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物与营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许世卫

月刊

1006-9577

foodandn@263.net

010-82109761

100081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食物与营养/Journal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及时报导国家新出台的食物与营养方针、政现、法规、标准;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互联网的中国膳食信息数据库构建研究

    兰雨姗孙良龙徐晓巍郭臻...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互联网数据、膳食营养相关书籍等构建中国膳食信息数据库,建立膳食信息表达模型,为膳食计算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依据美食杰网站、百度搜索引擎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对1 286种菜品的烹饪方式、口味、膳食分类、菜系、菜品类别、膳食图像、菜品名称同义词7类膳食相关信息进行确定和统一,利用MySQL数据库对膳食信息进行定义和组织。结果:定义了膳食信息表、烹饪方式表、口味表、膳食分类表、菜品类别表等9种膳食信息表,并依据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膳食信息数据库Miningfood-1286。结论:Miningfood-1286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膳食信息资源和结构化数据,扩展了膳食信息类型,有助于充分地挖掘膳食背后隐藏的各类信息,解决膳食图像自动识别的问题,可为后续膳食营养计算研究提供支持。

    膳食营养膳食数据库信息整合

    西藏居民膳食营养面临的问题与改善路径研究

    黄泽颖唐振闯黄家章程广燕...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西藏膳食现状与营养健康问题。方法:基于典型调查、文献查阅以及已有数据梳理。结果:男性居民的日均蔬果、红肉、食盐及烹调油的摄入量均高于女性;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日均蔬果摄入量较低,而食盐与烹调油摄入量较高;西藏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蔬果摄入量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推荐摄入量,但畜肉、钠盐的摄入量超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营养相关疾病发生风险较高。结论:改变西藏居民膳食营养应从供需两端发力,制定高原特色健康膳食模式、探索特殊人群营养干预方式以及保障营养优质食物供给,并通过人才、资金、科技推动改善项目长期有效实施。

    膳食营养高原膳食改善路径西藏

    我国青稞产业经济分析

    韩昕丽梁丹辉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青稞是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是藏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更是一种地域标志和民族文化,在地区农业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推动青稞产业发展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助推藏区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青海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以及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数据,从生产、价格、消费和贸易4个方面剖析青稞产业经济的现状、问题。结果: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青稞生产国,但科技投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配套设施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缺乏,产品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青稞产业向纵深发展。结论:基于青稞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精深加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各类园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青稞产业的长效机制。

    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长效机制

    《麦片》(QB/T 2762-2023)行业标准解读

    高鹏李洋屠振华康颖...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全面规范麦片产业发展,2023年4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QB/T2762-2023《麦片》行业标准,并于2023年11月1日实施。方法:从该标准修订的背景、标准技术内容、标准修订前后的主要变化、标准发布实施的影响3个方面,对该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旨在进一步宣贯此标准。结果:2023版麦片标准包含术语与定义、分类、原料要求、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特别是根据麦片产品特点增加了总膳食纤维这个营养指标,可引导行业企业生产更健康的食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结论:2023版麦片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实现产品质量的要求的标准化,促进我国麦片行业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

    麦片复合麦片全谷物全谷物麦片

    东紫苏总黄酮提取、纯化及活性初探

    张梦媛王润圆刘晓颖段雨...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东紫苏总黄酮提取、纯化最佳工艺及其活性进行探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到东紫苏总黄酮纯化工艺,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衰老细胞阳性率,SOD活性实验和ABTS实验检测东紫苏总黄酮抗氧化活性,MTT法检测其对HCT116、A549两种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东紫苏初提物总黄酮含量为19。375 mg/g,AB-8最适合用于东紫苏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其静态吸附-解析最优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1。5mg/mL、pH5、吸附6h,解析采用70%酸化乙醇(pH5),时间2h,纯度由46。67%提高至81。62%;动态吸附-解析最适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流速2mL/min、洗脱液流速1 mL/min,80mL即可洗脱,纯度提高至80。33%。抗氧化活性:0。25 mg/mL总黄酮溶液处理组较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衰老细胞阳性率降低(P<0。01),东紫苏总黄酮对ABTS自由基清除IC50为0。484 4 mg/mL,维生素C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0。154 5mg/mL。0。5 mg/mL、1 mg/mL处理组SOD活性较损伤组高(P<0。001)。抗肿瘤活性:东紫苏总黄酮对HCT116和A549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0。848 6mg/mL和0。7708 mg/mL,表明东紫苏总黄酮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有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结论:利用最佳提取、纯化得到的东紫苏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

