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风险及其与病情特征的相关性

    盛书华赵军民姜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风险及其与病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于笔者医院收治的189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病情特征.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收集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翼状胬肉相对长度(Relative length,RL)、相对宽度(Relative width,RW)、相对面积(Relative area,RA)、血管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间的相关性.结果:随访结束后共有7例失访病例,最后共计纳入研究病例数为182例.两组性别、合并疾病、吸烟、饮酒,以及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翼状胬肉RL、RW、RA、VI以及血VEGF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VEGF[OR=0.695,95%CI(0.568,0.851)]、RL[OR=0.920,95%CI(0.876,0.966)]、RA[OR=0.871,95%CI(0.784,0.969)]以及VI[OR=0.911,95%CI(0.867,0.957)]均是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RL、RW、RA、VI各指标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翼状胬肉RL、RW、RA、VI各指标间呈正相关且RL、RW、VI以及VEGF是影响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的相关因素.

    翼状胬肉复发病情特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

    分层分区自体脂肪注射术矫正眶下缘凹陷的美学效果研究

    张向涛郑文立张国坤刘志会...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层分区自体脂肪注射术矫正眶下缘凹陷的美学效果及对眶周色素沉着和细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眶下缘凹陷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重置术,观察组患者在适量去除眶隔脂肪后予以分层分区结构脂肪、微脂肪颗粒、纳米脂肪注射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泪槽评定量表(Tear trough rating scale,TTRS)评分、疼痛、手术指标、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沟、色素沉着、颧脂肪垫下垂及皮肤褶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泪沟、色素沉着及皮肤褶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眼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短)于对照组患者,美观度及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结节、眼部增生及面部神经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分区自体脂肪注射术美容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眶周色素沉着和皮肤细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眶下缘凹陷自体脂肪注射眶周色素沉着细纹美学效果

    征稿启事

    9,32页

    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观察

    王晓敏杨猛刘波陈淼...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2)和眉下切口组(n=30),联合治疗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术,眉下切口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矫治效果,上睑缘至眉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eyelid margin and the eyebrow,DEE)、睑裂宽度(The height of the palpebral fissure,HPF)、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距离(Middle pupil margin-fold distance,MPMFD)、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距离(Medial corneal margin-fold distance,MCMFD)以及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距离(Lateral canthus margin-fold distance,LCMFD)]、上睑皱纹改善效果(Lemperle评分)、术后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EE、HPF、MPMFD、MCMFD、LCMFD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mperle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低于眉下切口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术后外观满意度96.88%高于眉下切口组76.67%(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眉下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能够有效改善上睑松弛情况,减少上睑皱纹,且患者外观满意度较高.

    上睑皮肤松弛眉下缘切口提升术重睑成形术美学效果满意度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泪槽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施孟冬孟真付聪孙志宏...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泪槽畸形的患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瘀斑、术区条索、血肿、感染、脂肪液化坏死、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泪沟改善有效率达91.35%,有3例出现肉眼可见的条索,未出现感染、脂肪液化坏死、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纠正泪槽畸形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泪槽畸形临床疗效并发症

    船形减张缝合在较大张力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易梅芳蒋邦红张莉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船形减张缝合对于张力较大创面术后愈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40例张力较大创面患者,按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0,运用改良全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法)和实验组(n=20,运用船形减张缝合法).统计比较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术后创口愈合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口再次裂开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口完全愈合只进行1次手术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创口愈合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张力性创口采用船形减张缝合方式进行缝合可有效减张,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术后裂开的风险,患者满意度高.

    张力创面减张缝合慢性创面肉芽创面创面愈合

    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联合射频在口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姬仲沈晖李瑞华陈一涵...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与射频联合应用对口周年轻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预行口周年轻化治疗的96例女性就医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0.5 ml透明质酸钠凝胶口周分点注射,观察组经医用射频技术治疗后再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比较治疗1、6个月后临床疗效、口周皮肤状态及就医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临床疗效及就医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皮肤水润度和弹性度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就医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联合射频可延长周口年轻化效果,不良反应较小,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透明质酸钠凝胶射频口周年轻化皱纹

    银离子敷料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感染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马雅宁赵鹏孟素玉徐文虎...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149例深Ⅱ度烧伤感染性创面患者,依照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75例)和对照组(n=74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离子敷料治疗.统计比较两组创面恢复相关指标、创面疼痛程度、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临床疗效及瘢痕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1d后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1d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神经肽Y、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后6个月,观察组温哥华瘢痕量表各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感染性创面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程度,并能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减轻创面瘢痕程度,提升创面美学效果.

    银离子敷料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深Ⅱ度烧伤感染性创面炎性因子瘢痕

    大面积横向推进皮瓣修复颜面侧较大皮肤缺损的研究

    康春雨李博强税文祥杨跃辉...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大面积横向推进皮瓣修复颜面侧较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例单侧颜面侧较大体表良性肿瘤和瘢痕切除术后患者,颜面侧皮肤缺损平均宽度为5.2 cm.通过创面两侧广泛皮下分离,横向推进,未做皮肤扩张,即完成创面覆盖,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5年随访,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远期无眼睑外翻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边缘良性肿物复发,通过再次手术切除后痊愈.结论:应用广泛皮下游离的大面积横向推进皮瓣修复颜面侧较大皮肤缺损,无需皮肤扩张,临床疗效较好,是相对理想的修复方法.

    颜面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体表肿瘤

    定位装置对头面部医学摄影一致性的影响

    高景李竹君俞楠泽曹海茹...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定位装置对整形美容外科头面部医学摄影一致性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3月,选取志愿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每位志愿者先使用传统拍摄法拍摄三组照片,每组照片拍摄角度为左、右45.和左、右90°;30 min后,每位志愿者再使用定位装置拍摄法拍摄三组照片,记录每组拍摄时间.通过Image J软件对每组照片进行距离及角度的测量,对两种拍摄方法测量数据的差值及所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定位装置拍摄法中左、右45.照的角度差,左、右90.照的角度差,以及左、右45°照的距离差均小于传统拍摄法,拍摄时间也明显短于传统拍摄法(P<0.05).结论:摄影定位装置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整形美容外科头面部医学摄影的一致性,使影像资料更加标准、规范,还缩短了拍照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定位装置整形美容头面部医学摄影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