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Meta分析及GRADE证据质量评价

    姚松领陈小艳闫小宁金莉娜...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时限设定为建库-2023年2月28日,检索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RCT)相关文献.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估,再运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TSA0.9.5.10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使用GRADE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进行证据质量评级.结果:①共纳入18篇研究,1 662例患者,火针组840例,对照组822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火针组的临床有效率[OR=3.99,95%CI(2.81,5.68),Z=7.71,P<0.00 001]、复发率[OR=0.27,95%CI(0.11,0.68),Z=2.79,P=0.005))均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MD=-1.49,95%CI(-2.25,-0.73),Z=3.85,P=0.0 001]、TNF-α水平[MD=-4.26,95%CI(-7.01,-1.51),Z=3.03,P=0.002]、IL-6水平[MD=-7.39,95%CI(-14.36,-0.42),Z=2.08,P=0.04]、IL-4水平[MD=-1.50,95%CI(-1.94,-1.06),Z=6.69,P<0.00 001]方面火针组均低于对照组;③火针组不良反应率整体低于对照组;④试验序贯分析显示:累计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表示虽然累计的信息量未达到期望值,但不需要更多的试验,提前得到肯定的结论,结果较为可靠.结论: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具有明确的疗效,在症状积分和TNF-α、IL-6、IL-4水平表达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安全性也较高,可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性提供相关证据.但因GRADE证据质量评级显示证据质量不理想,建议后续医务工作者可减少开展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相关低质量试验,开展一些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对结果加以佐证,从而避免科研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神经性皮炎火针Meta分析序贯分析GRADE评价

    征稿启事

    87,91页

    荆防方加减联合红黄光及rb-bFGF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分析

    张义赵树梅刘欢丁言旭...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荆防方加减联合红黄光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corticosteroid addictive dermatitis,FCAD)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22年2月-2023年8月笔者医院的90例FCA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红黄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同时使用荆防方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皮肤屏障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潮红、瘙痒、干燥脱屑、灼热疼痛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皮脂含量、皮肤角质层含水量(Cuticle water conten,WCSC)高于对照组,经皮肤水分流失量(Transcutaneous water loss,TEW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干扰素-γ(INF-γ)、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防方加减联合红黄光及rb-bFGF凝胶治疗FCAD的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皮肤屏障功能,改善炎症状态.

    荆防方LED红光LED黄光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

    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与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

    金外淑陈勇周慧赵莹...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面部皮炎)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门诊面部皮炎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与研究组(n=66).两组均对面部皮炎进行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与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贻贝粘蛋白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皮肤屏障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积分、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量下降,且研究组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积分下降,且研究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1.54%(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能有效改善面部皮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恢复皮肤屏障功能,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面部皮炎重组贻贝粘蛋白抗组胺药疗效皮肤屏障免疫应答

    带状疱疹后遗皮肤瘢痕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高慧刘秀燕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皮肤瘢痕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至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8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严重程度、发病部位等资料,在水疱消退后连续随访6个月,根据皮肤瘢痕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瘢痕组和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其皮肤瘢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最终46例患者出现皮肤瘢痕,139例患者未出现皮肤瘢痕,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为24.86%;瘢痕组的年龄、皮损面积均高于正常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带状疱疹发生在颜面部的比例、剥除痂皮的比例以及并发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95,P=0.045)、糖尿病(OR=3.442,P=0.046)、皮损范围(OR=1.467,P=0.010)以及IgG水平(OR=0.153,P=0.020)均是带状疱疹后遗皮肤瘢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皮肤瘢痕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年纪较大且伴随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管理,注重对皮损部位的治疗,同时提升免疫球蛋白水平,以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皮肤瘢痕的形成.

    带状疱疹后遗症皮肤瘢痕危险因素分析

    2940 nm铒像素激光联合rhEGF凝胶外敷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

    徐丽丽李增锋闫丽萍宁宇...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2 940 nm铒像素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外敷对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皮肤生理参数、屏障功能和瘢痕权重得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8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点阵CO2激光联合rhEGF凝胶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2 940 nm铒像素激光联合rhEGF凝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美学评分、皮肤生理参数(角质层含水量、油脂量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屏障功能[(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pH值、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和角质层完整性(粘脱蛋白质含量)]、瘢痕权重得分(Echelle d'evaluation clinique des cicatrices d'acne,ECCA)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主观和客观美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油脂量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EWL、pH值、EI和粘脱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3次后,实验组的EC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 940 nm铒像素激光和rhEGF凝胶联合应用于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疗效良好,能提高患者面部皮肤的美学评分,调控皮肤生理参数,改善屏障功能,减轻瘢痕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2940nm铒像素激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痤疮凹陷性瘢痕屏障功能

    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PASI评分及血清IgE、IgA、IgG的影响

    王超唐的木丁成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及对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窄谱UVB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12周,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ASI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gA、IgG)及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ASI、DLQ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IgA、IgG及IL-17、IL-23、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血清IgE、IgA、IgG及IL-17、IL-23、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0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相较单独窄谱UVB治疗效果更佳,有助于减轻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水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斑块型银屑病司库奇尤单抗窄谱中波紫外线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

    光动力联合A型肉毒毒素面部微滴注射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樊娟丽杨改娥郭芳李颖慧...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光动力联合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接受光动力和A型肉毒毒素多点微量注射治疗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从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6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接受光动力疗法,观察组光动力治疗结束1周后加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治疗后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丘疹脓疱、红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分析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丘疹脓疱、红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丘疹、脓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红斑、潮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0%(34/38)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两组12周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对玫瑰痤疮丘疹脓疱有较好的疗效,联用A型肉毒毒素面部微滴注射能够更好减轻红斑和潮红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光动力疗法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丘疹脓疱玫瑰痤疮

    微针射频联合rb-bFGF凝胶治疗早期面部痤疮瘢痕疗效分析

    李倩云徐建荣张凡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针射频(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MRF)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凝胶治疗早期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62例,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单一组(n=31,MRF治疗)和联合组(n=31,MRF联合rb-bFGF凝胶治疗),2个月1次,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水肿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及结痂时间;于治疗前后对比瘢痕基底深度、痤疮瘢痕权重(Echelle d'evaluation clinique des cicatrices d'acne,ECCA)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单一组更高(P<0.05).联合组水肿时间、红斑消退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单一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6个月后两组瘢痕基底深度、ECCA及V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上述指标较单一组更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微针射频联合rb-bFGF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瘢痕症状,还可促使瘢痕快速恢复,减少不良反应.

    微针射频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面部痤疮瘢痕疗效

    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王雷陈朗雍雨张龙...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微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和凹陷度评分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微针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痤疮凹陷性瘢痕微针治疗贻贝粘蛋白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