    东紫苏总黄酮纯化抗氧化抗肿瘤

    美国营养项目对中国大豆消费的启示

    王禹李干琼许世卫张永恩...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中国大豆产业支持主要集中在生产端,消费端缺乏项目支持,而当前国内大豆产业问题的解决,既要靠提升国内大豆产能,更重要的是优化大豆消费结构,提升国产大豆消费需求。方法:通过研究美国大豆产业支持政策,从政策目标、支出情况、执行情况、执行效果等不同角度揭示了作为美国农业支持支柱项目—营养项目在保障国民营养供应、饥饿改善和健康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对美国经济和工人就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果:与美国营养项目支持相比,以豆制品消费为桥梁的国产大豆消费长效稳定机制还未建立,大豆消费支持项目可为低收入、儿童、学生等特殊人群营养健康提供保障,对于当前提升大豆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大豆加工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实现大豆消费和生产双赢具有积极作用。结论:建议通过尽快建立保障特殊人群豆制品需求的长短期机制,通过提升国产大豆消费,促进国内大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农业项目支持政策营养项目消费结构消费补贴大豆消费

    燕窝及其提取物对皮肤状态的定性循证研究

    申贵元张娜林咏惟周淑益...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食用燕窝及其提取物对皮肤状态的影响。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自2012年1月-2022年9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SYRCLE动物实验风险评估工具对人群研究、动物实验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体外实验探讨可能作用机制。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3篇为动物实验、4篇为体外实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食用燕窝有助于提高皮肤含水量,减轻皮肤光老化和炎症水平,其提取物有助于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以及皮肤美白等。结论:目前研究结果提示,食用燕窝及其提取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在紫外线暴露下的损伤,还能抑制黑色素的产生,促进皮肤美白,有助于促进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减少皮肤损伤。因此,适当摄入燕窝有助于皮肤状态的改善。但目前人群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食用燕窝燕窝提取物皮肤状态证据评价

    乳源生物活性肽在炎症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

    邹汶蓉殷新坤姚磊孙卓...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述乳源生物活性肽在炎症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方法:总结与乳源生物活性肽相关的综述及研究性论文等。结果:乳源生物活性肽可以通过调节炎症介质释放,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等来发挥炎症调节作用。结论:乳源生物活性肽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在炎症调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乳源活性肽抗炎机制活性评价前景

    营养包与6~24月龄婴幼儿Hb水平和贫血率的阈值效应关系研究

    冯静刘婷婷霍军生卓勤...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包(Ying Yang Bao,YYB)服用时长和频率与6~24月龄婴幼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和贫血率之间的阈值效应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于早期儿童营养包干预长期营养健康作用评估项目。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的组间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检验YYB服用时长和频率与儿童血红蛋白(Hb)水平和贫血率之间的非线性趋势,探索可能存在的阈值效应关系。结果:YYB服用时长与Hb水平和贫血率的非线性趋势检验P值分别为0。665和0。211,服用频率与Hb水平和贫血率的非线性趋势检验P值分别为0。110和0。157。YYB服用时长达到8。68个月时,Hb水平变化的斜率β=0,贫血发生风险的OR=1;YYB服用频率达5。6袋/周时,Hb水平变化的斜率β=0,服用频率达4。6袋/周时,贫血发生风险的OR=1。结论:YYB服用时长和频率与6~24月龄婴幼儿Hb水平和贫血率之间存在线性关联;改善Hb水平和贫血率的最低有效时长约为8。6个月,最低有效频率约为5~6袋/周。

    营养包Hb水平和贫血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阈值效应关系

    0~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蕊吴丹张丹娣麻微微...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出生的857例婴儿在0~6月龄喂养方式的随访,探索6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研究对象进行纵向随访12个月,随访主要收集0~6月龄期间的婴儿喂养方式和12月龄以内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Anthro软件计算年龄别体重评价、年龄别身长评价和年龄别体重别身长评价,通过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x2检验以及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和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持续6月龄纯母乳喂养组婴儿6月龄和9月龄的体重评价和身长评价及12月龄的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长别体重评价为正常发育的比例均高于6月龄内部分母乳喂养和纯人工喂养组的婴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孕周、孕妇年龄、婴儿性别、分娩方式、婴儿出生体重以及出生身长等混杂因素后发现,0~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是婴儿12月龄时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持续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方式将影响婴儿在6月龄、9月龄、12月龄时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医生应倡导母亲在婴儿6月龄内尽可能持续完全母乳喂养,以保证婴儿的生长发育。

    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Z评分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