441

shiliao@263.net

010-64041249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技史杂志编辑部

中国科技史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大型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内容:(1)中国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的第一手史料,特别是近代珍贵的科技文献的实录、科学家自传、回忆录和访谈录等。(2)中国科技史综述: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经验教训、创业史片断、主要著述、有意义的趣闻轶事等;某一学科或某一重要科技创立和发展过程;重要科技社团和科研机构的沿革;科技教育组织、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交流,先进技术的引进、改进和创新,科学思想的传播和吸收等;科技书刊出版史等。(3)中国科技史资料的考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弩机望山射表的复原研究

    郭帅帅冯慧敏曲安京
    19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望山是弩机上承担瞄准功能的基本构件.古人对不同的弩机,通常会设计相应的射表,用于标明望山刻度与目标距离的关系,以提高作战效率.然而有关古代射表的记录早已失传,现有研究在望山射表的复原方面鲜有涉及.弩的弓力、箭长与箭重是影响射程计算的关键要素,本文结合考古数据与传世文献的记载,对射程计算三要素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弩机望山射表的数学建模,建立了望山刻度与射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复原了我国古代弩机望山的射表.研究结果发现望山刻度的划分是经过理论设计的,随着望山刻度的增加,射程呈现出以固定步数为等间距的递增规律.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以实践为主的又一体现,对于中国古代兵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弩机望山刻度射表数学实操

    大冶石岭屋水库明代炼炉群调查与冶金遗物分析

    逄硕李延祥陈树祥胡新生...
    20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大冶地区冶炼遗址众多,以其作为青铜时代重要的铜物料来源地著称,而铁作为历史时期同样重要的金属资源,"铁冶相沿袭未绝"之地的大冶却少有铁冶炼遗址考古工作见诸报道.在2022年春季进行的矿冶遗址调查工作中,我们在黄石大冶市石岭屋水库西岸退水处发现一处重要的块炼铁冶炼炉炉群,共清理三座,从L2炼炉内壁内所提取的木炭样品碳十四测年显示为明代早中期,该炼炉群的发现与研究丰富了大冶地区铁冶炼遗址资源,进一步证实大冶地区明清时期的块炼铁活动及其本地特色,另外能够通过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工作的对比分析,明确此类块炼铁遗址在湖北地区的技术及文化面貌,为大冶地区古代金属开采冶炼等问题提供新的证据.

    矿冶遗址考古调查块炼铁炼炉群冶金分析

    试论清宫"紫金琍玛"的技术内涵

    陈璐曲亮刘建宇尹航...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金琍玛是反映明清时期汉藏手工艺交流的典型例证.本文对"紫金琍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清宫"紫金琍玛"实际含义为制作佛像所用的材料而非佛像本身.通过对造办处档案所见紫金琍玛配方的辨析,并结合紫金琍玛实物的初步检测分析,指出文献记载的配方可能并非仿制过程的真实记录,导致清宫"紫金琍玛"表面特殊效果的技术本质是特殊的合金成分与表面处理工艺的组合.

    紫金琍玛清宫造办处合金配方表面处理

    从綦江水道工程看中国近代渠化技术引进与本土化

    褚英杰方一兵
    23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水利工程师开始从西方引进近代渠化技术,并通过有限的工程实践逐步实现渠化技术的本土化,为中国后世航渠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选取了抗日战争时期导淮委员会主持修建的綦江水道工程,厘清了其渠化技术的引进来源及应用背景,探讨了渠化技术引进在不同阶段发生转向的原因.

