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姚树桥

双月刊

1005-3611

zlcy@chinajournal.net.cn

0731-85292472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父母粗暴养育对早期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心理韧性的纵向调节作用

    王玉龙王丹云舒梓玥贺娟...
    549-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早期青少年的父母粗暴养育、心理韧性及自杀意念的发展趋势,并检验心理韧性在父母粗暴养育和自杀意念之间的纵向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粗暴养育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及心理韧性量表对1050名初一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追踪调查.结果:(1)早期青少年的父母粗暴养育、自杀意念和心理韧性均呈线性增长趋势;(2)心理韧性的初始水平在父母粗暴养育与早期青少年自杀意念初始水平之间的负向调节效应显著;(3)心理韧性的斜率在父母粗暴养育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斜率之间的负向调节效应显著.结论:心理韧性在早期青少年的父母粗暴养育及自杀意念的关系之间起纵向调节作用.

    父母粗暴养育自杀意念心理韧性潜在增长模型早期青少年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正念的调节作用

    向芳何震陈剑峰胡义秋...
    555-559,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生物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考察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和正念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911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简版儿童青少年孤独量表、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亲子关系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睡眠障碍(β=-0.23,t=-7.53,P<0.001);(2)孤独感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调节该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路径,即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和对孤独感的影响.结论:亲子关系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睡眠障碍,同时也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睡眠障碍,此外正念可以调节亲子关系对孤独感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亲子关系睡眠障碍孤独感正念

    慢性社会困境感知对戒断期冰毒成瘾者身心症状的影响: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张灏欧仕年宁晓英刘杨...
    560-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社会困境感知对戒断期冰毒成瘾者身心症状的影响,以及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在慢性社会困境感知与身心症状之间的序列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慢性社会困境感知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简易症状量表对557名参与社区戒毒的男性冰毒成瘾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社会困境感知、述情障碍、社交焦虑和身心症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89~0.440;P<0.01);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在慢性社会困境感知对身心症状的影响中起序列中介作用,其中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量为23.09%,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量为2.75%,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的序列中介效应量为1.13%.结论:慢性社会困境感知既可以直接影响戒断期冰毒成瘾者的身心症状,又可以通过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间接影响戒断期冰毒成瘾者的身心症状.

    慢性社会困境感知述情障碍社交焦虑身心症状社区戒毒人员

    亲子疏离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曾灿余超蒲唯丹廖素群...
    566-570,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父子/母子疏离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及焦虑的中介作用和表达抑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对2465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父子疏离与母子疏离均可显著预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2)焦虑在父子疏离和母子疏离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表达抑制调节焦虑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关系,青少年的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越高,焦虑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预测作用越强.结论:亲子依恋关系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还可能通过影响青少年焦虑情绪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亲子疏离焦虑表达抑制

    穷养儿富养女?父母物质惩罚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

    刘波徐何慕青魏华
    571-574,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父母物质惩罚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并检验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纵向研究的方法,采用物质惩罚量表、亲子依恋量表和抑郁量表对937名中学生进行了间隔六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物质惩罚、不安全依恋和抑郁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不安全依恋在物质惩罚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③性别对中介路径"物质惩罚→不安全依恋→抑郁"的前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相较于男生,物质惩罚对女生不安全依恋的影响更大.结论:物质惩罚既可以直接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抑郁.物质惩罚对女生亲子依恋的影响比对男生大.

    父母物质惩罚亲子依恋抑郁性别差异

    青少年生命敬畏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林荣茂沈逸琳林可心陈艳萍...
    575-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编制青少年生命敬畏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访谈并结合国内已有的相关测量工具编制初始问卷,以187名青少年为被试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1000名青少年为被试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最终得到正式问卷.结果:青少年生命敬畏感正式问卷共12个项目,包括生命敬重感、死亡畏惧感及生命意义超越3个维度.总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8,合成信度为0.90,重测信度(4周后)为0.71.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问卷满足跨性别和跨年级的尺度测量等值性.结论:青少年生命敬畏感问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相关研究.

