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姚明辉

双月刊

1007-4406

lcyx@fudan.edu.cn,cjcpfdu@citiz.net

021-54237256;64176498

200032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2年。八年来坚持以促进临床药学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为办刊宗旨,受到了国内外一致好评。主要报道我国临床药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动力学,血药浓度监测以及有关医院药学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本刊的读者为医院药师、医师、临床药学研究人员和其他医药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腹肝切除围术期路径化多模式镇痛用药管理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陈大宇过佳月杜瑶张海霞...
    56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开腹肝切除围术期路径化多模式镇痛用药管理策略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医院肝胆外科行开腹肝切除术的患者216例进行研究,将路径化用药方案实施前(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1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路径化用药方案实施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7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术后中重度疼痛控制率明显高于观察组(83.1%vs 69.8%,P<0.05).术后6 h疼痛评分(2.0分vs 2.0分,P>0.05),24 h疼痛评分(1.0分vs 1.0分,P>0.05)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0.3%vs 43.9%,P>0.05)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0.0分vs 1.0分,P<0.01)以及72 h疼痛评分(0.0分vs 0.0分,P<0.01)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住院时长更短(15 dvs 19 d,P<0.01),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26.0%vs 41.0%,P<0.05).结论 开腹肝切除围术期路径化多模式镇痛用药方案能优化术后疼痛控制,改善患者预后.

    开腹肝切除临床药师多模式镇痛用药方案临床结局

    深圳市药学门诊发展现状及患者认知与需求研究

    黎静刘宇刘新宇唐密...
    567-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各级医疗机构药学门诊开展现状、经验教训及困难障碍等,以及患者对药学门诊的需求的知晓程度,为促进深圳市医疗机构药学门诊发展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大样本调研问卷了解深圳市各级医疗机构药学门诊开展情况、患者对药学门诊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影响因素分析;同时根据关键知情人访谈总结药学门诊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显示,医疗机构需国家政策和院领导支持、专业人才、信息系统、服务规范和独立工作空间;主要瓶颈包括收费、药师资质、职责区分、领导层重视度不足、患者信任度低、宣传不足;药师应以患者为中心,参与用药方案制定和监测,但实际工作中多限于用药评估和教育,受处方权和工作流程限制.调研结果显示,医疗机构药学门诊开设率为19.44%.仅26.55%的患者了解药学门诊,81.78%的患者愿意为药学门诊支付一定的费用.结论 深圳市药学门诊服务开展时间较短,开设频次较低,存在缺乏指导规范、激励机制不足和技术人员紧缺等问题;患者对药学服务需求较大,但对药师门诊的作用和服务范围了解不深,药师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药学门诊患者认知患者需求发展建议

    基于熵权结合TOPSIS法评价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

    耿亚迪宁丽娟李正沈爱宗...
    574-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熵权结合TOPSIS法,评价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参考康莱特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结合专家共识,制定康莱特注射液评价标准.随机抽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使用康莱特注射液的病历126份,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利用熵权结合TOPSIS法评价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结果 在评价的126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为1的病历有1份,占比0.79%;相对接近度<1且≥0.6的病历有61份,占比48.41%;相对接近度<0.6的病历有64份,占比50.79%.造成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存在超适应证问题较多,临床需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其合理使用.

    康莱特注射液熵权结合TOPSIS法用药合理性

    基于Granada-Ⅱ分类法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

    张鹏程王雪倩赵欢欢刘丽...
    579-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美康合理用药系统(Pharm Assist),抽取医院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出院患者中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病历145份,采用Granada-Ⅱ分类法对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 共有145例患者使用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其中93例(64.14%)发生了 DRPs,累计发生131例次DRPs,包括57例次(43.51%)DRP4,64例次(48.86%)DRP5,10例次(7.63%)DRP6.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DRPs主要是安全性与有效性问题.药师需加强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临床应用DRPs的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药物相关问题合理用药Granada-Ⅱ分类法

    基于报告比值比法挖掘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信号

    杨惠霞任剑雄黄小梅蔡权周...
    583-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6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血塞通、血栓通、疏血通、灯盏花素、灯盏细辛和丹参)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佛山医疗机构自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6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进行挖掘并分析.结果 6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共计960例不良反应病例,信号累及系统器官包括皮肤及其附件、全身反应、血管及淋巴系统等.分析发现,血塞通引起皮疹、瘙痒、荨麻疹信号较强,血栓通引起呕吐信号较强,疏血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水肿信号较强,灯盏细辛和灯盏花素引起心悸、发热等信号较强,丹参注射剂暂未获得有效警戒信号.通过对比药品说明书发现,疏血通引起眼异常、眶周水肿、喷嚏等不良反应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结论 不同品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在系统器官表现方面药物警戒信号强度不一.部分不良反应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修订.在用药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对基础疾病有影响的品种.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报告比值比法不良反应

