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洛阳传统绿豆酸浆工艺优化及发酵特性分析

    李璇李中雨舒林焱吴影...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绿豆酸浆制成的浆面条是洛阳的传统特色小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绿豆酸浆的最佳加工工艺,并对其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微生物接种量3.2× 105 CFU/mL,25℃发酵24 h的条件下,得到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分别为36.7 g/L和1.21%,感官评分为83.9的绿豆酸浆产品.在发酵过程中,淀粉含量在发酵9 h后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幅度较小.发酵24 h时,绿豆酸浆pH下降到4.3,总酸含量为13.62 g/L,乳酸是绿豆酸浆中主要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至1 718.56 mg/100 mL,甘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富马酸、琥珀酸和酒石酸3种有机酸,谷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对绿豆酸浆品质影响较大,发酵24 h时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最高.

    绿豆酸浆加工工艺发酵氨基酸有机酸

    不同种玉米淀粉在杜仲精油中的应用研究

    郑梓威陈媛媛王馨吴孟仙...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创新杜仲精油的给药途径,本实验以生物法制备的玉米淀粉为基础,通过酶法制备多孔淀粉和醇法制备V型结晶淀粉,再分别与杜仲精油复合制备杜仲粉末精油,对比研究了不同种玉米淀粉在杜仲精油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多孔玉米淀粉与杜仲精油的复合指数为44%,明显高于其他2种玉米淀粉;结晶性质表明所有的粉末精油都在20.5°的2θ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说明了复合形成了新的V型结构,其中多孔玉米淀粉粉末精油的强度较其他2种粉末精油更强;热力学性质中的焓值增加也说明了复合物形成了新的化学结构,其中多孔玉米淀粉粉末精油的焓值是最高的;红外扫描中出现新的特征峰进一步证实了玉米淀粉粉末精油产生了新的化学键,其中多孔玉米淀粉粉末精油显示出最强的吸收峰.

    玉米淀粉杜仲精油中药粉末精油应用研究

    多酚对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理化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王杰何燕李洁严守雷...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酚对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将莲藕淀粉、玉米淀粉分别与藕节汁、儿茶素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混合制备了淀粉多酚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使用体外消化模型评估了消化率.结果显示,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对儿茶素的吸附量为4.22 mg/g和3.79mg/g.多酚降低了淀粉的整体黏度,其中,儿茶素对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影响最为显著,降低了 14.61%,且显著提高玉米淀粉颗粒的稳定性.FT-IR、XRD结果表明,在2种淀粉的老化过程中,藕节汁多酚可以显著降低其结晶度,并抑制2种淀粉的回生.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水解率均低于其淀粉-多酚复合物的水解率,其中儿茶素使莲藕淀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增加了 5.6%,藕节汁多酚使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增加了 7.7%.

    莲藕淀粉玉米淀粉藕节儿茶素多酚理化特性体外消化特性

    山西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特性

    琚魏波柳青山白文斌王晓闻...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高粱品种之间的物化和品质特性差异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6个品种高粱,研究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粒度、X-射线衍射图谱、核磁共振图谱、糊化特性、热特性,分析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在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范围在4.42%~43.63%之间,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的颗粒形状整体呈不规则状,大多数为多面体,少数为球体,淀粉颗粒表面有凹痕和孔隙,高粱淀粉的平均粒径在15~20 μm.X射线衍射图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均表明高粱淀粉属于A-型淀粉.6个品种高粱淀粉糊化温度在67.94~69.96 ℃之间,晋夏2842糊化温度最低,晋杂38号糊化温度最高,回生值范围在240.14~1 666.78 cP之间,其中金糯梁6号回生值最大,较易老化,晋杂22号回生值最小,不易老化.6个品种高粱淀粉糊化温度的峰值温度在68.88~71.74 ℃范围内.

    高粱淀粉微观结构理化性质

    4种多酚对丙二醛诱导花生球蛋白氧化的改善作用

    蒋丙婷郭言尹可宏杨曦...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酚对蛋白质氧化的改善作用,通过丙二醛建立花生球蛋白氧化体系,并采用槲皮素、儿茶素、绿原酸及没食子酸4种多酚干预氧化进程,分析其对花生球蛋白氧化程度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多酚均对丙二醛氧化花生球蛋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儿茶素使花生球蛋白的羰基浓度减少了98.10%,溶解度增加7.30%;没食子酸使花生球蛋白的疏水性降低35.57%;而槲皮素使花生球蛋白的游离氨基浓度增加了 83.31%;4种多酚均使内源荧光强度不同程度增大,其中没食子酸的干预最明显,最大增幅为38.37%.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说明多酚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花生球蛋白的氧化进程.因此,4种多酚均可改善丙二醛对花生球蛋白氧化作用,其中以儿茶素的改善效果最明显.

