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孙欣

双月刊

1005-1678

shyw1976@hotmail.com

025-58588537

21003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北路9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中国生药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的毒理、药理、药分和药动学: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制、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及对药物性能、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专题论述。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药理、毒理、药动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抑郁药联合α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徐啸满立波李贵忠
    391-392,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联合α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α受体阻滞剂联合维生素C治疗,研究组采用抗抑郁药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SDS评分,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NIH-CPSI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1.1%),抑郁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药联合α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并使其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抗抑郁药α受体阻滞剂慢性前列腺炎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飞燕韦静
    393-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采用SF-36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49/60),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可提高疗效,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干预含铋剂四联疗法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生活质量预后

    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长亮王春丹
    396-39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MDR感染分别纳入MDR感染组和非MDR感染组,每组各85例.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MDR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患者吸烟、合并COPD、昏迷、脑出血、咳呛、咳嗽反射差、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留置胃管、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5 d与MDR感染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COPD、昏迷、气管插管、脑出血、2种以上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是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MDR感染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相关,合并COPD、昏迷、气管插管、脑出血、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脑卒中多重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双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分析

    赵然刘莉
    398-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双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诊的7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心理疏导.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分别为(9.16±0.73)分、(25.42±2.00)分,均优于对照组(12.59±1.05)分、(20.73±2.16)分,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和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分别为(80.86±3.29)分、(13.70±1.53)分,均优于对照组(71.53±3.75)分、(18.53±1.99)分,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为18.42%,略高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疏导联合早期双抗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有积极意义.

    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心理疏导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造影中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血肌酐、血尿素及肾功能的影响

    王萍段鲁勤王霞
    401-402,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血管造影对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6年 5月收治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脑血管、双肾动脉造影,检测造影术前3 d和造影术后不同时间血肌酐、尿素变化,并测定肾功能变化.结果 100例患者,12例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为12.0%.造影剂肾病组患者糖尿病比例、肾功能不全比例、重度肾动脉狭窄比例显著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P<0.05).造影剂肾病组造影1 d、造影2 d血尿素、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显著提高(P<0.05),到造影6 d逐渐恢复正常,非造影剂肾病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糖尿病(OR=6.973)、肾动脉重度狭窄(OR=4.286)、肾功能不全(OR=7.680)是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使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血管造影比较安全,糖尿病、肾功能不断患者需要注意肾功能指标变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造影血肌酐肾功能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现状调查与研究

    黄丽君郑丽贞
    403-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现状,提高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门诊以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734张,结合《药理学》、《临床用药须知》以及药品说明书对这些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抗菌药名称,联合用药方式、类型、疗程、合理性等方面情况.结果 使用抗菌素处方占总处方量45.44%,其中抗菌药物联合用药76.65%,以注射剂型和注射剂型联合形式最多41.72%;口服剂型和口服剂型联合用药21.19%.联合青霉素用药比例最高43.54%,之后是头孢类27.81%.合理配伍处方86.92%,处方配伍不合理13.08%.在不合理配伍处方中,大部分为药效学配伍禁忌82.28%.结论 当前本院抗菌素药物使用情况逐渐趋于规范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药物联合用药适应证,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使用药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现状调查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李海燕倪步烤
    406-407,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的119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另增加一组为健康体检者将其数据进行比对,实验组进行药物和心理干预的双重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实际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多表现为紧张、失眠、焦虑心境、肌肉系统症状等,与健康体检者组差距显著.另外,慢性荨麻诊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数据为(1.43±1.62);对照组数据为(2.67±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53%和79.6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方案相比于单一的药物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结合实际情况推广在临床上使用.

    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慢性荨麻疹

    尿液检验中尿常规和尿沉渣的应用研究

    邵雷樟
    408-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尿液检验中尿常规和尿沉渣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尿液检验的患者80例,依据检测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尿常规组(n=40)和尿沉渣组(n=40),对2组患者的取样时间、留取标本时间、获取结果时间、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管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取样时间、留取标本时间、获取结果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常规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管型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5.0%、20.0%、22.5%、27.5%、25.0%,尿沉渣组分别为15.0%、20.0%、25.0%、30.0%、27.5%.2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管型检测阳性率、阴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管型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5.0%、17.5%、22.5%、25.0%、22.5%,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2.5%、77.5%、72.5%、72.5%、70.0%,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5%、95.0%、95.0%、97.5%、92.5%.结论 尿液检验中尿常规和尿沉渣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升检测准确率.

    尿液检验尿常规尿沉渣关系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缓释顺铂瘤体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柳维正张献南
    41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缓释顺铂瘤体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对照组进行诺维本加顺铂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缓释顺铂瘤体内植入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标准.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无效例数为8例,有效例数为32例,治疗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无效例数32例,有效例数为8例.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7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60.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缓释顺铂瘤体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较好,在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具有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CT引导经皮穿刺缓释顺铂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宫颈渗液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杨平安王茹娟
    413-414,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渗液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Cells Free Ferrous Protoporphyrin,FH)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宁夏中卫市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368例女性的临床资料,分为宫颈正常组(n=210),宫颈癌前病变组(n=130)、宫颈癌组(n=28).均对其进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FH检测,观察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和比较,在对正常宫颈进行检测时,FH检测的假阳性率为19.05%,显著高于TCT检测的4.76%(P<0.05);在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检测时,FH检测的检出率为86.15%,低于TCT检测的86.92%,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不断提高,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情况;在对宫颈癌进行检测时,FH检测的阳性率为96.43%,高于TCT检测的92.86%,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比较,FH检测在对正常宫颈的检测效果相对较差,但在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检测方面与TCT检测基本一致,因此,FH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宫颈渗液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宫颈癌筛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