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奶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奶牛
中国奶牛

杨秀文

半月刊

1004-4264

zgnn@dac.org.cn

010-62948051 62943084

100192

北京德胜门外清河南镇北京奶牛中心院内

中国奶牛/Journal China Dairy Cattl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国家农业部主管、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奶牛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畜牧学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化改革,促进我国奶牛业产业化和奶牛科学的发展;研究探讨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管理现代问题等;普及奶牛业科技知识;交流企业管理经验,传播国内外奶牛科技信息。本刊主要面向全国各地农牧场、奶牛场、乳品厂和奶牛饲养户,面向各级农牧业、奶牛业、乳品加工工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大中专院校等。栏目有:奶业要闻、科学研究、饲料·饲养、繁殖·育种、奶牛保健、乳品加工、机械·设施、质量安全、养殖环境保护、世界奶业、地方奶业、奶农园地、信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瘤胃保护性胆碱对围产后期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

    王凯文赖碧雄刘肃然郭勇庆...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尼龙袋降解试验和饲喂试验,比较两种过瘤胃胆碱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及其对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使用尼龙袋法在瘤胃瘘管奶牛上对两种过瘤胃胆碱(A为对照组,B为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进行测定.试验二选取广西某规模化奶牛场的围产牛,采用分阶段对比试验设计,于产前21d开始至分娩分别饲喂含过瘤胃氯化胆碱A和过瘤胃氯化胆碱B的日粮;试验期间全混合日粮(TMR)配方保持不变.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胆碱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较低,过瘤胃保护率较高.试验组奶牛酮病发病率较低;在产后14d和21d,试验组奶牛血液葡萄糖浓度显著增加.综上,根据瘤胃保护率、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试验结果可知,试验组过瘤胃胆碱优于对照组.

    过瘤胃胆碱围产期奶牛瘤胃保护率酮病血液指标

    浅析生乳滋气味管控

    于有利黎玉琼时发亿陈松睿...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生乳的气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奶牛场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对奶牛场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出异常气味牛奶中的差异代谢产物.目的是阐明牛奶异味的概念、原因和解决方案,从而为减少乳制品生产中异常奶味和异味的发生提供依据.

    生乳滋气味产生原因预防解决方案

    中国荷斯坦牛3个SNP位点与乳房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吕小青麻柱刘林焦洋...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房炎抗性功能基因的筛选与验证,通过分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数和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乳房炎的抗病情况.本研究对北京地区568头中国荷斯坦牛DCK、HIST1H2BK 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细胞数、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CK基因的SNP位点6:g.86337334 A>G与体细胞数极显著相关(P<0.01),SNP位点6:g.86322040 C>T[rs43472176]与体细胞数也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HIST1H2BK基因的SNP位点23:g.31354269 T>G[rs41654340],与体细胞数呈显著关联(P<0.05),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DCK、HIST1H2BK基因位点与体细胞数性状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率或乳蛋白率性状.本研究为荷斯坦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荷斯坦牛乳房炎SNP关联分析

    水牛早孕诊断方法比较研究

    黄荣春谭正准梁淦李辉...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妊娠诊断方法,建立一套简便而准确的水牛早孕诊断方法.选择体况相似的8头中国沼泽型奶水牛为研究对象,通过视诊法连续观测8头母水牛配种后15个时间点眼睛形态学特征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8头母水牛人工授精后8个时间点晨血的血清中孕酮、雌二醇水平;采用牛早孕试纸检测卡检测尾根血清中的早期妊娠相关糖蛋白,以上早孕检测结果均与B超孕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配种后前28d观测水牛的眼部未见异常形态;怀孕母牛的孕酮水平均为5.76ng/mL,自16d开始保持在4.9~8.43ng/mL,至24d有小幅度升高,而未怀孕母牛的孕酮水平则表现下降趋势;配种后28d时采用牛早孕试纸检测卡检测发现有4头水牛怀孕,与B超孕检结果相一致.可以得出,配种后前28d形态学观察法不适用于水牛早期的妊娠诊断;孕牛与未孕母牛的孕酮激素水平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可为今后建立水牛早孕诊断方法提供技术支撑;牛早孕试纸检测卡在28d后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可应用于水牛早期妊娠诊断.该试验的开展可为今后水牛早期妊娠诊断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水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牛早孕诊断孕酮雌二醇ELISA法

    黑龙江省某奶牛场流产事件病例分析

    刘慧环阿晓辉杜海涛张颖...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产是怀孕奶牛的常发性疾病,其造成奶牛产犊间隔延长,严重影响牧场的盈利能力.流产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感染性因素及感染性因素,但实际生产中,引发流产的真实原因错综复杂.一般情况下,奶牛年流产发生率控制在2%~5%是较合理范围.笔者所述流产事件牛场,当年奶牛流产率达到20%,经全方位分析检测确认,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新孢子虫合并感染以及糖皮质激素混于中药中误用均为流产发生病因.可见,牧场建立高效合理的疫病监控保健体系以及谨慎使用中成药均为保证牛群健康的重要环节.

