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南方果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南方果树

陈善春

双月刊

1007-1431

nfgs@cric.cn;wsl@cric.cn

023-68349196,68349197

400712

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研究所

中国南方果树/Journal South China Fruit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提高并重,侧重普及的办刊宗旨。我国南方和西部惟一的全国性技术类果树期刊,直接从生产、科研、教学人员的自由来稿中,择优编发那些根据实践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高新技术、应用技术原始文献。注重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对生产的指导性和报道的时效性。报道树种囊括南方栽培的所有果树,对落叶果树,突出在南方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与北方不同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特点及适宜发展的品种。是果业从业人员的理想帮手。该刊是发行量和广告发布量最大的果业期刊之一,订户遍布29个省(区、市);广告客户多而稳定,多次被授予重庆市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鳄梨采前果实黑褐色病斑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於浩然吴婧波詹儒林姚全胜...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位致病性测定,并进行40%多菌灵悬浮液和25%嘧菌酯悬浮液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15个油梨病果分离获得病原菌36株,根据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将36株病原菌划分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两个种,对两个种的代表菌株YLQ5-2和FNYG1进行多基因(ITS、GAPDH、CAL、TUB和ACT)系统发育分析,菌株YLQ5-2和菌株FNYG1分别与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聚为一支.致病性测定发现,刺伤状态下可引起油梨果实产生黑斑,无伤条件下即可导致油梨叶部发病,刺伤也无法使油梨茎干发病,表现出致病组织特异性.在油梨果实膨大期(7-9月)连续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和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3次防治该病害,防效均超过50%以上,其中,25%嘧菌酯的防效较高,达到87.1%.

    黑褐色病斑油梨炭疽病刺盘孢致病性多基因防效

    龙珠果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杨翠凤滕峥廖志东韦春...
    63-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L.为西番莲属的近缘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西番莲抗病育种潜在的抗病基因资源库.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LRR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龙珠果为试材,克隆龙珠果基因组中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龙珠果NBS-LRR类抗病基因序列有TIR和non-TIR两种类型,其中 TIR-NBS-LRR 类型 5 条,编号为 LRGA-1~LRGA-5;non-TIR-NBS-LRR 类型 7 条,编号为LRGA-6~LRGA-12.聚类分析发现,LRGA-1~LRGA-5与已知的烟草抗TMV(烟草花叶病毒)基因N及亚麻抗锈病基因L6同源性较高(相似性59%~86%),LRGA-6~LRGA-12与已知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胞病菌基因RPM1及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1同源性较高(相似性51%~70%),尤其是LRGA-3与LRGA-5序列,与多种植物抗TMV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极高,推测可能为西番莲属抗TMV基因.

    龙珠果西番莲NBS-LRR抗病基因同源性

    特早熟荔枝"科技一号"在海南陵水的引种表现

    李焕苓王家保张蕾周军峰...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优化海南荔枝品种结构,充分发挥海南荔枝产区早熟优势,选育和推广早熟荔枝品种,2018年通过高接换种方式在海南省陵水县引种"科技一号"荔枝,以特早熟荔枝"桂早荔"为对照,比较分析两个品种在海南省陵水县的植物学性状、物候期、经济性状以及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科技一号"荔枝果实椭圆形,果皮暗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9.4 g,果形指数1.05,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平均可食率63%,部分种子焦核,成熟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比同区域"桂早荔"早15 d左右,是适宜在海南适度种植推广的特早熟荔枝.

    科技一号荔枝特早熟引种海南陵水桂早荔

    澳洲坚果主导品种Own Choice的品种配置研究

    孔广红陶丽贺熙勇倪书邦...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澳洲坚果园主导品种Own Choice(O.C)的最适配置品种,选择HAES863、D、D4、HAES816、HAES906、HAES294、HAES900、A4等8个品种为O.C授粉,统计分析不同授粉处理的着果率、杂交不亲和性程度指数、着果花序率、每果序着果数、落果率、壳果横径等指标.结果表明,以着果率及着果花序率统计的杂交不亲和性程度指数发现,HAES863、D、D4、HAES816、HAES906与O.C的杂交亲和性高于A4、HAES294、HAES900.供试品种处理的着果率与着果花序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初步推断可使用着果花序率代替着果率评价O.C与不同品种的杂交不亲和性程度;8个授粉处理的平均着果花序率为40.60%,可以此推断O.C与不同授粉品种的田间杂交不亲和性程度.综合分析推断,澳洲坚果主导品种O.C的最适配置品种为HAES863和D4,根据小气候可选择性搭配种植D、HAES906、HAES816.

