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分调节协同微波处理米糠储藏期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杨剀舟魏征栾霞薛雅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微波协同调节水分探讨了对米糠中酶活变化、储藏期米糠品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初始含水量对微波稳定化米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时,过氧化物酶酶活为0,脂肪酶约为7%,多酚氧化酶约为3%;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微波功率1 000 W,微波时间180 s和料层厚度1.5 cm,米糠在12周储藏期时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21.45 mg KOH/g和4.22 mmol/kg,相比较原料(初始水质量分数11%),酸价降低约35%,过氧化值降低约26%;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米糠初始水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层厚度;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12周储藏期内线性下降趋近于0,只有在较高初始含水量下第8周时出现阶段上升后再下降,微波处理对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含量影响较大,平均降低50%和33%,较高初始含水量处理的米糠α-生育三烯酚含量(200 mg/kg)较低;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在储藏期内棕榈酸含量增加,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谷维素含量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8周时达到最大1.35%.水分调节对储藏期米糠脂肪酸组成和谷维素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综合考虑,为了得到较好品质的米糠原料,储藏的时间不宜超过2周.

    米糠微波水分调节储藏期品质变化

    稻谷薄层红外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尹晓峰杨玲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交实验对稻谷进行红外干燥,研究了稻谷在不同含水率、干燥温度和装载量干燥条件下的红外干燥特性,确定了稻谷最优红外干燥工艺方案,匹配了稻谷红外干燥在10种干燥数学模型中的应用情况,找出了稻谷最优红外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谷在干燥前期失水率变化较大,水分比下降较快,而干燥后期,失水率变化趋于平缓.对稻谷红外干燥工艺影响的3个主要因子排列顺序为:干燥温度B>装载量C>含水率A,且稻谷最优红外干燥方案为含水率36%、干燥温度60 ℃、装载量50 g,此时的稻谷最优干燥数学模型为Wang and Singh模型.当装载量和温度分别为50 g和70 ℃时,实验值和模型值的相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901%和1.119%,进一步验证数据的实验值和模型值拟合度较好.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稻谷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升高,当干燥温度从50 ℃提升到70 ℃时,稻谷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从10.72 × 10-10 m2/s增加至13.87×10-10 m2/s,此时稻谷的活化能为11.9 kJ/mol.

    红外干燥正交实验数学模型稻谷

    玉米穗储藏水分与品质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董梅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的玉米普遍使用穗储的方式,储藏期多数在3~6个月,由于种植面积大,收获数量多,采取地趴散堆或简易栈子的方式储存,存在霉变及鼠害损失严重的普遍问题,损失量在8%左右.因此,研制开发容量大、使用方便,能够防霉变和鼠害的大储量农用储粮装具是减少农村储粮损失、保持粮食质量的必要手段.研究针对JSWZ系列大型钢网储粮仓储存的玉米穗的品质指标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玉米穗水分与容重和脂肪酸值的变化预测模型,探讨利用常规水分检测结果来预测储藏期间玉米穗品质的变化趋势.玉米水分与脂肪酸值的线性模拟更趋近实测值,而玉米的容重不随水分变化而改变.

    玉米穗储存家庭农场容重脂肪酸值品质

    小麦粉加工车间硫酰氟整体熏蒸杀虫效果评估

    王智颖王殿轩郭超赖世椿...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我国华南地区某小麦粉加工车间B区、C区,长为108 m,宽为25 m,高为35.2 m,总体积为95 040 m3,有效熏蒸体积为53 842 m3的空间,采用硫酰氟剂量为40 g/m3、密闭时间为48 h的整体性结构熏蒸.在不补充硫酰氟熏蒸剂的条件下,熏蒸过程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了熏蒸剂的日损失率Ld和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分析了各楼层硫酰氟浓度变化规律和熏蒸剂泄漏程度,评估了杀虫效果.熏蒸剂的日损失率符合模型:Ld=100 ×(1-e-b)(e为自然常数;b为衰减常数),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符合模型:HLT=ln2/b.熏蒸剂日损失率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增大,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减小.单次熏蒸时衰减常数为固定值,熏蒸剂日损失率、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为恒定变化.经模型评估,6楼~8楼的日损失率L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56.7%~71.3%和0.56~0.83 d.3、4楼区域损失率L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85.0%~92.6%和0.27~0.37 d;除8楼硫酰氟熏蒸剂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超过15 h,其余楼层均未超过15 h.熏蒸后22 d,取样检测发现小麦粉加工车间设备和管道中均发现赤拟谷盗幼虫活虫.采用硫酰氟进行建筑物结构40 g/m3剂量、密闭时间48 h方式熏蒸,可将车间空间区域害虫各虫态以及管道和设备中成虫杀死,存在于设备和管道内的卵可能存活且发育成新幼虫或蛹.

