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能源
中国能源

张建民

月刊

1003-2355

zgny3816@sina.com;zhangjianm@263.net

010-63908433、6390847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718室

中国能源/Journal Energy of China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8年,系全国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办刊宗旨:宣传我国能源领域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关注能源热点领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能源企业改革及上市公司运作经验;传播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及能源市场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动态

    4页

    高质量推进建筑供热节能低碳转型发展

    张建国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热力系统低碳转型发展,是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建筑供热低碳转型面临化石能源热源占比高、生活热水和南方供热需求增长潜力大、供热系统老旧设施多、低碳/零碳热源鼓励政策不够细化、农村清洁取暖长效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供热基础数据获取难等挑战和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供热用能低碳转型目标和路径、开展供热系统改造升级、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高质量推进建筑供热节能低碳转型发展。

    建筑供热节能低碳转型高质量

    建筑节能门窗推广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康艳兵闫金光李奥欣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建筑中有大量隔热保温性能低的老旧门窗和不达标门窗,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双碳"战略背景下,推动建筑门窗节能已成为建筑节能降碳的关键措施。本文阐述了大规模推广使用节能门窗对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节能门窗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开展门窗能效提升行动、强化门窗质量要求,完善行业标准等对策建议。

    建筑节能节能门窗绿色低碳

    北京市节能标准现状分析与建议

    王圣典柳晓雷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北京市节能标准体系进行研究,梳理了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现状,分析了节能标准工作机制、质量、格局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以及节能标准支撑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重点领域绿色发展,节能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成效。结合北京市节能工作形势,分析了节能标准制修订面临的挑战,建议加快重点领域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序完善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利用,并加强节能标准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工作。

    节能标准节能标准体系节能标准工作机制

    推动西部地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孙文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西部地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形成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地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在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结构不均衡、外送通道建设滞后,以致"送出困难"及市场化程度偏低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推动西部地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送出通道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好能源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推动清洁能源产业与制造、交通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支撑。

    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

    小型反应堆与煤电机组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

    孙宝东赵树成张健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低碳化、清洁化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主基调,其中电力系统的脱碳是全社会实现零碳发展的重要一环。核能是安全、低碳、清洁、高能量密度的战略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型反应堆作为核能利用的前沿领域,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根据煤电机组现状和未来小堆发展特点,本研究提出四种不同类型的融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小型堆与煤电机组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用能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而且能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下用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小型堆技术本质安全性、解决公众心理安全问题、降低小型堆单位造价、拓宽小型堆与煤电机组应用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堆发展难题,推动小型堆与煤电机组融合发展。

    小型反应堆煤电机组先进反应堆"双碳"政策厂址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展望

    陈前郑步高崔宇詹湲...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双高"特性日益凸显,对长周期、高安全性以及具备物理转动惯量的新型储能需求愈发迫切。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等优势,我国压缩空气储能单机规模已达到300MW,是抽水蓄能的有益补充。本文重点分析了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原理和特点,测算了平准化储能成本,基于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测算了未来的降本空间,预计到2030年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度电成本可降至0。35~0。4元/千瓦时,各环节均存在降本空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要得到长足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长时储能压缩空气LCOS发展建议

    2023年中国加氢站发展评估

    林汉辰万燕鸣张岩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以交通为代表的氢能应用持续增长,且逐步由燃料电池汽车拓展至轨道交通、船舶及航空器等领域。截至2023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数量达到930座,主要分布在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其中,中国已建成运营加氢站474座。2023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增速略有放缓,在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引领下,我国"氢能高速"等场景成为新探索的方向,并创新开展综合能源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等多元模式,以提高建设运营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仍存在加氢站管理体系与建设运营规划不完善、氢气供应成本高效率低、质量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在政策、标准、规范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推动加氢站建设高质量发展。

    氢能交通加氢站评估

    我国绿氢供需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敏田磊王冠童李云...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我国绿氢未来供需态势,本文以总供给成本最小为原则,利用Python构建了绿氢供需平衡模型,进而开展了制氢资源评估和绿氢经济流向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风、光、土地资源充足,依托区域调水系统,绿氢制取潜力大,且对用水紧张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绿氢主要供给地区包括内蒙古、青海、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流向从西北、东北地区流向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地区。建议在绿氢主要供给地区布局光伏、风电和制氢等基础设施,并根据绿氢经济流向,制定纯氢管道发展规划,布局绿氢相关产业。

    供需平衡资源评估绿氢经济流向

    我国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进展及相关建议

    朱豪飞孟祥飞陈柏旭武恒...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储能具有施工周期短、地理条件约束小、可调节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产业。近两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发展,其标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梳理了电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的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并按照全生命周期建设要素进行分类分析与总结。最后,对我国未来储能标准重点建设方向给出完善电池退役管理标准体系、制定长时储能相关标准等建议。

    储能标准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