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张开祝

双月刊

1672-5956

xuebao@sdibt.edu.cn

0535-6903664,6916097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企业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

    刘中艳吴依铃胡守辰
    1-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OE理论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73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样本,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提取了六个影响因素,使用fsQCA方法探讨其产生高与非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单个要素并不构成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变量组合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显著影响.产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3 条,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5 条.其中高质量发展存在2 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即三层面驱动型和规模-补贴驱动型.在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中,企业规模和政府补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fsQCATOE框架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空间规划研究

    王昌森董文静邹玉明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空间规划是沿海国家发展蓝色经济,有效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实现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具有明确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空间规划综合运用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许可制度、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保护区制度、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度、政策评估制度等一揽子制度,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的要求,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社会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空间规划的制度设计,构建囊括从大尺度的海洋空间布局到小尺度的微观海域空间利用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空间规划体系.

    海洋空间规划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蓝色经济

    消费者直播购物评价特征识别及情感分类研究

    李堂军王春霖
    17-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Word2vec预训练模型构建词向量、采用Bi-GRU模型获取上下文的深层次特征信息、利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优化隐层权重信息、采用全连接层输出特征及其情感分类结果,融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与Bi-GRU的神经网络模型,探索消费者直播购物评价特征的识别与情感分类方法,揭示消费者与带货主播之间的情感关联和消费者直播购物体验.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互联网营销爬取技术

    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增量提质"

    董琴王西西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标准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基于2000-2013 年我国制造企业微观数据,考察技术标准对我国制造企业出口量与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平均水平而言,技术标准对我国制造企业出口量与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利于出口的"增量提质",但技术标准对发达地区及中技术企业出口"增量提质"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还发现技术标准与制造企业出口量与质呈倒U形关系,伴随技术标准规模持续扩大,其对出口"增量提质"的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技术标准可以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及企业进入退出机制影响制造企业出口的量与质.

    技术标准增量提质技术创新企业进入退出

    组织间人才流动双向后效情景模型构建

    王莉张贺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间人才流动是常态化的自然过程.打破只关注人才流入正效应和流出负效应的认知茧房,聚焦人才流动的反功能,识别触发人才流动积极后效的各类情景变量,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论,从新旧雇主组织双角度、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路径构建了组织间人才流动双向后效情景模型.既是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呼吁扩展"人才流动效应"理论研究的积极响应,也是挑战"常识性认知"的一种悖论化思考.

    人才流动效应扎根理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模型构建

    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门限研究——基于门限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分析

    蔡超任思慧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1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构造地级市收入机会不平等指数,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搜集地级市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门限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门限效应和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降低收入机会不平等,但在收入机会不平等程度不同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二,数字普惠金融与收入机会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收入机会不平等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低于门限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较强,但高于门限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减弱.

    数字普惠金融收入机会不平等门限效应

    数字经济对能源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

    马远张同蕾
    61-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驱动能源绿色转型的新动力.以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能源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和改善能源生产三条路径直接影响能源绿色转型;影响机制表明,政府治理和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影响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中介机制;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能源绿色转型的影响会呈现经济结构、能源资源禀赋及时间上的异质性.据此,提出加大政府治理、鼓励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尤其是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差异化的数字技术支持等相关建议,为践行"双碳"目标下实现中国能源绿色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能源资源禀赋能源绿色转型

    数字贸易赋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康成文赵风静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3-2021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贸易赋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稳健性检验;数字贸易能够通过拉动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且影响机制受金融发展的调节;在城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数字贸易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赋能效果更强.

    数字贸易服务业结构升级消费需求人力资本

    任务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工作重塑的影响——基于互联网行业企业

    刘子君李中秋刘晖
    82-9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确定管理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特征激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工作要求—资源匹配的视角切入,探究互联网企业任务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工作重塑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工作特征模型引入工作不安全感和主动性人格,构建了认知行为链式中介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得出:任务不确定性对工作不安全感、主动性人格和工作重塑均具有积极作用;任务不确定性以工作不安全感为中介作用于工作重塑;任务不确定性以主动性人格作用于工作重塑;任务不确定性能够通过引发研发人员工作不安全感激活个体主动性人格,对工作重塑产生正向影响.

    任务不确定性工作不安全感主动性人格工作重塑

    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资源获取与信息治理

    毕鹏王丽丽杨格
    9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沪深两市A股2007-2019 年上市公司面板的经验证据,通过双重差分检验了"十三五"规划的静态效应以及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对于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水平的正相关关系,产权性质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化进程分别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扩大银行贷款、商业信用、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的融资约束缓解和公司信息透明度提升两条路径来提升企业创新.

    产业政策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