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茶鲜叶主要内含物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

    李晓丽张东毅董雨伦金娟娟...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茶素和咖啡碱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探索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用于茶叶儿茶素和咖啡碱无损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来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并与样本的光谱信息建立对应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和CNN建模构建了光谱与茶叶内含物的定量关系;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特征波长,用于开发基于这些特征波长的简单模型.结果 表明:4种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从第1叶位到第6叶位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提取特征波长不仅减少了光谱变量数,还获得了比全谱更优或接近的模型性能;CNN在回归分析和特征提取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预测儿茶素和咖啡碱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残余预测偏差(RPD)分别达到了0.93和3.28以上.因此,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可以对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可见近红外光谱新鲜茶叶儿茶素咖啡碱

    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纳米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王雪薇李德海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的水溶性和乳化稳定性,本研究利用旋涡混合仪和微射流仪制备纳米乳液,以分层体积和三元相图中的乳化区面积为指标,确定活性剂的种类及配比(Km)等制备纳米乳液的最优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纳米乳液的结构、粒径、多分散项系数(PDI)及稳定性.结果 表明:1)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纳米乳液的最佳配方为精油16.14%、复合表面活性剂10.45%(m(无水乙醇)∶m(Tween 80)=4∶1)和蒸馏水73.41%;2)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纳米乳液有淡蓝色微乳光,液滴呈球形且分布均匀,粒径为35 nm,PDI为0.165;3)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储存60 d和在pH=7的水相环境中,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和PDI无明显变化,表现了较好的储藏稳定性,最佳储藏时间为30 d;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松针精油纳米乳液昙点温度为8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4)抑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未乳化的精油相比,松针精油纳米乳液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本研究制备的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纳米乳液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且与精油相比,抑菌能力更强.

    黑皮油松精油纳米乳液稳定性

    基于LC-MS/MS分析不同蛋白酶酶解奶牛胎盘产物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预测

    张钺尤留超朱颍琨莘余...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奶牛胎盘产物间差异,用此3种酶在最优条件下酶解奶牛胎盘获得胎盘酶解产物,每种酶重复3次,利用LC-MS/M技术鉴定产物中蛋白和肽段,BIO-PEP数据库匹配和测算十肽及以下的抗氧化活性多肽.结果 显示: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分别鉴定出541、137和86种蛋白,2766、1170和128个肽段,胰蛋白酶鉴定蛋白和肽段数极显著高于其余2种酶(P<0.01),木瓜蛋白酶鉴定蛋白和肽段数均显著低于其余2种酶(P<0.05);3种酶酶解产物十肽及以下具有潜在抗氧化能力肽段分别占十肽及以下肽段总量的39.14%(256/654)、32.80%(81/247)和53.33%(16/30),木瓜蛋白酶占比显著高于其余2种酶(P<0.05);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3种酶酶解产物抗氧化多肽共同特征是分别含有EL、LY、MM、LK、IR、MY、VY残基,HL、LK、TY、HH、EL残基和LK、IR、EL等残基.综上,通过LC-MS/M技术对酶解产物定性和定量分析,胰蛋白酶酶解奶牛胎盘的产物生物学信息最丰富,在蛋白组学中可靠性和准确性最高;木瓜蛋白酶酶解奶牛胎盘最彻底,其产物潜在抗氧化活性最强,本研究为使用蛋白组学研究奶牛胎盘时酶的选择和奶牛胎盘抗氧化活性多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奶牛胎盘蛋白酶LC-MS/MS抗氧化

    干酪乳杆菌对雏鸡空肠黏膜结构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秋珍邓自腾刘雪连闫雪...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沙门菌感染雏鸡空肠黏膜上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以450只1日龄SPF健康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沙门菌组、干酪乳杆菌组、预防组、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用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雏鸡肠道黏膜结构变化和肠道中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显示:1)与沙门菌组相比,饲喂干酪乳杆菌预防使肠绒毛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维持肠绒毛的完整性.2)饲喂干酪乳杆菌使得沙门菌感染组的促炎因子IL-17、IFN-γ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综上,饲喂干酪乳杆菌能保护雏鸡肠道健康,减轻沙门菌时雏鸡空肠黏膜的损害,加强肠道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为干酪乳杆菌预防畜禽沙门菌感染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干酪乳杆菌沙门菌雏鸡炎性因子空肠黏膜

    灵芝孢子粉和大豆异黄酮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王一冰顾丽红叶金玲范秋丽...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110~140日龄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只110日龄文昌母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周期30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试验期满后,测定试鸡生长性能,采集试鸡血浆、胸肌样品,测定血液与胸肌抗氧化指标、胸肌肉质性状、肉感官评定及货架期指标.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大豆异黄酮组试鸡的生长末重与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降低(P<0.05);2)灵芝孢子粉显著提高试鸡胸肌宰后24 h的pH(P<0.05)、降低剪切力(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胸肌宰后45 min的a*值(P<0.05),提高胸肌宰后24 h的L*值和pH(P<0.05);3)灵芝孢子粉组试鸡的肉汤鲜味评分显著提高(P<0.05);4)灵芝孢子粉可显著降低文昌鸡胸肌宰后24 h的丙二醛(MDA)与宰后45 min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试鸡胸肌宰后45 min和24 h的MDA含量(P<0.05);5)饲粮添加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了文昌鸡血浆MDA含量(P<0.05),灵芝孢子粉还增加了血浆谷胱甘肽含量(P<0.05).综上,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均可提高文昌鸡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品质.二者比较,500mg/kg灵芝孢子粉作用更优.

