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孙欣

双月刊

1005-1678

shyw1976@hotmail.com

025-58588537

21003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北路9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中国生药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的毒理、药理、药分和药动学: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制、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及对药物性能、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专题论述。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药理、毒理、药动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的分析

    吴静成吕兴正雷雅静周婕...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进行分析,加深对其的了解,为使用该数据库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将OMIM数据库中19414个遗传表型所对应的基因变异与1000 Genome Project,GO-ESP,ExAC等人类基因组或外显子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这些基因变异在各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对其进行统计学生物学分析.结果 19414个基因变异中,大约97.5%的基因变异的突变频率不高于1%,为罕见突变,320个基因变异的突变频率在3个数据库中均大于1%,为可信度较高的常见突变;19414个基因变异对应的表型中,127个表型为polymorphism,584个表型为susceptibility,而在320(1.6%)个常见突变对应的表型中有62个polymorphism,88个susceptibility,分别占48.8%和15.1%.结论 OMIM中大部分基因变异为罕见突变;polymorphism和susceptibility在常见突变对应的表型中富集,在突变频率为10%~100%的变异中富集程度更高.

    单基因遗传病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基因型与表型相互关系罕见突变基因频率

    庆大霉素/壳聚糖局部注射微球给药系统的特性及细胞毒性研究

    庞昌伟于洪丽王永红秦梦...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用于局部注射的庆大霉素/壳聚糖微球给药系统,评价其理化特性及细胞毒性.方法 以庆大霉素为模型药物,壳聚糖为载体,磷脂、羟丙基-β-环糊精为辅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庆大霉素/壳聚糖/磷脂/羟丙基-β-环糊精局部注射微球,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衍射分析(XRD)、动态膜透析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等考察微球理化特性及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A、B、C、D、E5种壳聚糖微球,其产率、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4.38%~46.94%、10.20%~18.67%、61.20%~74.72%,电镜结果显示微球A、B、C成球性差,微球间粘连严重,微球D、E成球形,表面有褶皱,粒径较均匀,粒径在0.5~3μm之间,无粘连;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药物已包封在微球中;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微球D缓释效果较好,24 h累计释放量为83.32%.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浓度达到400μg/mL时,微球D的细胞相对增值率仍高于80%,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结论 微球D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缓释作用,生物相容性好,有望成为前列腺局部给药的良好载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局部治疗庆大霉素壳聚糖微球喷雾干燥法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李晶晶陈飞飞宋丽艳朱建华...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主要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对有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兴趣.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与开发,以期发现具有更好疗效的化合物.此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也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对最近5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展望.

    青蒿素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酵母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于明秀王凤山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酵母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很多,主要有酸法、碱法、酸碱结合法、碱-酶法、自溶-酶-碱法、诱导自溶-碱法、微波辅助-碱-酶法、自溶超声波耦合法、酶法等.对β-葡聚糖的生物学活性亦有较多研究,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降血脂、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的活性.酵母β-葡聚糖在动物养殖业、食品工业、化妆品行业均有应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酵母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及β-葡聚糖的活性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综述发现,寻求高效、快捷、无污染的酵母β-葡聚糖提取方法是研究的热点,酵母β-葡聚糖作为一种良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在未来的食品与化妆品行业中会有更多的应用.

    酵母β-1,3-葡聚糖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应用

    抗肿瘤干细胞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李娇汤华庄春林孙鹏...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侵袭、转移、复发及耐药的关键因素,寻找新型抗肿瘤干细胞药用活性物质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来抗肿瘤干细胞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肿瘤干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活性物质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徐建如曹丝雨薇江明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病原体侵袭机体,经由机体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炎症系统、凝血系统等多系统损伤,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乃至死亡.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AKI的新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钙卫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肾损伤分子-1和富含半胱氨酸61等.这些标志物早期出现在血或尿中,具有非创伤性和敏感性等特征.

    急性肾损伤脓毒症生物学标记钙卫蛋白白细胞介素-18

    隐丹参酮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冯金红郑婷侯召华吕翠...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抗血管生成的活性机制,为隐丹参酮治疗肿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肺癌细胞株A549、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透明卵巢癌ES-2细胞5种肿瘤细胞.将不同浓度梯度的隐丹参酮(200、40、8、1.6、0.32μg/mL)分别与5种肿瘤细胞共培养48 h,采用MTT实验评价隐丹参酮的抗肿瘤活性.选取在抗肿瘤活性最强的细胞,采用流式分析其细胞周期的转变,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评价隐丹参酮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及其对磷酸化的VEGFR1、VEGFR2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 在5种肿瘤细胞中,隐丹参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抗肿瘤活性最强.细胞周期分析的结果显示隐丹参酮主要能阻断MDA-MB-231细胞于G0/G1期,隐丹参酮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P<0.01),且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下,其抑制侵袭的能力呈浓度依赖性(P<0.01).隐丹参酮能抑制血管生成,此外隐丹参酮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R1、VEGFR2的磷酸化水平.特别是在10μM和20μM浓度下,其抑制活性更为显著.结论 隐丹参酮具有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的活性,可望成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隐丹参酮抗肿瘤抗血管生成

    运用SwissDock预测黄芩素与BMP受体蛋白的对接构象

    唐爽捷饶丽陈珺卢丽...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实例详述SwissDock系统在蛋白质-小分子对接预测中的应用,为科研工作者运用此系统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素(小分子)与BMPII型受体(靶蛋白)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SwissDock系统的相关操作,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SwissDock系统预测结果显示黄芩素与BMPII型受体相对接的氨基酸残基是第338位天冬酰胺(ASN338),而黄芩素与ASN338之间的距离为3.5?,对接模型G=-13.17 kcal/mol.结论SwissDock系统能帮助使用者提交对接物及检索小分子与靶蛋白预测复合物的三维构象,其操作界面简单、人机交互性强,是对原子尺度的分子识别过程开展研究的有力工具.

    SwissDock蛋白质-小分子对接预测黄芩素BMPII型受体

    木犀草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肖婷婷帕力达·克立木余丹
    37-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以及木犀草素高、低2个剂量组,其中高剂量给予50 mg/kg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给予10 mg/kg的木犀草素.连续给药7 d,在末次给药1 h后,对颈总动脉进行结扎处理以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IL-10、IL-1β和TNF-α含量,利用TTC染色法对各组大鼠脑梗死百分比进行测定并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BrdU+和Nestin+的数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能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降低大鼠脑梗死百分比(P<0.05);同时木犀草素能够大幅降低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提高脑组织中IL-10的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大鼠脑组织中BrdU+和Nestin+的数量(P<0.05).结论 木犀草能够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程度,同时还能够提高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含量.

    木犀草素脑缺血再灌注自体神经干细胞

    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及MMP-9表达的作用研究

    曹立军朱泽萌王进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干预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海马区形态功能学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变化,探讨UTI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MMP-9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UTT进行干预,于脑缺血再灌注24 h对大鼠海马进行尼氏染色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缺血脑组织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UTI可显著降低损伤脑组织中MMP-9免疫反应的校正光密度值(COD),改善保护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功能.结论 UTI能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抑制MMP-9的表达.

    乌司他丁再灌注损伤海马MM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