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游建军

双月刊

2096-7535

xbew@163.com

0813-5505932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学苑街180号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双月刊,精选优质佳作,每期发文一般不超过33篇。2010年被权威文摘转载量居全国理工高校文科学报第7位。暂时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优势: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研究

    陈一君张玉林余元春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探究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路径,文章利用生产力三要素理论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高素质人才为核心资源、新兴产业为核心载体、传统产业为核心基石的"四核"驱动因素.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繁荣.企业要以传统生产力为支撑,通过对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整合优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基于"四核"驱动因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在于科技创新的革新与驱动、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与保障、新兴产业的引领与落实,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具体而言,企业需要从改善创新环境与研发投入、完善人才引进与员工培训、赋能流程改造与智能制造等四个关键路径出发,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企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新兴产业传统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三线工业遗产价值阐释

    丁小珊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线工业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道路的重要见证,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对之进行阐释有着深远的理论价值和世界意义.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对三线工业遗产价值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重维度进行阐释.从历史逻辑来看,三线工业遗产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历史物证,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信的来源;从理论逻辑来看,三线工业遗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四个自信";从实践逻辑来看,三线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工作本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不断开拓创新,与人民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工业研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之路,为世界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提供了中国方案.三线工业遗产内蕴的三线精神至今依旧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三线工业遗产价值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积分制助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困境、破解机制与作用机理——基于B村积分制治理的历时性考察

    韩艺徐彤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分制作为乡村治理的一项创新,能有效激发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为了解析积分制破解乡村集体行动困境并助推人居环境改善的过程,对B村人居环境积分制实践进行历时性考察.结果表明,积分制的效用发挥离不开引入条件和破解机制的双元驱动:在引入条件上,党建引领、示范效应和能人带动,为积分制嵌入乡村旧有场域提供了适宜的制度情境;针对推行过程中出现的指标设置不科学、积分评判欠公正、可信承诺难践行、相互监督缺效果等困境,有针对性构建协商统筹机制、策略动员机制、赋权增能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最终激发了积分制活力,助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在此基础上,形成"引入条件+破解机制"解释框架,以解析积分制破解乡村集体行动困境并助推人居环境改善的作用机理,为调动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与提升其治理能力、助推乡村善治提供参考.

    积分制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困境引入条件破解机制作用机理

    公共数据利用水平提升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定性比较分析

    汤志伟罗意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公共数据利用,释放数据价值,基于供需理论视角,构造SDE模型,运用面板数据QCA方法检验中国2018-2022年的省级数据,揭示公共数据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未发现生成高公共数据利用水平和低公共数据利用水平的必要条件.存在四种生成高公共数据利用水平的组态,包括非平衡供给型、平衡供给型、供需联动型和综合驱动型,以及两种生成低公共数据利用水平的组态.时间维度上,各组态解释力度整体上稳中有升,供需联动型和非平衡供给型分别经历了从领跑到齐平和明显跃升的变化过程.空间维度上,各组态对于教育经费相对较低、互联网端口数量相对较少的地区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平衡供给型组态和供需联动型组态覆盖了更多东部地区案例,而非平衡供给型组态和综合驱动型组态更多覆盖了中部地区案例.说明促进公共数据利用不仅需要供给侧的"推力",也应当发挥需求侧的"拉力",同时,各地区应当注重资源配置组合,因时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公共数据利用数据开放公共数据数据要素定性比较分析面板数据QCA

    我国高校数据安全治理的政策评价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文本分析

    钱小龙周佳琦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承载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的重任,高校数据安全治理是数字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为了给我国高校数据安全治理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有力抓手,亟需分析评估现有相关政策的优势与不足.运用文本挖掘法与内容分析法对所选取的国家级、市级、校级10项政策样本进行词频统计与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文件进行评价,计算每项政策的PMC指数,绘制PMC曲面图.评价结果显示2项政策获"良好"等级,8项政策获"合格"等级,我国高校数据安全治理政策整体上较为合理,政策视角全面、重点突出、内容规范,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因此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第一,锚定政策目标,以社会需求统筹制度与实践的牵引发展.第二,联动政策主体,以产教融合协调内部与外部的交互合作.第三,延长政策时效,以前瞻视角维持当下与未来的动态平衡.第四,强化政策保障,以激励机制重塑权力与责任的对立冲突.