    基于数据挖掘的成人失眠合并慢性病患者用药分析

    黄珊汪滢吴桂凰林玮玮...
    58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成人失眠合并慢性疾病患者用药之间的关联性,为提高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成人失眠合并慢性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共存疾病和失眠用药情况,采用Apriori关联算法对失眠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失眠患者合并慢性疾病数为(8±2)种,失眠治疗药物中酒石酸唑吡坦片为最常用的西药,甜梦口服液为最常用的中成药.关联规则发现,合并疾病中排名第1位的是失眠合并胃炎;联合用药中,西药联合用药排名第1位的为艾司唑仑片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中成药联合用药排名第1位的为舒眠胶囊联合甜梦口服液;中西药联合用药排名第1位的为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甜梦口服液.结论 失眠患者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存在联合使用多种治疗失眠药物的情况.治疗期间需关注患者个体化情况,选择最佳失眠治疗方案.

    失眠慢性疾病用药情况关联性分析

    参白扶正颗粒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体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杨丙雨谈丽彩陈建华
    593-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参白扶正颗粒与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体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14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研究组给予参白扶正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因子、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癌抗原(CA125),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明显降低,CD4+、CD3+、NK细胞、IFN-γ、TNF-α、CD4+/CD8+明显增加,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更显著(P<0.05);研究组腹胀、纳差、乏力、便溏评分均明显降低,对照组胃痛、消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乏力、胃痛、纳差、便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近期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61%vs 31.94%),肝功能损伤、消化道症状、贫血、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参白扶正颗粒联合阿帕替尼联合治疗胃癌,能够影响患者体内免疫微环境变化,调节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

    阿帕替尼参白扶正颗粒胃癌免疫微环境疗效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和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持久性及影响因素

    陈春燕丁振东吴巧艳朱素燕...
    598-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接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或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持久性及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过去8年内在研究中心接受TNF-α拮抗剂或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治疗持续时间,并使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0例患者(168例使用TNF-α拮抗剂,42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中位治疗时间为3.2年[35(29,50)个月],近一半患者在5年内退出治疗.40岁以上患者的治疗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年轻患者[<40岁:39(31,62)个月;≥40岁:25(20,50)个月;P=0.013].生物制剂起始治疗时,基线红细胞沉降率(ESR)<25 mm·h-1的患者的治疗持续时间要长于基线ESR ≥ 25 mm·h-1的患者(P=0.06).100例终止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失败患者占56%,疾病缓解患者占18%,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患者占17%.生物制剂起始治疗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被确定为TNF-α拮抗剂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HR:1.03,95%CI:1.01~1.04,P=0.009).结论 IBD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长期持久性有限,终止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治疗失败、疾病缓解和药物不良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维得利珠单抗炎症性肠病治疗持久性

    基于药学信息数据库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抗感染药物相互作用

    张春娟周昔程刘芳琳朱燕萍...
    605-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治疗支原体肺炎(MP)的抗感染药物的相互作用(DDI)并提出管理建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3个药物信息数据库(Micromedex、Lexicomp和DDInter数据库)检索MP诊疗指南所涉及的全部抗感染药物DDI,进行逐一查询并分析.结果 治疗MP的11种抗感染药物在3个数据库中均存在多种DDI.大环内酯类药物DDI较多,需重点关注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的共用药物;四环素类药物需关注与抗癫痫药物DDI,以及与含有金属阳离子的制剂合用时进行必要的用药交代;喹诺酮类药物应关注与抗凝药物、抗酸药物等之间的DDI,必要时调整给药方案并进行指标监测.结论 对于多病共存,多药同服患者,DDI可能频繁发生,临床医师和药师必要时应调整用药方案并进行恰当地监护,避免因DDI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支原体肺炎抗感染药物药物相互作用Micromedex数据库Lexicomp数据库DDInter数据库

    老年患者万古霉素AUC0-24h的监测与分析

    冯朴琼吴晖何瑾
    610-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UC0-24h作为万古霉素监测靶目标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26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诊断情况、万古霉素用药情况及AUC0-24h达标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265例老年患者中,AUC0-24h监测结果在目标范围之内(400~650 mg·h·L-1)的占35.1%,低于目标范围的占55.1%.在不同给药方案中,AUC0-24h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肌酐清除率进行区组分析,AUC0-24h达标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肌酐清除率<30 mL·min-1组及30~39.99 mL·min-1组的AUC0-24h达标率较高,而肌酐清除率≥40 mL·min-1的老年患者AUC0-24h达标率为30%左右.结论 我院老年患者万古霉素AUC0-24h达标率低.临床药师可通过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提供药学服务,优化万古霉素给药方案.

    万古霉素AUC0-24h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