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王大成

月刊

1674-7232

life@scichina.org

010-64015399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Journal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文。1999年《中国科学》夺得国家期刊奖的第一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血管发育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马骏驰闵晓黎吴媚张晶晶...
    369-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血管网络拥有独特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稳态维持机制,有序并高效地维持着大脑正常发育和运转.脑血管网络的形成受到多种分子的调控,如VEGF,NRP-1,TGF-β等.脑血管发育异常或受损将导致多种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如脑动静脉畸形、阿尔茨海默症.尽管多年来大家对各类脑血管疾病的了解日渐完善,但仍有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因此亟待开发针对这些疾病的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策略.此外,目前聚焦脑血管发育与疾病研究的多种动物模型已成为探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特点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综述脑血管发育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脑血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研究模型的最新进展,为涉及脑血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脑血管发育分子调控脑动静脉畸形阿尔茨海默症脑血管疾病模型

    宿主细胞骨架与内膜网络重构调控病毒复制

    张悦高雪笛酒亚明
    383-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性疾病的日益频繁暴发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病毒感染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重塑宿主细胞的膜结构和细胞骨架结构,形成用于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特化亚细胞结构,称为病毒工厂.不同的病毒可能会挟持不同的宿主细胞器进行膜修饰形成形态各异的复制工厂,包括病毒质体、小球体、双膜囊泡、管状体和细胞核病毒工厂.三种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形态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也会发生剧烈重塑,形成笼状结构包裹病毒工厂,包括肌动蛋白环、微管笼和中间丝笼.本文系统描述了病毒复制阶段病毒工厂的形成过程及细胞骨架组分和膜组分的形态学变化,重点阐述了三种细胞骨架及其相关蛋白在病毒工厂建立过程中的物质运输、物理支撑、和生化调控功能,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技术手段,并讨论了病毒感染背景下病毒组分-细胞内膜-细胞骨架三者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病毒复制病毒工厂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内膜重构

    单病毒示踪

    梁颖琪毛国斌戴俊彪马英新...
    396-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是一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由其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民生、经济等造成极大威胁.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是一系列动态、精细、复杂的过程,涉及病毒与细胞多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无法实现对病毒关键生命环节的精准解析.单病毒示踪则为单个或多个病毒生命周期的原位、实时可视化研究,及侵染机制的揭示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从单病毒示踪的意义和方法出发,展开介绍:(ⅰ)病毒的标记材料和方法;(ⅱ)病毒成像与分析技术;(ⅲ)单病毒示踪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并针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病毒标记量子点动态示踪机制解析

    针对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的acr基因的发现及Acr蛋白多样化的抑制机制

    邓谢淑婷王久宇王艳丽
    409-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细菌来源的RNA介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利用RNA介导的核酸酶活性抵抗以噬菌体为代表的外源核酸的入侵.为逃避这种来源于宿主的免疫反应,噬菌体进化出了较小的anti-CRISPR蛋白(Acr).Acrs采用不同的抑制策略,将Cas效应蛋白限制在不同的阶段,从而使其失活.随着Cas蛋白在生物技术领域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Acr已被开发为有用的调控工具.对Acr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Cas蛋白别构调控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开发新型的基于Acr的调控工具打下基础.利用实验和生物信息学的手段,越来越多的Acr被发现,其中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目前有大约50种.本综述聚焦于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的Acr,从基因发现、抑制机制和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CRISPR-Cas系统Cas9Cas12aanti-CRISPR

    仿生黏弹性高分子水凝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雷萌刘婧仪谢一洲马玉菲...
    428-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细胞外基质和生物体软组织固有的黏弹性是调控细胞行为和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的关键因素.基于动态建构化学反应交联得到的动态高分子水凝胶材料可有效模拟在体细胞或组织的黏弹性力学微环境,为体外调控细胞命运、揭示其力学生物学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组织修复与再生提供了仿生支架材料.本综述在介绍天然细胞外基质及生物体软组织黏弹性的基础上,重点对仿生黏弹性水凝胶材料的设计思路、性能表征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揭示了黏弹性水凝胶调控细胞、组织行为的规律及机制,最后,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综述将有助于启发高分子水凝胶的仿生功能化设计思路及材料生物学效应研究,进一步拓展高分子水凝胶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仿生高分子水凝胶黏弹性微环境动态建构化学力学生物学机制组织修复

