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村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张晓山

月刊

1002-8870

010-85195650/49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农村经济/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农村形势和政策走势,系统提供农村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介绍各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预算筹划视角的农业政策制定方式改革:核心命题与议程建构

    王雍君颜霄刘幸幸
    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政策理论与改革一直是相当活跃的研究主题,但从预算筹划视角探讨政策制定方式改革至今未被纳入研究视野.与改革政策制定相比,改革政策制定方式——尤其是从构建预算筹划框架入手,更可能带来系统且持续的政策改善,相关研究也更可能产生丰富的思想洞见.本文澄清了农业政策预算筹划框架的四个核心模块,依次为政策筛选的规则与标准、现行政策的预算基线、新政策的预算基线和支出节约基线.在此基础上,本文鉴别了农业政策制定方式改革的两个核心命题,即现行政策与新政策筛选的合理化,以及采用基线筹划制定农业预算与农业政策.相应的改革议程涵盖三项核心内容:在预算准备早期阶段完成农业政策制定,农业部门和水利等涉及农业政策事务的部门合编综合农业预算,以及将综合农业预算纳入联结共同成果的核心工作流程.开发《综合农业预算指南》《农业政策成本核算指南》和强化综合农业预算审查,应作为主要的配套安排.以上预算筹划框架、核心命题和改革议程原则上也适合其他政策领域,但对农业政策尤其合适,因为其改革红利通常最大.

    农业政策预算筹划预算指南成本核算

    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若干认识

    姜长云
    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就如何认识农业强国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提出要注意区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两个概念,重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个概念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三农"工作的两个主要抓手.建设农业强国要注意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视角,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注意区分成本和价格竞争力与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并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的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要科学厘清关于"三农"工作诸多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要用高质量的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建设农业强国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谨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误区.

    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农村现代化

    财政研发补贴的创新激励效应——来自中国规模种子企业的证据

    刘春青胡瑞法邓海艳白格...
    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研发补贴政策作为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在提升中国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74家规模种子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财政研发补贴对中国规模种子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财政研发补贴显著提升了规模种子企业的自主研发投资额与自主研发投资强度.多种计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第二,财政研发补贴主要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规模种子企业增加其研发投入.第三,财政研发补贴对私有企业与非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研发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国有企业与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本文研究认为,继续增加对规模种子企业的财政研发补贴将助力种子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需注意财政研发补贴对企业影响的异质性,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种业科技创新,并促进产业升级.

    种子企业财政研发补贴研发投资融资约束

    特色农业区何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基于农业科技创新治理视角的"寿光模式"纵向案例研究

    卢杨宁兆硕张利庠
    5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索了山东省"寿光模式"1989年至今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治理实现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和机制.本文研究发现有三点.第一,农业科技创新治理是特色农业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本质活动.第二,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经历突破、成长、领军三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农业科技创新困境驱动,通过资源编排实现有效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进而推进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持续提升.第三,具体而言,三阶段分别是:适用性技术突破困境驱动资源结构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二次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持有者;同质化科技竞争困境驱动资源能力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产业科技输出者;全球化科技博弈困境驱动资源杠杆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领军者.本文研究深化了资源编排和农业科技创新治理的理论研究,也为特色农业区更快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启示.

    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创新治理资源编排寿光模式

    数字技术支持农技推广服务的创新机理和实践价值——基于两个数字化农技服务案例的分析

    高芸赵芝俊
    7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通过技术融合和场景应用,赋能各行业,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两个数字化农技服务案例的分析,揭示数字化农技服务"数字技术支撑—市场化机制驱动"的创新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农技服务可为农户提供作物全生育期的多环节、保姆式技术咨询和作业托管服务,通过线上农技服务与线下乡村社群互动的紧密配合,实现低成本技术推广、落实与监督.数字化农技服务放宽了农业技术采纳对农民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提升了服务主体的技术吸收、技术集成和生产管理能力,并且可以牵引多主体参与技术共创,形成技术迭代升级机制.数字化农技服务可在多环节产生增值收益,不仅帮助农户实现节本、增产和提质,还能够实现农技服务市场化运营、农资集中采买和配送、规模化农事托管服务等高效生产运营.本文研究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地细碎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不利条件下的农技推广服务创新提供新思路,对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农技服务实践价值与功能开展理论探讨,为抓住数字变革机遇、构建农户技术进步长效机制提供可行方案.

    农技推广服务数字化创新增值收益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分析框架

    师磊彭子晨
    9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中国背景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战略驱动技术创新,成为推进产业变革、攻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重塑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范式,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其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并结合2009-2021年共435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企业创新的触发条件与能力跃迁路径.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效率,其作用机制在于企业的知识累积效应与熊彼特租金攫取效应;在熊彼特创新范式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安排是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触发条件,且伴随着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可持续性提升以及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发,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突破"低端锁定"、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熊彼特创新范式数字化转型熊彼特租金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影响——基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视角的检验

    李海舰李真真
    12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促进企业高速度增长的关键.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经济效益(全要素生产率)、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维度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从营业增长、财务增长两个维度衡量企业高速度增长,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不仅能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企业高速度增长.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动力变革,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协同.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大规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速度增长之间并不矛盾,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协同.上述研究结果指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协同的可能性,为此需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高速度增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电商进村政策实施的就业效应与机制分析

    潘嗣同龚教伟高叙文史清华...
    14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六期微观面板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刻画政府支持的电商发展,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该政策实施对农村居民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非农就业,特别是"离土不离乡"型和包容性非农就业.具体而言,该政策实施后,样本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概率提高了14.4%,本地非农就业概率提高了15.1%,外地非农就业概率降低了4.3%;该政策实施的非农就业效应在女性与中老年人群体,在低资本禀赋家庭,以及在原贫困县、革命老区、中西部地区、电商潜力地区更强.从产业演化和组织激励视角进行的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的实施可通过促进乡村企业发展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成本,以及通过形成同群经济激励与个体声誉激励增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偏好.综合来看,借力电商发展,多渠道引导和保障农村居民非农就业,促进形成本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均衡配置,有益于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农村电商非农就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合作社办企业的逻辑——基于成员异质性视角的多案例分析

    钟真戴娆蒋维扬
    16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来自吉林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的4个典型案例,从成员异质性角度探究了合作社办企业的驱动因素、模式选择和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合作社和企业是两种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双剑合璧"比"单打独斗"更有效.成员的异质性程度决定了合作社办企业的具体模式,成员异质性低的合作社通常由全体社员共同投资社内公共物品,全体社员办企业有利于赋予社员产权激励,促进合作社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成员异质性高的合作社通常由核心社员投资社内公共物品,核心社员办企业有利于对投资者进行产权激励.两种合作社办企业模式均能提升普通农户的福利,但是,核心社员办企业的模式可能使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发生明显的"企业化"漂移.本文的发现对合作社创新能力提升与治理结构优化均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合作社办企业成员异质性农户增收治理结构

    第二届"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前沿论坛"征文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