    生命敬畏感青少年问卷编制信度效度

    儿童早期共情量表中文版的修订

    胡惠南陈慧王重阳李浩敬...
    582-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儿童早期共情量表(Measure of Empathy in Early Childhood,MEEC)进行中文修订,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儿童早期共情量表(MEEC)、儿童共情量表(EmQue)和长处与困难量表的亲社会行为分量表(SDQ-PB)对1305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抚养人施测,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效度分析、信度检验和等值性分析.结果:项目分析表明MEEC各项目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5个因子,分别是亲社会行为、情绪关注、个人痛苦、个人痛苦-虚构人物和同情;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MEEC的五因素结构模型:x2/df=2.879,TLI=0.925,CFI=0.917,RMSEA=0.063.MEEC 总分与 EmQue各个分量表、SDQ-PB均呈显著正相关.MEEC的α系数为0.883~0.901,重测信度为0.701.性别和年龄的等值性分析支持MEEC的跨性别和跨年龄组等值性.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儿童早期共情量表可作为测量我国童年早期儿童共情水平的有效工具.

    共情儿童早期信度效度测量等值

    中文版童年期严酷性量表和不可预测性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

    王向樊洁卢京洁刘倩...
    58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验中文版童年期严酷性量表(childhood harshness scale,CHS)和童年期不可预测性量表(childhood unpredictability scale,CUS)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使用中文版CHS和CUS在湖南省两所高校1056名大学生中施测,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SS)、广泛性焦虑问卷(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及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PCL-5)分别检验聚合效度和增值效度.2周后选取311名被试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提示CHS为二因子结构,CUS为单因子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CHS和CUS拟合指数良好.CHS与SSS显著负相关,CUS与CTQ显著正相关.分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CTQ的影响后,CHS和CUS解释了焦虑、抑郁以及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额外变异,表明CHS和CUS均具有良好的增值效度.CHS和CU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1和0.936,重测信度分别为0.862和0.919.结论:中文版CHS和CUS在我国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童年期严酷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有效工具.

    童年逆境严酷性不可预测性信度效度

    数学韧性量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韦嘉贺慧唐槐刘智鑫...
    595-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数学韧性量表(mathematical resilience scale,MRS)在中国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初步修订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利用4次抽样,先完成条目可理解性检验.然后调查619人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受测者同时完成能力增长观量表(GMS)和简式韧性量表(BRS)检验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完成生活取向量表(LOT)检验效标关联效度.接着调查446人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受测者同时完成简版数学态度量表的价值分量表(VS)检验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完成简版数学焦虑量表(AMAS)检验效标关联效度.另抽取41人进行4周重测信度检验.结果:中文版MRS验证性因子分析三因子模型主要拟合指标为x2/df=1.56,CFI=0.96,TLI=0.95,SRMR=0.05,RMSEA=0.04.MRS 与 VS、GMS、BRS 和 LOT 的相关在0.35~0.69之间,与 AMAS 的相关在-0.30~-0.34之间(Ps<0.001).MRS的α系数在样本2和样本3中均为0.85,4周重测信度为0.68.结论:中文版MR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韧性的适宜工具.

    数学韧性数学学习困难小学高年级学生信度效度

    儿童持续思维问卷的中文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

    徐婷张宇轩黄澜李海江...
    601-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修订儿童持续思维问卷(perseverative thinking questionnaire-children,PTQ-C),检验其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方法:对3628名儿童和青少年施测中文版PTQ-C,选取反刍思维、焦虑、抑郁量表及快乐指数作为效标,并对其中417名被试进行了3个月后的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中文版PTQ-C的单因素模型;问卷总分与反刍思维、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快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9,分半信度为0.929,三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610;中文版PTQ-C在青少年样本中跨性别和跨年级的形态等值性、弱等值性与强等值性均成立.结论:中文版PTQ-C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测量等值性,可以作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重复性消极思维的有效测量工具.

    重复性消极思维信度效度测量等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