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王大成

月刊

1674-7232

life@scichina.org

010-64015399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Journal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文。1999年《中国科学》夺得国家期刊奖的第一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柳金雄步志高
    1697-1699页

    中国H5/H7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制和应用进展

    曾显营田国彬陈化兰
    1700-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9年以来,H5/H7亚型AIVs持续危害养禽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健康.为有效控制家禽中H5/H7亚型AIVs,我国自1996年分离到第一株H5N1亚型AIV后,就开始进行防控疫苗的研发.近20年来,灭活疫苗、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相继研发成功,其中灭活疫苗和活载体疫苗已推向应用,并根据病毒变异多次更新,为我国2004年以来实施"扑杀+疫苗免疫"的防控策略提供关键科技支撑.截至2022年底,相关疫苗在我国及"一带一路"多个国家累计应用超3000亿羽份.疫苗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我国及相关国家的H5亚型HPAI,在近期全球H5亚型HPAI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使我国家禽产业"独善其身";同时几乎根除了我国2013年以来出现的H7N9亚型AIVs,完全消除了其对人的感染,成为全球"人病兽防"的典范,创造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HPAI防控的成功实践为欧美等发达国家HPAI防控政策由"扑杀"向"疫苗免疫"的科学转变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对我国H5/H7亚型AI疫苗研制、应用效果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HPAI防控提供参考.

    禽流感H5/H7亚型疫苗研制和应用进展

    中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刘文兴步志高
    1713-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胞内寄生的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中东和亚洲地区流行严重,中国也不例外.革兰氏阴性的布鲁氏菌入侵宿主后,定植于巨噬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造成慢性感染;可感染人、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致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布病不仅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而且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加强布病的科学研究与综合防控,既有经济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染病防控,既遵循"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宿主和切断传播途径"三个基本原则,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良好的监测、可靠的诊断和安全有效的疫苗尤为重要.中国自1950年始,建立了科研队伍对布病进行调查与研究,开展联合攻关,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出经验与教训;制定并更新了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的行业和国家标准,相继有布鲁氏菌cELISA,iELISA和胶体金的抗体检测试剂盒(试纸条)获得新兽药证书;同时也是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布鲁氏菌弱毒疫苗的国家,相继有布鲁氏菌常规弱毒疫苗(M5,S2和M5-90)和基因缺失活疫苗(A19-ΔVirB12,M5-90Δ26和BA0711)批准使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布鲁氏菌有效控制和最终净化提供科技支撑.

    布鲁氏菌病人兽共患疫苗诊断防控

    鸡马立克病病毒的进化及疫苗研究进展

    葛成菲陆杭琼刘长军
    1722-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鸡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的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T淋巴细胞瘤、免疫抑制和神经麻痹.MD在世界各地养禽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对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MD主要依靠疫苗免疫预防.防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MDV不断向更强毒力方向的进化,导致疫苗需要不断更新.本文介绍了国内外MDV的进化和相应疫苗的研究进展.

    鸡马立克病流行进化疫苗免疫毒株血清型

    中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流行和疫苗

    李慧昕韩宗玺刘胜旺
    1733-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中国流行了近半个世纪,引起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历史、特点和危害,着重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现状、病毒基因型及其特点以及中国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更好地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参考.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特点基因型防控

    猪蓝耳病的前世今生

    蔡雪辉安同庆
    1745-1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该病于1987年首先出现在美国中西部,随后在中欧地区开始流行,目前已经遍布全球养猪发达地区,该病历经30多年的流行,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PRRSV)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内容涉及PRRSV起源与演化、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致病与免疫机制、疫苗创制和疫病防控等各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RRS的科研方向和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溯源流行病学疫苗研制防控技术

    猪主要病毒性腹泻防控技术与应用

    陈建飞石达时洪艳佟有恩...
    1754-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猪轮状病毒感染(porcine rotavirus infection,PoRVI)是三种以猪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14日龄以内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广泛且混合感染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这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本文回顾了这三种猪主要病毒性腹泻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我国相应疫苗和相关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疫病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疫苗防控

    中国非洲猪瘟研究进展

    张振江孙恩成朱远茂李芳...
    1767-1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威胁全球养猪业的发展.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WOAH)报告,ASF于1921年在肯尼亚被首次报道,已经在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暴发,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发展.ASF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目前仍未有可供全球推广使用商业化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ASFV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免疫保护、免疫逃逸等关键科学问题依然未知.2018年,ASF传入中国,给中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面向ASF防控和科技攻关重大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都紧急建立科研队伍,对ASFV开展了科技攻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第一株ASFV毒株、基因Ⅱ型自然变异株、基因Ⅰ型病毒株、基因Ⅰ型/Ⅱ型自然重组病毒株,并完成其基因组遗传进化和致病特性研究;联合解析了ASFV结构和多种病毒基因功能;成功研制了ASF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等多种防控产品,为中国ASFV的认知及防控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围绕过去五年来中国在ASFV流行病学、病原学、病毒结构生物学、毒力功能基因挖掘、疫苗创制及诊断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非洲猪瘟防控与研究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分离鉴定致病特征疫苗诊断防控

    中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及防控

    郭镇洋田志军彭金美
    1780-1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一个重大传染病.1979年中国引入BarthaK61株活疫苗,使猪伪狂犬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当2011年许多免疫猪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时,发现现有疫苗免疫后不能完全抵抗新流行毒株的攻击,进一步研究发现,新流行毒株在抗原性和毒力上发生了变异.因此,中国科研人员持续对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至今已有29个省份出现PRV变异株.序列分析显示,PRV变异株在亲缘关系上与基因Ⅰ型毒株(国外)以及中国早期经典毒株均相距较远,而且出现了特征性氨基酸变异.目前,中国已开展了针对PRV变异株的疫苗研制及诊断试剂的开发,多家单位研制的灭活疫苗和诊断试剂盒获得了新兽药证书,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的研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研究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猪伪狂犬病变异毒株流行诊断疫苗

    农业实验动物资源的培育及应用

    高彩霞张贺于海波孟庆文...
    1794-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实验动物是指来源于农业养殖的动物或宠物,按照相关标准经过严格培育成的实验动物,主要包括:鸡、鸭、猪、马、牛、羊、犬、貂等.农业实验动物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生物资源和支撑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更是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的核心依靠.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农业实验动物的发展概况、国内农业实验动物平台的建设及资源培育情况,分析了农业实验动物在畜禽疫病防控研究、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检验研究、临床教学、人类医学模型创制及医用材料评价中的应用.

    农业实验动物资源培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