    m6A修饰与植物RNA病毒侵染

    葛林豪潘福安何浩贾明轩...
    447-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中丰度最高的RNA转录后化学修饰.RNA的m6A修饰主要由甲基化转移酶(writers)、去甲基化酶(erasers)以及阅读蛋白(reader proteins)共同调控.近年的研究表明,m6A修饰在植物病毒侵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调控机制成为植物病毒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植物RNA m6A修饰相关蛋白的基本组成和m6A修饰的检测技术,重点阐述了m6A修饰在植物与RNA病毒互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植物RNA病毒m6A修饰功能研究的方向.

    m6A修饰植物植物RNA病毒

    病原菌作用于细胞焦亡的策略:盾-矛之争

    唐礼瑞黄诗晴陈涛涛欧阳松应...
    459-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式,其特征表现为细胞的裂解并伴随细胞因子、损伤和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的释放.细胞焦亡能够促进炎症免疫反应发生,消除细胞内的病原菌,在细胞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军备竞赛中,病原体已进化出抑制宿主细胞焦亡的机制,以增强它们生存和致病的能力.本文从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以及病原菌抵御宿主细胞焦亡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细菌病原体和细胞焦亡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为将来开发基于细胞焦亡抵抗病原体感染的新药提供思路.

    宿主免疫细胞焦亡病原菌毒力蛋白

    耐辐射奇球菌的极端辐射抗性机制及其潜在利用

    查青乔赵烨
    469-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耐辐射奇球菌被誉为"地球上最顽强的细菌",能够在超高剂量的电离辐射、长时间干旱以及外太空等极端环境中存活,其电离辐射耐受性为人类细胞的数千倍.研究表明,这种惊人的能力来源于耐辐射奇球菌所具有的超强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及多种高效抗氧化系统的协同作用,使其能够将同一个基因组中同时产生的高达100个以上的DNA双链断裂在数十小时内进行高效而精准的修复.因此,耐辐射奇球菌成为目前研究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耐辐射奇球菌的起源、细胞结构特征、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以及抗氧化系统,展现了其对于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并对其在放疗和基础生物学研究、抗逆调控元件的开发以及放射性核素富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极端微生物辐射抗性双链断裂耐辐射奇球菌应用微生物

    人工智能大模型医学应用研究

    郭华源刘盼卢若谷杨菲菲...
    48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自然语言处理和视频图像分析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基本特征是聚焦相关应用领域的共性需求,通过大数据、强算力和复杂算法的高效协同与深度融合,构建通用预训练模型,广泛适配下游任务,有力提高模型的处理性能与研发效率.因此,大模型技术为医学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国内外大模型的研究进展、关键技术与核心算法,分析总结生物医学领域一系列标准数据集和预训练模型的发展特点,结合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实践,深入剖析医学领域大模型构建的应用需求、解决思路与研发经验,助力推动医学大模型创新发展.

    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医学图像分析

    中国药品监管的科学化进程与监管科学发展

    赵军宁王军志李波王辰...
    507-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监管职责涉及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和福祉,是国际上监管事务和规模最为庞大的监管机构之一,在保证创新药品、人用疫苗、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药品监管科学化进程和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正朝向建立科学、高效、权威的药品监管体系战略目标迈进.本文基于科学轨迹和里程碑事件,将中国药品监管的科学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药物分析技术应用(1949~1984),发展阶段——药品注册标准建立(1985~2014),加速阶段——监管科学理念导入(2015~2018),跨越阶段——监管科学行动计划(2019~2023)."十四五"期间,中国药品监管的科学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面强化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明确监管科学发展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优先事项及各方责任,以全国重点实验、局重点实验室、监管科学基地三大平台建设为重点,完善药品监管科学的科技创新、技术评价、成果转化、学科培育、国际协调五大体系,以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化妆品、新兴交叉学科产品六大监管领域"卡脖子"问题为突破口,实施一批有助于加速新兴技术产品上市和可靠地生产药品的重点项目,持续创新药品监管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解决药品监管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问题,以期获得中国式现代化药监科技领域重大突破,更好地应对科技迅猛发展、公众健康需求、监管全球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药品监督管理科学化进程监管科学医药产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