    数据安全高校治理数据治理政策评价PMC指数模型

    "养儿啃老"抑或"养儿啃小":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视角转换——基于西部两省的多个案研究

    马光选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研究的向度主要集中在子代对父代的"啃老"问题上,而父代对子代的"啃小"甚至"坑小"问题却被长期遮蔽和忽视.为了实现农村"代际互动"研究视角从"单向度"走向"双向度",基于西部地区Y和S两个省的多个案研究,引入宏观层面"国家—家庭"互嵌和微观层面"个体策略主义"等分析框架,发现如果将"啃老"看作是子代"向上"的代际索取过程,"啃小"则是父代"向下"对子代的反向代际索取过程,是农村家庭内部父代面对现代化高风险局面的风险转嫁行为,具体表现为父代对子代的权利剥夺、责任剥夺和人身剥夺等过程,这种家庭的"个体策略"过程内嵌于整个国家的后发现代化实践之中,其行为逻辑与中国社会非均衡性现代化的"国家策略"存在明显的"共生关系".在社会结构从非均衡走向均衡化、城乡二元对立走向城乡融合的进程中,将"啃小"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对于有效化解农村社会风险、平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养儿啃小养儿啃老代际关系策略主义风险对冲农村家庭

    信息经济学视域下中国职业年金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陈姗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公共养老金的支出飙升,老龄化社会下的政府面临巨大的挑战,各国陆续推出职业年金制度,引入雇主、雇员等主体分担养老金风险.我国相继推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两项制度,以责任共担机制应对老龄化风险.囿于监管政策迟滞、流程办法缺失、内在动力不足等原因,职业年金治理结构亟待优化.以信息经济学视角切入,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职业年金治理结构存在的信息效率、参与约束、激励相容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信息效率、科学设置激励措施、加强监督体系等对策有利于职业年金治理结构的优化.通过优化职业年金方案设计,增强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从机制设计方面推动代理人实施完美的代理行为,才能确保职业年金的治理符合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要求.职业年金治理结构的优化可以提升制度的吸引力和效率,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职业年金委托代理治理结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参与约束激励相容

    名师工作室知识共享的共生逻辑与运演路径研究

    张姝王尧萱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共享是提升教师之间知识流动和创新的有效途径,梳理知识共享演进路径,提出一种名师工作室知识共享演进阶段分析的适用框架,对于透视名师工作室知识共享过程的"黑箱",厘清其知识共享现状,规划其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共生理论的视域下,以共生模式的进化映射知识共享过程的演进,从知识组织程度和教师合作水平两个维度构建名师工作室知识共享演进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W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知识共享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名师工作室知识共享的演进路径,沿知识"松散—聚合—整合—系统化"的组织程度和教师间"探索—配合—协同—共进化"的合作行为两个方向发展.为促进名师工作室知识由分散、无序到统一、有序,教师合作由浅层、不稳定到深度、持续的转化,应构建信任机制,加强教师知识共享意愿;塑造共同愿景,提升教师对合作价值的感知;完善共享制度,保障知识共享的有序进行;营造共生文化,促使知识共享的良性循环.

    名师工作室共生理论知识共享演进路径教师交互专业发展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大学学科融合:生成逻辑、应然特质及实践路径

    周谧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知识创新模式的重大转变,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传统学科发展面临深刻危机,学科壁垒不仅限制了大学的知识创新,也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从生成逻辑的维度审视,学科发展走向融合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学科之间的边界交叉、学科之间的思维互鉴是学科融合的内在动力.从应然特质的角度考察,新质生产力、知识创新和学科融合三者的紧密关联,共同塑造了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学科融合特质,即学科融合的前瞻性、高度跨学科性、高效协同性.学科融合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深入探讨大学学科融合的生成逻辑、应然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以前瞻性为导向、构建学科融合群,以高度跨学科为主线、畅通学科融合链,以高效协同为目标、强化学科融合力的路径选择,为推动大学学科融合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大学学科学科融合知识创新跨学科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的青年发展问题及其治理——基于C市Q区的调查分析

    刘鑫张玉娟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青年群体需求与青年的全面发展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有研究还缺乏必要的实证调研分析和地方局部经验总结,以指导更大范围的决策与实践.本研究选取C市Q区青年发展型试点县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局部到一般,深入剖析区内青年发展的现状、需求及问题根源.建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质量、心理健康、婚姻交友、就业发展、文化消费和城市建设、社会融入、政策环境、青年权益、交流意愿及幸福观等11个维度的地方青年发展总体画像维度体系,并据此搜集与分析数据,重点提炼出青年在就业、城市建设和住房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并探讨其成因.针对青年发展涉及的核心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强化政策顶层规划,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与规划体系;二是提升青年就业吸引力,通过优化产业形态与提供精准就业支持;三是优化青年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政务与公共文化服务,增强青年归属感与价值认同.上述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对我国其他地区优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作好青年发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群体青年发展社会调查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