    奶牛流产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新孢子虫糖皮质激素

    河南省2021-2022年犊牛腹泻主要病原流行情况调查

    王向佩周峰薛永康秦帅...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河南省2021-2022年犊牛腹泻病原流行情况,利用犊牛腹泻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分别对2021年河南省20余家牧场送检的170份犊牛腹泻样品,2022年送检的112份犊牛腹泻样品进行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及大肠杆菌K99+(E.coli K99+)荧光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及显著性差异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显示:2022年BRV检出率为50.00%、BCoV检出率为41.00%,相比2021年均显著增高(P<0.01),E.coli K99+检出率与上一年相比基本持平,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2022年BRV、BCoV流行情况愈加严重.进一步分析发现,2022年腹泻病原单一感染检出率为26.79%,其中主要是BRV感染,与2021年单一感染检出率25.29%基本持平,差异不显著(P>0.05).2022年腹泻病原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5.71%,且主要以BRV、BCoV混合感染为主.相比2021年的12.94%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1),说明2022年混合感染情况愈加严重.建议针对河南省腹泻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与净化.本检测初步摸清了2021年、2022年河南省不同地区犊牛腹泻主要病原流行情况,可为河南省制定犊牛腹泻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犊牛腹泻病原检出率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大肠杆菌K99+

    牛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程序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王超丽吴洁王丹万姣...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不同剂量的自主研发牛支原体灭活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对怀孕母牛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效果,本试验选择产前30~15d围产母牛70头,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头牛,间隔15d,采用不同剂量免疫,定期采集初乳和犊牛血清,采用已建立的牛支原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初乳乳清和犊牛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统计分析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使用自主研发牛支原体灭活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免疫怀孕母牛无红肿、发热等症状,是安全可靠的;用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怀孕母牛,初乳乳清抗体中牛支原体IgG抗体水平在奶牛分娩后3h达到一个峰值,随着奶牛产后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逐步下降,在奶牛产后96h,抗体值均在0.3以下;A组的抗体最低,B组、C组、D组抗体均低于E组和F组;E组和F组抗体滴度较高,两者无差异.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母牛所产犊牛哺食初乳后,犊牛血清中牛支原体IgG抗体在犊牛出生后24h达到最高,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抗体滴度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在A组、B组和C组抗体呈现层次不齐的状况,D组抗体水平高于A组、B组、C组,低于E组和F组;E组和F组抗体水平较高,且维持时间较长.研究结果为牛支原体疫苗的免疫程序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牛支原体疫苗母源抗体免疫程序间接ELISA消长规律

    响应面法优化魔芋葡甘聚糖饮用型酸奶发酵工艺

    吴栋平许琼杨亚兵韩余新...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生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魔芋葡甘聚糖(KGM)取代传统的稳定剂作为膳食纤维补充元,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探究KGM饮用型酸奶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菌种的添加量4%、发酵温度43℃、蔗糖添加量7.2%,KGM添加量1.7%,发酵时间7h.在此最优条件下,制备的KGM酸奶清爽细腻,风味香醇.

    魔芋葡苷聚糖饮用型酸奶发酵工艺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1,2-丙二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刘予煊蔺婷娟孟根花郭瑞芳...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对乳粉中1,2-丙二醇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此为基础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通过创建测量1,2-丙二醇含量的数学模型,评估影响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最终形成该方法检测乳粉中1,2-丙二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样液浓度、体积、样品质量和结果重复性是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2.60%、0.259%、0.0203%和0.698%.分析整体的检测过程发现,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所用的量器以及标准曲线拟合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相对较大,最终得到乳粉中1,2-丙二醇的含量范围为0.123±0.00664g/kg(k=2,置信概率P=95%).该研究数据可作为GC-FID法测量乳粉中1,2-丙二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依据,能满足乳粉中1,2-丙二醇检测结果的规范性表达,同时为该方法检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提供指导.

    气相色谱法1,2-丙二醇不确定度乳粉

    上海地区生乳质量监测结果及与奶业发达国家限量标准比较

    邓波杨晓君王晓旭宋宇迎...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上海地区生乳质量情况及与奶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本研究以上海地区22家牧场的生乳样品为研究对象,在2018-2023年上半年期间,共采集3万余批次生乳样品,分别对其进行脂肪、蛋白质、体细胞数、菌落总数4项指标的常态化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与奶业发达国家的生乳限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乳中的脂肪平均含量≥3.71%,蛋白质平均含量≥3.25%,均符合我国标准的限值.菌落总数平均值≤2×104CFU/mL,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乳体细胞数平均值总体表现平稳,稳定在20万个/mL左右.经与其他国家生乳限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除法国外,上海地区生乳中脂肪含量均值达到国际水平,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含量均值均达到其他国家标准,而蛋白质平均含量略低于意大利限量标准.

    生乳质量监测国家标准限值国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