    花生球蛋白丙二醛氧化多酚改善作用

    用于组织化蛋白开发的豆类分离蛋白功能特性评价

    袁钦杰桑森鑫刘小杰叶佳琳...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豆类分离蛋白因其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常被应用于食品开发.研究在对大豆(soy protein isolate,SPI)、豌豆(peaprotein isolate,PPI)、鹰嘴豆(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以及蚕豆分离蛋白(fabapro-tein isolate,FPI)的原料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基础上,使用挤压技术制备组织化蛋白,并测定其质构特性及色泽.结果表明:不同豆类分离蛋白的基本成分、功能特性、氨基酸组成以及流变学特性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PPI的蛋白质含量、持水性、乳化性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SPI、CPI以及FPI.且PPI是易溶解的豆类蛋白,其在酸性(pH=2)和碱性(pH=12)条件下有着较好的溶解度.PPI挤压得到的组织化蛋白的硬度(3 699.53 g)、弹性(0.94)、咀嚼性(2 616.18 g)均大于其他3种豆类分离蛋白.PPI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表面更加明亮光滑,有利于后续产品的加工赋色.CPI和SPI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颜色较深.各类豆类组织化蛋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二级结构,其中在PPI中,β-折叠质量分数最高(59%),而在CPI中以α-螺旋为主(36.7%),与此同时,CPI中β-转角占18.4%为主要的构型.其中β-折叠在豆类组织化蛋白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豆类分离蛋白原料特性与组织化蛋白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原料特性与其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品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且呈显著性正相关.

    豆类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组织化蛋白产品特性

    7种富油微藻的超临界提取及脂肪酸分布特征

    林锡煌尹希杰袁秋兰张锐明...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油微藻是制备生物燃料和提取高附加值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原料.为筛选具有高产油潜能的微藻,开发经济高效的微藻油脂提取工艺和检测方法,研究对7种富油微藻进行超临界CO2提取,并结合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GC-MS分析了各微藻提取物中的35种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乙醇夹带剂后,各藻类的油脂收率由54.60%~82.16%提高至75.61%~104.46%.微藻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C16~C18系列脂肪酸质量分数均在55.97%以上,其中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6.25%、31.81%和26.85%,是生物柴油理想的替代品.牟氏角毛藻的不饱和脂肪酸UFAs质量分数达到91.15%,可作为绿色医疗保健品的重要来源.

    富油微藻超临界CO2夹带剂脂肪酸分布特征

    高压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核桃油及灵芝孢子油及其对质量的影响研究

    周丹曾竟轩何日凤周雪...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高压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核桃油及灵芝孢子油萃取效率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萃取压力进行对比.在萃取温度40℃、分离压力11 MPa、分离温度50℃的萃取条件下,对比分析65、50、35 MPa的萃取压力条件对3种功能性油脂萃取效率的影响.通过GC-MS、HPLC法及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研究高压等不同萃取压力对3种油的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成分、活性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等质量的影响.萃取压力对3种油脂的萃取效率有明显的差异,萃取压力越高,收率相应升高,油脂萃取效率也越高;高压等不同萃取压力对油脂脂肪酸组成几乎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角鲨烯等活性成分的萃取;从理化指标上看,高压萃取条件有助于降低食用油的酸值,提高油脂的品质.

    油茶籽油核桃油灵芝孢子油高压超临界C02萃取脂肪酸分析营养成分分析

    酸枣仁油的脂质组成与功能特性初步分析

    李国龙陈佳昕史鑫波刘红波...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脂质组学对酸枣仁油的脂质组成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功能特性进行初步分析.从酸枣仁油中共获得了 5大类19个亚类384种脂质成分,其脂质分子中碳链长度为35~54的中长链脂质约占66.60%,不饱和脂质约占95.70%.与目前报道的植物油脂相比,酸枣仁油中甘油脂类(GL)的亚类有292种,是目前报道GL数量最多的植物油脂,其中甘油二酯(DG)含量可达1 090 607.62 nmol/g.功能特性初步分析表明酸枣仁油具有降血脂的活性可能与其含有大量的DG相关.

    酸枣仁油脂质组学甘油脂类

    代钦塔拉自然保护区元宝枫不同年龄古树种子含油特征的研究

    闫婷鲁敏孟显悦乌日恒...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宝枫为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选育高含油优质种源是其产业发展急需解决问题.采用野外单株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科尔沁沙地代钦塔拉自然保护区元宝枫不同年龄古树种仁脂肪酸及其组成的含量.结果表明,元宝枫古树种仁具有高含油特点,且不同树龄古树种仁脂肪酸及其组成含量差异不显著.元宝枫古树种仁油脂质量分数为46.76%~49.97%,平均质量分数48.19%;元宝枫古树种仁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23%、34.91%;棕榈酸、顺-11-二十碳烯酸、13-二十二碳酸和二十四碳烯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44%、8.18%、14.54%和4.60%.脂肪酸随着古树年龄增加,脂肪酸含量总体呈现出增加趋势,神经酸含量总体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代钦塔拉自然保护区百年以上元宝枫古树具有相对稳定的高含油特征,树龄差异不是影响元宝枫种仁脂肪酸及其各组成含量的主要因素.

    科尔沁沙地元宝枫古树脂肪酸神经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