    文昌鸡灵芝孢子粉大豆异黄酮肉品质抗氧化能力

    一株犬副流感病毒CPIV-BJ01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其遗传变异分析

    刘子宁魏津汤新明梁琳...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本实验室分离的犬副流感病毒CPIV-BJ01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其遗传变异情况,对CPIV-BJ01株全长进行分段扩增并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发布的27株副流感病毒5型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和包膜糖蛋白(F、SH和HN)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比对,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显示,CPIV-N01毒株与犬源PIV51168-1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9.9%,氨基酸相似性为99.8%.CPIV-BJ01的F和HN基因序列变化较为保守,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均在4%以内,其中F蛋白的氨基酸变化形成一处新的O-糖基化位点;CPIV-BJ01株的SH基因序列与其他演化分支毒株差异显著,核苷酸相似性为84.4%~97.0%,氨基酸相似性为31.8%~95.6%.综上,CPIV-BJ01株基因组序列与前人报道的毒株相比,在F、HN基因和部分非编码区存在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同时F蛋白存在糖基化修饰的改变,均为该毒株所特有,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CPIV流行株的基因组信息.

    犬副流感病毒基因组测序序列分析包膜糖蛋白基因

    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满吉勇林永锋李丛林袁凯...
    16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水稻田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在等氮的条件下,设置了化肥、餐厨垃圾生化一体机处理尾料堆肥化产品(餐厨堆肥)、猪粪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餐厨堆肥、化肥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餐厨堆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379.63 kg/hm2,较对照、猪粪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分别增产19.40%和12.95%;此外,水稻考种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千粒重和结实率略低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但均无显著差异;土壤数据测定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分别提升19.87%和11.64%,土壤速效氮含量从分蘖期至黄熟期均高于其余各施肥处理,且在分蘖期、抽穗期、黄熟期显著高于猪粪有机肥处理.综上,餐厨堆肥可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且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有机肥,具备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餐厨垃圾堆肥水稻生长产量土壤养分含量

    原料含水率对简仓式反应器堆肥氮素转化的影响

    徐鹏翔沈玉君周海宾孟海波...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原料含水率对工程规模筒仓式反应器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提高堆肥产品中有效氮养分含量,以污泥和稻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堆肥起始物料含水率(质量比)为57%、60%、63%和66%,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与种子发芽指数等基础指标和不同形态的氮素指标变化.结果 表明:原料含水率为60%~63%时,堆肥物料在反应器内升温较快,堆体温度可达60℃以上且在不同物料深度分布较均匀,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0%以上.随着原料含水率的增加,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有机态氮和酰胺及氰氨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原料含水率为63%时总氮养分含量最高(14.20 g/kg),原料含水率为60%时有效态氮养分含量最高(9.53 g/kg).综上,筒仓式反应器堆肥过程中原料含水率为60%~63%时有利于提高堆肥物料中氮养分含量.

    含水率污泥反应器堆肥氮素转化

    臭氧水应用于温室土壤消毒的探究

    张涵郑亮黄卓宋卫堂...
    18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土壤消毒方法存在污染环境、危害作物的问题,对臭氧水应用于温室土壤消毒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常见土壤消毒剂石灰氮为对照,研究臭氧水质量浓度(ρ(O3))和灌溉周期对温室土壤(土层厚度0~30 cm)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线虫消减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1)用臭氧水进行土壤消毒可达深度为15~20 cm的土层,可覆盖常见温室园艺作物的根际范围,预期可减少根际染病;2)ρ(O3)=5 mg/L的臭氧水3次处理后土壤(0~30 cm)微生物消减率高于ρ(O3) =20 mg/L的臭氧水1次处理的土壤;3)用ρ(O3)=10~15 mg/L的臭氧水,间隔7d浇灌土壤,连续浇灌3次,并覆盖白色PE农用地膜,可达到最为理想的土壤(0~30 cm)微生物消减效果,以此浇灌制度进行土壤消毒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线虫的消减率分别为44.64%、53.53%、46.12%和48.64%,除线虫消减率略低于石灰氮对照组以外,臭氧水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消减率均高于对照组;4)原始土壤中硝酸菌属、亚硝酸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链霉菌属所占比例为5.3%,臭氧水处理后增加到7.4%,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所占的比例略微提升.臭氧水应用于温室土壤消毒可以达到良好的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的消减效果,且与传统的化学消毒剂相比不会产生有害副产物,因此可以将臭氧水用于防控设施内土传病害.

    温室土壤消毒臭氧水土传病原菌灭菌率浇灌制度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

    龙震寰向阳李亚军胡正方...
    200-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稻麦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自动调节系统存在传感器受环境干扰大、安装复杂和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身倾角和割台倾角的割台高度间接测量方法,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一种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通过数学模型验证试验对比计算割台高度与实测割台高度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采用割台高度控制精度试验、系统响应速度试验和模拟田间过障试验验证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的控制效果.结果 表明:1)计算割台高度与实测割台高度变化曲线相关性系数为0.97,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2)割台高度控制最大误差为18 mm;3)割台平均上升速度为0.22 m/s,下降速度0.17m/s;4)在模拟田间过障试验中,相同过障条件下,开启该系统可将割台高度稳定性变异系数由来开启该系统条件下的10.77%降低为2.79%,鲁棒性好.本系统满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需求,适用于有小障碍物且较为平整的作业环境,可实现低成本、实时的自适应调节且安装方便.

    联合收获机倾角传感器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