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轻工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轻工教育
中国轻工教育

张建国

双月刊

1673-1352

fazhan@tust.edu.cn

022-60273315,60273316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573信箱

中国轻工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 of Light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传达领导部门的有关工作部署和重要信息,组织开展轻工教育研究,力求全面反映轻工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成果,鼓励并支持广大轻工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史教育"栏目介绍

    安雅琴
    1页

    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逻辑理路与机制探析

    李升亿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党史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观念前提,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导向,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正确党史观的主要内涵包括深刻领悟三大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正确认识百年党史的分期、有效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科学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精神遗产.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机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哲学基础、以党史基本著作和权威读本为路径依赖、以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为目标靶向、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常态机制.

    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历史决议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三次理论创新——建党百年的三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房静雅
    10-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党的发展历程中,三次大规模、系统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尤为突出.首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延安整风运动相呼应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初期以澄清历史是非、统一全党思想为目标的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自身建设史和不断深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史,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涤清思想上的杂尘、治疗组织上的沉疴、化解政治中的危机.

    党史教育活动理论创新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沿革、经验镜鉴和实践展望

    黄恒信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逐渐探索总结出的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了继承延续与曲折发展、改革创新与全面展开、深入推进与系统塑造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系统化、常态化的学习教育模式和机制.在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学习教育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蕴含于其中的基本经验,即坚持党史教育和理论教育相统一、坚持集中性学习和常态化学习相统一、坚持全面展开和把握重点群体相统一、坚持做研究和讲故事相统一.面向未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开展,应更加着眼于突出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聚焦主题主线和中心任务、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培养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以及运用多种方式增强教育效能等方面,从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

    程永胜徐骁琪景银
    27-3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产品设计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中出现的模型构建维度层次不清晰、评价指标较为老旧,评价结果缺乏可用性等问题,提出一种产品设计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方法.通过对产品设计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原则进行分析,确定了多层次原则、系统性原则、可用性原则;并基于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人才胜任力分析,运用冰山模型理论将产品设计人才胜任力维度划分为知识领域、专业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职业角色认同五个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胜任力维度下的评价指标构建为有序递阶层次结构图,建立产品设计人才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设计人才各项胜任力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各项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及排名.

    新文科产品设计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

    董翠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新文科建设所强调的大专业观、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拥抱信息技术等内容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而OBE所倡导的成果导向教育则为新时代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方法,二者在高校教育中的结合运用,必将改变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认知.在新文科背景下,在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践行OBE理念的可行性,并从目标导向、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建路径,以培养"德、技、艺、能"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新文科OBE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跨学科视域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武继贤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必须顺应社会需求和技术革命的发展,做好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以及艺术与社会学科、工科的跨学科融合.通过分析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逻辑起点、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构建新课程体系、重塑师资队伍结构、建立跨学科组织、健全培养制度、设定多重评价机制等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从而进一步发挥艺术设计人才应对全球化竞争与挑战的主体性作用.

    跨学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在中国陶瓷文化通识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以"陶大实践"为中心的探讨

    陈宁胡思琪李婧龙洲...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陶瓷文化与通识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相结合,有利于构建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从而达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目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通识课程思政育人的意义入手,系统评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通识课程思政育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通识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结合不够紧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融合贯通不畅、课程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够深入、通识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融合创新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发建设的中国陶瓷文化通识课程为例,系统探讨该类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策略思路及其创新实践模式.

    中国陶瓷文化通识课程课程思政陶大实践

    地方普通高校传统特色专业新工科建设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为例

    石海强邵长优郭延柱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产业发展,大连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积极引入新工科理念.通过专业深化改革,实施创新拔尖班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探究性实践过程管理与考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行学业导师制,引导学生提前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大创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改革课程体系,主干课实施双语教学,增设学科文献翻译,注重学科融合,开展新工科选修课程群建设,培养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建立校内/校外工程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些措施助力学生在大创项目、学科竞赛、保研和考研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等方面,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创新挑战做好准备.

    轻化工程新工科教学改革学科交叉创新实践

    AIGC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编程公共课的教育变革

    张艳华宁爱军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AI-Generated Content)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编程教育迎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挑战.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编程公共课的教育工作者,要紧随技术迭代创新变化,充分重视,冷静应对,积极探索并思考在AIGC影响下如何转变教师的角色与定位,如何设定符合智能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AIGC大胆尝试调整教学模式,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编程公共课.

    AIGC计算机编程公共课角色与定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