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胞内寄生的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中东和亚洲地区流行严重,中国也不例外.革兰氏阴性的布鲁氏菌入侵宿主后,定植于巨噬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造成慢性感染;可感染人、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致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布病不仅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而且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加强布病的科学研究与综合防控,既有经济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染病防控,既遵循"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宿主和切断传播途径"三个基本原则,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良好的监测、可靠的诊断和安全有效的疫苗尤为重要.中国自1950年始,建立了科研队伍对布病进行调查与研究,开展联合攻关,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出经验与教训;制定并更新了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的行业和国家标准,相继有布鲁氏菌cELISA,iELISA和胶体金的抗体检测试剂盒(试纸条)获得新兽药证书;同时也是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布鲁氏菌弱毒疫苗的国家,相继有布鲁氏菌常规弱毒疫苗(M5,S2和M5-90)和基因缺失活疫苗(A19-ΔVirB12,M5-90Δ26和BA0711)批准使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布鲁氏菌有效控制和最终净化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