    澳洲坚果OwnChoice授粉品种着果率着果花序率杂交不亲和性

    特色新品种"香粉3号"蕉果实品质评价

    汪乔英胡玉林任小玉肖伟军...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粉3号""香粉1号"蕉同属龙牙蕉(AAB),果香浓郁,果肉细腻,糖度高,口感好.为了明确"香粉3号"蕉的果实品质优势,以"香粉1号"蕉为对照,在断蕾后15、25、45、85(青熟)、88 d(完熟)等5个时期测定比较两个品种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色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香粉3号"果肉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等物质含量均普遍高于"香粉1号";断蕾后88 d(完熟),"香粉3号"果肉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显著高于"香粉1号"(p<0.05),两个品种色氨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该时期"香粉3号"果肉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香粉1号"(p<0.05).说明"香粉3号"果实品质较优,抗氧化酶活性较强,具有推广潜力.

    香粉3号香粉1号龙牙蕉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活性

    云南波罗蜜园蛾类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杜浩赵丽娟孙寅虎岳建伟...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云南红河流域波罗蜜园蛾类多样性及其区系特征,在河口县红河流域低热河谷区域波罗蜜园设置频振杀虫灯诱集蛾类,利用α多样性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结合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进行区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地区共诱集到蛾类11科57种,优势种群为青背斜纹天蛾、一点拟灯蛾、后红斜线天蛾、八点灰灯蛾、方斑拟灯蛾、星白雪灯蛾和构月天蛾;蛾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季节的蛾类群落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中等相似或极相似.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上,云南红河流域波罗蜜园蛾类主要为东洋界和古北界分布,以东洋界和古北界共有种最多,为42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7个动物地理区划中均有分布,以华南区、西南区和华中区分布为主,且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跨区分布物种最多,为24种.

    云南红河流域波罗蜜蛾类多样性区系

    大棚枇杷上木虱发生规律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吴聪陈镓豪朱思怡汪暖...
    91-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兰溪枇杷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随着大棚设施普及,以木虱为主的害虫发生日益严重.在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枇杷主产区调查大棚和露天枇杷上木虱的发生规律,比较不同地点木虱发生情况,并对大棚枇杷上木虱开展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干悬浮剂等5种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兰溪市女埠街道大棚枇杷上木虱若虫一年高发期3个,露天枇杷上木虱若虫一年高发期2个,其中大棚枇杷上木虱高发期相比露天早半个月左右.大棚和露天栽培的枇杷上木虱虫口发生量差异极显著(p<0.01),大棚枇杷上木虱平均虫量4.8头/枝,是露天的5.3倍;4个调查地点中女埠街道枇杷上木虱发生最重.75 g/L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干悬浮剂15 mL/667 m2处理药后5、10、15 d的防效较高,分别为91.03%、90.88%和86.28%,显著高于5%阿维菌素微乳剂4 000倍液,其药后15 d防效仅为46.34%.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防效好,使用安全,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大棚枇杷梨木虱发生规律防治效果阿维菌素

    罗汉果组培块茎诱导及离体再生

    曾成莫海萍庞秋凌娄兵海...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罗汉果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种苗生产的需求,以"伯林二号"罗汉果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添加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6-苄基腺嘌呤(6-BA)和多效唑的MS培养基,诱导块茎、离体保存和恢复生长,并移栽种植,比较不同处理的块茎诱导率、存活率、株高、叶片数等.结果表明,供试罗汉果块茎诱导和离体保存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05 mg/L NAA+0.50 mg/L 6-BA+1.00 mg/L多效唑,块茎诱导率为97.67%,540 d离体保存存活率为87.00%;诱导块茎恢复生长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NAA+1.00 mg/L 6-BA,存活率99.00%,根和不定芽长势良好.移栽试验发现,诱导块茎移栽存活率达到97.33%,高于组培苗,且植株长势最佳,诱导块茎恢复生长后茎段培养的组培苗和常规方法培养的组培苗移栽表现无明显差异,长势良好.

    罗汉果诱导块茎离体再生组织培养存活率

    10种药剂处理对杨梅凋萎病的防控效果评价

    龚碧涯李先信刘慧肖伏莲...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控制杨梅凋萎病发生,减少农残,保证果品安全,在湖南省通道县杨梅基地设置4月25日和5月10日(采果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等5种药剂各1次+7月5日(采果后)30%苯甲·咪鲜胺悬浮剂3 000倍液等2种药剂1次,共10个药剂组合处理,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的病枝减退率、病情指数减退率和相对防效.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的杨梅凋萎病的病枝减退率为15.29%~74.07%,相对防效为22.23%~80.00%.其中,杨梅成熟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2次+采果后喷施30%苯甲·咪鲜胺悬浮剂3 000倍液1次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其病枝减退率达到74.07%,相对防效达到80.00%;杨梅成熟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2次+采果后喷施40%吡醚·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防控效果次之,其病枝减退率为65.35%、相对防效为75.56%;其他处理的相对防效均低于55%.因此,杨梅生产上推荐在杨梅成熟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采果后喷施30%苯甲·咪鲜胺3 000倍液防控杨梅凋萎病,以避免杨梅果实农残超标且达到较好防控效果.

    杨梅凋萎病生物菌剂植物源农药小檗碱相对防效

    欢迎订阅2025年《果树资源学报》

    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