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事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Journal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部容错机制功能及其实现机理解析

    宫月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部容错机制本质上是一种行为激励与价值引导机制,旨在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发展中创新担当、积极作为.容错纠错机制特别是容错机制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励主体性行为发生的作用,应当成为解决如何使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这一问题的关键.作为干部问责制的有益补充,干部容错机制基于责任价值理念,瞄准风险管理中干部的行为选择困境,寓组织人文关怀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系统性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干部的创新压力,增强干部创新担当的主体动能.同时,因"过程评价维度"及"错误甄别机制"的引入,干部考评机制及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坚守初心、履职尽责的价值共识下,组织内部必然形成创新有为、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助推行政组织文化建设和行政效能的提升.

    容错机制干部责任激励干部队伍建设

    "非升即走"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职业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谢晓东张卫王红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驱动下,越来越多高校以"非升即走"制度来管理和考核教师."非升即走"制度对高校和青年教师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诱发了部分青年教师的离职倾向.因此,有必要考虑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其离职倾向的缓解作用,探讨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积极心理品质和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文章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实施"非升即走"制度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幸福感在积极心理品质和离职倾向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既直接影响离职倾向,也通过职业幸福感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针对"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离职率上升现象,高校应改革教师科研评价标准,突出学术成果的质量、创新性和贡献度,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青年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

    高等院校聘用制度非升即走考核评价积极心理品质离职倾向

    警察职业使命感的触发机理研究:基于认知评估的视角

    崔小雨李辉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公安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警察职业使命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从个体层面进一步激发警察职业使命感变得越发重要.现有文献主要从组织、领导、人格特质和职场地位等视角探讨了职业使命感的触发机理,对认知层面的因素仍缺乏考察.基于认知评估理论,以认知评估为切入点,采用时间滞后的两阶段研究设计对500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进而探讨警察职业使命感的触发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的认知评估对警察职业使命感具有不同影响;(2)工作重塑在认知评估对警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但仅体现在挑战性评估与警察职业使命感之间;(3)个人声誉关注在不同的认知评估与警察工作重塑之间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从认知评估视角揭示了警察职业使命感的触发机理,为警察职业使命感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公务员管理警察基层干部管理工作重塑职业使命感

    海外人才的回流动因模式及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的实证分析

    孙雨蕾吴瑞君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回流是国际人才流动的关键环节.全球化时代,人才回流表现出动因多样化、群体差异化以及影响因素复杂化的特征和趋势.文章基于2021年上海市基本侨情调查数据,探究我国海外人才回流动因的差异及其微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海外人才回流趋势显著,回流主体构成多元化、回流动因多样化,以长期定居型和职业发展型回流为主;(2)回流动因具有较强的个体异质性,个人家庭特征以及流动特征和经历对回流动因具有显著影响;(3)海外人才回流具有地域集中性、空间指向性以及时间阶段性等特点.为吸引国际人才回流,促进海外人才发展,优化我国海外引才政策,应高度关注国际人才迁移和全球人才竞争的新动向,根据回流主体的不同回流模式特点构建引才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形成海外人才回流的最佳模式,充分发挥海外人才的空间集聚效应;在人才环流背景下,加强海外人才"引用一体"的政策设计思路,提高海归人才的社会贡献力.

    海外人才回流动因影响因素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变迁及启示

    祝远娟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优化完善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政策,通过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最大限度地将其凝聚于党的周围,为实现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知识分子管理以及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系统教育培养等基本经验.新时代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一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把知识分子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二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制度优势和效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三要贯彻落实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政策,激发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力量.

    党外人才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发展历程百年经验

    美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及其特征

    张琼徐维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十分重视以人才表彰奖励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其人才表彰奖励项目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国际影响力大,成为吸引和凝聚全球人才的重要手段.美国人才表彰奖励的主要特征包括:没有统筹管理表彰奖励项目的独立政府机构,奖励项目独立设置,自主性强,不存在从国家到各州市县的奖励等级层次的递进关系;设奖主体多样且数量众多,除政府外,还有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基金会、慈善组织、高校等非营利性组织以及私营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奖项涉及领域广泛,涵盖科技、文教、医疗、法律、管理和研究等领域;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即使是政府开展的人才表彰奖励项目也接受社会资助;奖励对象覆盖全面、分类细致、重点突出;评审程序简单独立,申报、评审等运行机制较为简捷,可为我国完善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人才表彰奖励设奖主体奖励对象评审机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建构

    万金余虹周雯珺周海明...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任职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构建了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特质4个因子27个条目的胜任特征模型.其中,数据分析能力、云平台及大数据操作管理技能、快速学习能力、场景迁移能力等胜任特征体现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特征新要求.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应重视数字化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配置与培训,通过新的胜任特征模型建立人才画像和人才评估标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率.

    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网络文本分析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绩效考核强制比例分布评价法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王晓波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制比例分布评价法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大量实践证明.但近年来,实务界也存在对这种绩效评价方法的质疑,认为强制分布容易导致"矛盾激化"或"形式主义"的问题,从而影响其作为绩效考核工具的有效性.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对绩效考核强制比例分布评价法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绩效文化、程序执行、结果应用、支持机制、群体特征这五个因素会对强制比例分布评价法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升绩效考核强制比例分布评价法的实施效果,应培育良性互动的个体主义绩效文化,建立程序公平的绩效考核规范,强化多维关联的绩效结果应用体系,完善以绩效辅导为核心的绩效支持机制,加强群体特征适配性评估能力.

    绩效考核强制比例分布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质性研究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体制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

    陆传英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保障监察是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保证,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是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关键.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节点为依据,可将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发展划分为初步建立、恢复发展、建立健全、规范发展、改革完善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包括了制度建设、职能配置、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创新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提升了执法效能,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未来劳动保障监察体制要继续改革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体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长效机制,规范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管理.

    劳动保障监察监察体制发展历程劳动者权益

    书讯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