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姚树桥

双月刊

1005-3611

zlcy@chinajournal.net.cn

0731-85292472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闪动疗法对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

    凌辉刘慧玥周雯雯颜雅琴...
    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闪动疗法对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6名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人.干预组接受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共8次闪动疗法线上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情绪,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闪动疗法可以显著缓解干预组的焦虑情绪,促进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改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闪动疗法对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闪动疗法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焦虑效果评估

    东南沿海地区洋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团体干预比较研究

    钟佑洁林宏浩李艳华杨珂珂...
    227-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洋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现状,并探讨综合干预训练和共情干预训练对洋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效果差异.方法:预研究对1115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洋留守儿童的留守特征与攻击现状.正式研究对47名洋留守儿童进行团体干预比较研究,其中综合干预组(16人)与共情干预组(16人)各接受7次团体干预训练,对照组(15人)不干预.结果:①洋留守儿童攻击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②团体干预后,综合干预组儿童攻击得分显著下降,而共情能力没有显著改变;共情干预组儿童共情得分显著提升,而攻击行为没有显著变化;对照组攻击总分与共情得分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综合干预训练对洋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减少效果更明显.

    洋留守儿童社会信息加工共情训练攻击

    舍曲林和辩证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效果初探

    汪晓静汤义平许瑞智陈倩倩...
    234-23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使用舍曲林和辩证行为疗法干预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在我院心身科门诊就诊的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舍曲林组、辩证行为组以及联合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应用HAMD-17以及HAMA评定患者抑郁、焦虑水平;通过渥太华自伤问卷(OSI)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定患者自伤及应对状况.结果:联合组HAMD-17、HAMA以及TCSQ的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在治疗第12周较舍曲林组、辩证行为组低,TCSQ的积极应对因子得分更高,且自伤次数下降较另外两组更明显.结论:舍曲林联合辩证行为疗法在提高青少年积极应对能力方面更为有效.

    辩证行为疗法舍曲林非自杀性自伤抑郁症

    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效果会随着训练和经验提高吗?

    朱旭唐巍戈张晔杨雪...
    238-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常认为咨询师的咨询效果会随训练和经验而提高,但新近的研究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本文从心理咨询的效果和过程两个方面梳理了咨询师的表现随着经验发生的变化,讨论经验与效果之间的调节变量以及经验对咨询过程的影响.对现有咨询师的训练方式进行回顾,发现对助长条件和反思重视不够可能是经验无法提升效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咨询师的1+5训练模型:1个核心,助长条件;5个要素,讲授、示范、练习、反馈、反思.

    咨询师经验训练效果

    有害督导的成因、后果以及对国内督导实践的启示

    黄译萱田瑞琪
    243-24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害督导是指督导师对受督者造成心理、情感、身体伤害或创伤的督导做法.督导师的胜任力、规范的投诉维权机制、督导双方的权力差异以及受督者的认知偏差等因素对有害督导具有一定的预测力.有害督导对受督者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产生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怀疑等负面影响.今后可以结合临床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进一步从人格、同辈督导师、工作环境等角度探究有害督导的产生原因.同时可以结合多时段、多渠道等方法更加全面地探究有害督导的不良后果.最后在行业和机构规范、督导师自律、受督者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有害督导成因后果国内督导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