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麻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麻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中国麻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熊和平

双月刊

1671-3532

csibfc@sina.com

0731-88998521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咸嘉湖西路348号

中国麻业科学/Journal Plant Fiber Sciences in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芝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等。面向社会、面向科研,为麻类科研、生产、纺织、教学服务。适合广大科研人员、农业管理干部、农业院校师生、麻纺、商业界人士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麻萌发期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及抗旱资源筛选

    杨洌陶雷程莉莉姚玉波...
    133-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不同亚麻种质资源萌发期的抗旱性以及筛选抗旱品种,研究以 26 份亚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在种子萌发期利用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 26 份亚麻种质资源种子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等 9 个指标.结果表明,筛选干旱胁迫的最适PEG-6000 浓度为15%.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 个综合抗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相对根鲜重、相对根干重、相对幼苗重和相对根长.建立了亚麻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体系,同时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2 份抗旱的亚麻资源K6540-1 和AMINNA.

    亚麻萌发期干旱胁迫

    两种麻纤维育秧膜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涂镜牛艳斌易永健杨媛茹...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主要探究了壳寡糖麻育秧膜和普通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两种不同麻育秧膜组中土壤pH、总氮含量增加;普通麻育秧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壳寡糖麻育秧膜处理下总钾含量显著降低.与无膜覆盖的对照组相比,两种不同麻育秧膜处理下水稻秧苗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并没有显著变化,而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降低.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冗余分析,发现水解氮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关性最大,而土壤有机质则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相关性最大.

    麻育秧膜水稻秧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伊犁河谷亚麻田高效除草剂组合筛选与评价

    姚庆李志彬崔宏亮张正...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以40%立清乳油、56%二甲四氯钠、17.5%双草克星乳油、8.8%精喹禾灵的不同组合,采用不同的施药浓度,对亚麻田间杂草防控进行初步研究.在亚麻株高10 cm、田间杂草为 2~4 叶期时施药,施药后在不同时期观察田间亚麻药害发生情况以及恢复情况.在施药后第 1、3、7、10、15 天,对采用不同药剂组合的处理进行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调查,主要调查指标为每个处理中前5 位优势杂草的伤害症状、株防效以及鲜重防效.通过对施药后 30、45 d的田间调查取样进行分析,得出综合除草效果以 1200 g/hm2二甲四氯钠+750 mL/hm2精喹禾灵为佳,相对于空白对照(CK)总防效为92.9%.该研究为伊犁亚麻产区田间杂草的高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亚麻除草剂组合筛选杂草新疆伊犁

    可降解地膜对大棚内土壤温湿度和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初探

    杨媛茹曾粮斌易永健赵鑫...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冬季大棚草莓种植常用地膜覆盖,塑料残膜危害严重,试验以塑料地膜为对照,研究两种PBAT地膜(PBAT地膜1、PBAT地膜2)和一种环保型麻地膜对大棚内土壤温湿度和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验证可降解地膜在草莓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BAT地膜 1 草莓苗穴处温湿度较高,麻地膜膜下湿度最低;可降解地膜早期开花率和结果率高于塑料地膜;PBAT地膜 1和麻地膜栽培的草莓早期产量显著高于塑料地膜,分别高出33.37%和22.98%,草莓总产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果盛期各处理的草莓甜度和硬度无显著差异,塑料地膜、PBAT地膜 1 和麻地膜草莓单果重更高.试验初步表明,PBAT地膜和麻地膜可以用于冬季大棚草莓种植,其中PBAT地膜1 和麻地膜效果最优.

    草莓环保型麻地膜PBAT地膜可降解地膜

    不同浓度硅提高红麻抗旱机理研究

    王婧王雨千刘立军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安徽、福建、河南等地区,其纤维和茎秆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随着红麻种植区域向干旱山坡地转移,其抗逆性研究变得尤为关键.研究通过称重法控制水分,模拟干旱环境,选取"红优 2 号"作为试验品种,通过盆栽试验进行干旱处理,设置3 个硅浓度(0.2、0.5、0.8 g/L,标记为Si0.2、Si0.5、Si0.8),探究硅浓度对不同生长期红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和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及硅对红麻抗旱性能的潜在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喷施0.5 g/L硅溶液对株高和茎粗的效果最佳,分别较干旱处理增加50.00%和22.76%.综合对叶片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 0.5 g/L的硅溶液喷施效果最佳.试验证实了硅在提高红麻抗旱性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提升红麻在全生育期的抗旱能力提供了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红麻干旱胁迫生长发育

    酿酒酵母表面展示NX1101蛋白酶全细胞催化剂制备火麻多肽

    曲亚通苏宇波王悦高钢...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酶解法火麻肽制备具有安全性好、能耗低、营养损失小等优点.研究在综合脱脂火麻仁籽粕蛋白提取以及蛋白水解酶筛选的基础上,以穿梭质粒pYD1 为表达载体,将源于牛肠道宏基因组文库中的蛋白水解酶NX1101 锚定在酿酒酵母菌株(EYB100)表面,并以此重组菌株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制备火麻多肽.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该全细胞催化剂的最适反应pH值为 8.0,在pH8~10 酶活稳定性较高,为耐碱性全细胞催化剂;其最适反应温度50℃,在50℃以下时酶活稳定性较高.脱脂火麻蛋白经表面展示表达NX1101 的重组酵母全细胞催化剂酶解后,共获得 1095 个多肽,其中氨基酸数量≤10 的短肽数量达140 个.全细胞催化剂酶解效率相较常规酶解技术(以碱性蛋白酶粉剂为对照)增加6.5 倍以上.

    火麻肽蛋白水解酶酶学性质全细胞催化剂表面展示

    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吴倩马浩隗亚军贾永倩...
    175-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的两种罗布麻为原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比较和分析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的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成分种类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二茬次罗布红麻叶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二茬次罗布白麻叶精油,不同采收期的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精油提取率、成分种类、成分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10 月的二茬次罗布红麻叶精油含量最高.两种二茬次罗布麻叶及不同采收期精油均检测出含量较高的叶绿醇(Phytol)、新植二烯(Neophytadiene)、植物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2,4-二叔丁基苯酚(2,4-Di-tert-butylphenol)、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oic acid)等.研究认为,二茬次罗布红麻叶适合药用,罗布白麻更适用于化妆品行业,且二茬次罗布红麻叶最佳采收期为9 月,二茬次罗布白麻叶最佳采收期为10 月.

    罗布白麻罗布红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化学成分

    大麻二酚酸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

    高宝昌石雨田媛张治国...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大麻二酚酸(CBDA)的脱羧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分析CBDA及其脱羧产物大麻二酚(CBD)在不同温度(50~145℃)和反应时间(4~180 min)的含量变化,并开展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BDA脱羧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初步推测最佳脱羧温度区间为95~125℃,加热时间50~70 min.

    大麻二酚酸加热脱羧反应动力学大麻二酚

    显齿蛇葡萄资源及藤茶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宋红菊何斯霞胡哲琴周大鹏...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藤茶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代用茶,由显齿蛇葡萄嫩茎叶制成,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多酚、多糖类物质.藤茶产业已成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目前,由于原料植物显齿蛇葡萄种质资源、产地及生产加工过程存在差异,藤茶产业的质量控制标准缺乏,制约了藤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研究综述了有关藤茶品质的研究进展,包括藤茶的原料植物(显齿蛇葡萄)资源、活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藤茶品质评价等内容,以期规范藤茶的生产加工,为完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藤茶显齿蛇葡萄资源品质评价二氢杨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