    渠化技术綦江水道工程导淮委员会

    奥斯瓦尔德·克罗尔《皇家化学》中的经验观念

    高洋
    249-258,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医学家奥斯瓦尔德·克罗尔(Oswald Croll,1560-1609)在《皇家化学》(Basilica Chymica)一书中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帕拉塞尔苏斯主义自然哲学的核心教义.他继承并发展了帕拉塞尔苏斯经验探究的观念,力图在此基础上创造一种与基督教教义和谐相容的新自然哲学.克罗尔将炼金术的分离技艺与基督教的启示观念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新医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并在其关于征象的论述中给出了内在经验的一种影响深远的应用实例.尽管克罗尔貌似神秘的"经验"观念与现代科学中的经验与实验相去甚远,但借助波墨作品的传播,它与炼金术本身的分化与发展密切相关.

    克罗尔皇家化学帕拉塞尔苏斯经验

    在经验定律与形而上学思考之间——道尔顿的物理原子论

    徐雅纯罗紫薇
    259-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尔顿原子论包含原子的物理论证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别被后世化学史家定义为物理原子论与化学原子论.因前者已被现代化学证伪,而后者对当时的化学界和现代化学的贡献令人瞩目,故轻前者、重后者的研究思路盛行.这一思路难以解释道尔顿早年对热学的重视.本文认为道尔顿的理论体系分为原子论、热质理论和亲和力理论三大版块.原子论为热质理论与亲和力理论提供本体论假设;热质理论与亲和力理论为原子论提供经验支持,支撑起原子的本体论论证.综合物理原子论与化学原子论,有助于我们理解道尔顿思想的全貌,重审19世纪原子论发展史的书写.

    道尔顿原子论物理原子论热质理论

    诱惑与控制:1947-1948年国民政府与美国原子能合作的秘密交涉

    张振明
    27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原子能时代.处于核垄断地位的美国,推行原子能管制政策.鉴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其他国家也着手原子能研究.1947年至1948年,国民政府与美国就原子能合作进行秘密交涉,此事长期未引起学界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对照中美相关外交档案还原这一过程.在秘密交涉中,国民政府希望利用发现的铀、钍等放射性矿产诱惑美国提供原子能技术;美国则利用交涉使国民政府失去与其他第三国合作的机会,执行国际原子能管制政策,控制国民政府的原子能发展.

    中美原子能合作中央研究院中美秘密外交

    1972年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美及其意义

    彭华刘晓
    28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科技交流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对外科技交流工作中具有关键地位.本文分析了1972年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美的缘起与实践,包括中美科技交流的动力、代表团成员构成与任务、在美行程与归国后的汇报等,讨论了代表团成功访美对推动70年代国内科学和国际科技交流的作用.此次出访重启了中国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的历程,促使中国科学逐渐融入世界科学发展主流,为改革开放后的科技交流合作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科学家代表团中美科技交流周恩来

    1973-1975年科技进修生赴英留学始末

    熊卫民朱胤臻
    294-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献、档案和访谈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1973-1975年间赴英科技进修生从选拔、集中培训到留学、被提前召回的全过程,讨论了此次鲜为人知的留学活动对他们日后发展的影响,并对"文革"后期阻碍派遣留学生、妨碍他们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因素作了分析.在当时"左"的意识形态和"四人帮"等的干扰之下,包括这次留学突破在内的科技领域的"纠左"行动,实际都相当保守.只有改持开放态度,中国的留学工作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可能越走越顺.

    留学进修生科技交流英国纠左

    《四时纂要》所载唐代用盐问题探略

    吴姚函
    309-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时纂要》是内容丰富的唐代农书,其中关于盐的内容值得关注.本书记载了最早的民间人工精制药盐.牲畜用盐有喂养增肥与疾疗之功用,汉唐马病药方不断改进,选材从戎盐到普通白盐,疾疗用盐比例提高.与《齐民要术》对比,豉酱脯制作的用盐变化体现了技术简化流程、普及民间的过程.本书月令占候的盐价变化,承袭了《开元占经》的占卜方式,是农家生活经验的体现,内容上能弥补正史盐时价记载的不足.从医药、饮食、价格三方面,《四时纂要》所载的用盐知识内容丰富,可窥知唐代盐业、饮食医药、监牧马政的发展情况.

    《四时纂要》唐代药盐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