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通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通信
中国新通信

晋岚

半月刊

1673-4866

telenews@126.com

010-62378496 5166628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去北土城西路16号友城大厦231室

中国新通信/Journal China New Telecommunications
查看更多>>《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中国新通信》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期刊,原《中国数据通信》(月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2005年被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期刊,于2006年1月改名为《中国新通信》(半月刊)。办刊宗旨:以飞速发展的新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结合信息通信市场、业务和技术,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的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交流实用技术和经验,普及新技术新业务知识及使用知识,全面跟踪和报道新信息通信的最新态势。读者对象:从事信息通信工作的技术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人员,有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和科研开放人员。本刊特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技术性。覆盖范围:电信、电子、广电、交通、铁路、石油、电力、矿业、教育、金融和部 队、政府机关等相关信息通信部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陈金宏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在特殊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对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其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关键知识点,实现高效学习。鉴于此,本研究对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推动特殊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

    刘永莉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入各种信息化软件和工具,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模式

    挑战与创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杨雨星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和机遇。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应用已经嵌入到了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想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站稳互联网阵地。交互式教育关系的改变和创新型教学工具的运用,不断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形式。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如何打造融合新媒体特点和思政规律的微信平台,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工处微信公众平台"南特学子"的研究,提出从微信公众号的形象风格、运营技术、育人效果等三方面进一步探索打造的方法,以期以其为网络阵地,不断开拓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化时代高校课堂思政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赵铮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政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构建方法以及实施路径,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估与反馈机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思政教学的影响,探讨了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策略,并展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本文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应对现代教育的需求和挑战。

    信息化时代高效课堂思政立体化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助力高校思政第二课堂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王译鹤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外的重要育人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因此,在分析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信息技术助力高校开展思政第二课堂的意义,提出明确角色定位、创新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环境、形成多方合力的实现路径,旨在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政第二课堂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高校第二课堂思政教育

    数字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研究

    王艺霏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数字融合背景下的互联网"原住民",肩负着推动国家数字化发展的重担。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数字素养,成为高校目前亟须解决的重点话题。数字素养包含了知识、技能、特质、态度、伦理等诸多方面。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加强对数字技能型人才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数字融合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

    互联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沈颖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同时也带来网络成瘾、信息过载、虚拟与现实界限模糊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如利用互联网普及相关知识,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水平、融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通过实施以上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班级管理优化实践研究

    朱军琴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开始在教育教学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为班级管理引入新活力,提升了教学效果与班级管理质量。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结合,能摒弃传统管理方法,优化管理策略,让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实现最佳融合,提高管理的连续性与有效性,真正实现为学生创造高效学习环境的管理目标。对信息化环境下班级管理优化实践进行探索,旨在利用信息化方法让班主任能全方位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班级环境,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信息化环境初中班级管理优化实践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刘丽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个性化学习、智能工具的应用、专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培训体系的构建,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本文将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现状、挑战及提升路径等方面,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供相关教师参考。

    人工智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张麟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幼儿劳动教育模式,发现信息技术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有助于个性化教学和实时反馈,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信息技术幼儿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