    小麦粉车间结构熏蒸硫酰氟

    西藏高原粮油作物曲霉菌污染及菌株产毒力研究

    魏娜张飞龙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西藏高原粮油作物曲霉菌污染状况及黄曲霉菌产毒能力,连续5年对西藏青稞、小麦、花生3种作物中曲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分离到的黄曲霉菌株开展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204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5种曲霉菌,曲霉菌污染率呈花生>青稞>小麦.青稞、小麦中曲霉属优势种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真菌毒素主要为杂色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花生优势种为黄曲霉(A.flavus);仅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来源于不同作物的黄曲霉菌,其产毒类型也有差异,麦类作物产毒菌株以产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为主;花生产毒菌株以产AFB,、AFB2、AFG1、AFG2为主.

    青稞小麦花生曲霉菌黄曲霉毒素产毒力

    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风险预测预警研究进展

    李森叶金李冰杰张玉芳...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着人和动物的健康.开展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产生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构建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是减少污染发生、保障人类健康和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总结黄曲霉毒素在粮油作物中风险发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黄曲霉毒素易发多发的环节如作物收获期和储藏期讨论了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归纳了 目前预测模型主要建立方法,包括基于回归、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的数据驱动模型和基于黄曲霉毒素产生机制建立的机理模型.通过分析目前的研究,讨论了未来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为开展我国作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早期预测和污染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黄曲霉毒素产生因素预测模型

    诱捕器在储粮害虫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王争艳刘之源王鸿博郭雨璐...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由于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和防护剂,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开发绿色高效的防治替代方法.将信息素、食物引诱剂和灯光与诱捕器结合诱捕害虫,可实现害虫的大量诱杀和在线监测,在储粮害虫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提高诱捕器的诱捕效率,以及建立诱捕器监测结果与害虫种群发生动态的联系是推广诱捕器应用的技术关键.通过分析诱捕器在储粮害虫治理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诱捕器的开发和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储粮害虫诱捕器大量诱捕诱杀监测

    稻米中蛋白体的分离纯化及表征

    许子鑫郭玉宝魏秦刘昕煜...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糙米为原料,建立利用低浓度氢氧化钠从稻米胚乳中分离蛋白体的方法.以蛋白体体积分数为指标,得到蛋白体分离条件为:碱液浓度14 mmol/L、液料比12 mL/g、搅拌时间90 min、超声功率90 W、超声温度35℃和超声时间40 min,蛋白体体积分数达20.10%.再经0.1、5.0 μm滤膜过滤及4.0 mol/L氯化钙去除残余淀粉,获得纯化的蛋白体.所得蛋白体呈微球形,有荧光;具有16、22、33、57 ku的蛋白亚基;X-衍射19.9°处显示β-折叠峰;红外1 464、1 534 cm-1属于Amide Ⅱ带;拉曼1 303、1 651 cm-1属于AmideⅢ和Amide Ⅰ带,均为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因此,以低浓度氢氧化钠分离并经微孔滤膜和氯化钙纯化从稻米中获取蛋白体是可行的,这为研究稻米胚乳中蛋白体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稻米蛋白体分离纯化形态结构鉴定

    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分级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孙元琳白宇仁蔡文强刘瑞...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分级纯化前后不同组分的组成、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活性炭柱层析法对玉米芯功能性低聚糖进行分级纯化,对纯化前后组分的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阿魏酸基团以及红外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对酶解低聚糖粗提物(EH)及其纯化组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水洗脱低聚糖组分(WO)、醇洗脱低聚糖组分(EO)均主要由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中WO含有结合态阿魏酸,为阿魏酰阿拉伯低聚木糖;EO不含结合态阿魏酸,为阿拉伯低聚木糖.EH及其纯化组分WO、EO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DPPH·、·OH、ABTS+·)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WO抗氧化活性最强,EH次之,EO抗氧化活性较弱.

    玉米芯阿魏酰阿拉伯低聚木糖阿魏酸抗氧化活性

    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对氧化应激斑马鱼的保护作用研究

    李琳陈丹范晓禹郑喜群...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组分(BRKBPAPC)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利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诱导建立氧化应激斑马鱼模型,研究BRKBPAPC对氧化应激斑马鱼的影响.结果表明:BRKBPAPC能显著提高(P<0.05)斑马鱼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同时BRKBPAPC还具有调节斑马鱼脂代谢的能力,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脂代谢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高剂量BRKBPAPC可使斑马鱼行为轨迹增多,高速运动次数、时间、距离显著上升.高剂量抗氧化肽处理21 d时,CAT、SOD、T-AOC、GSH-Px 分别增至(28.29±3.29)、(126.59±6.39)、(2.07±0.18)、(84.75±7.77)U/mg prot,MDA 含量降至(3.35±0.29)nmol/mg prot.由此可见,BRKBPAPC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及脂代谢调节能力.

    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氧化应激脂代谢斑马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