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物与营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许世卫

月刊

1006-9577

foodandn@263.net

010-82109761

100081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食物与营养/Journal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及时报导国家新出台的食物与营养方针、政现、法规、标准;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酵乳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许文君栾庆刚张新范荣波...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发酵乳中生物活性肽的活性功能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功能性发酵乳制品的制备和利用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发酵乳中生物活性肽的产生、分类和主要功能等内容进行归纳及总结.结果:发酵乳是原料乳在乳酸菌或其他菌株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发酵制成的乳制品,其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血栓、降低血压、抗肿瘤、抗菌等功能作用的生物活性肽.结论:发酵乳中的生物活性肽基于氨基酸组成和序列,其可以发挥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降压、抗氧化、抗血栓、免疫调节等.

    发酵乳生物活性肽抗氧化降血压抗菌

    绿茶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夏曼李领李文林川...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绿茶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采用RevMan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样本量(病例/对照)共有4259/45 141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绿茶摄入是口腔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86,95%CI=(0.78,0.94),P=0.002];摄入量≥500 mL[OR=0.67,95%CI=(0.56,0.80),P<0.000 1]、年限≥20年[OR=0.56,95%CI=(0.42,0.77),P=0.000 3]、浓度适中[OR=0.58,95%CI=(0.48,0.69),P<0.000 01]、温茶[OR=0.40,95%CI=(0.29,0.53),P<0.000 01]是口腔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牛奶与绿茶的饮用呈协同保护作用[OR=0.44,95%CI=(0.35,0.56),P<0.00001].结论:绿茶摄入是口腔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牛奶的饮用可与绿茶呈协同作用;建议坚持长期饮茶,每天绿茶摄入量≥500mL,注意浓度、温度适宜.

    绿茶口腔癌病例对照研究风险因素Meta分析

    上海地区素食人群血清ω-3脂肪酸水平分析

    吴瑞臻陆欣童王筱笛宋芳芳...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素食人群血清ω-3脂肪酸的水平以及与杂食人群的差异.方法:于上海市区招募愿接受调查的成年健康素食者222名及同性别同年龄杂食者222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血清ω-3脂肪酸的含量,包括α-亚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用非参数检验比较素食人群与杂食人群血清ω-3脂肪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虽然素食人群血清ω-3脂肪酸总量(μmol/L)与杂食人群无显著差异(21.26vs 21.04,P=0.321),但素食人群血清ALA含量(μmol/L)显著高于杂食人群(15.05 vs 11.25,P=0.000),素食人群血清DHA、血清EPA(μmol/L)均显著低于杂食人群[(2.87vs 5.92,P=o.000)、(0.73 vs0.98,P=0.000)].素食人群中,全素人群血清DHA含量(μmol/L)显著低于奶蛋素人群(2.17 vs 3.10,P=0.000).素食时长≥5年人群的血清DHA含量(μmol/L)显著低于素食时长<5年人群(2.59 vs 3.12,P=0.007).结论:受调查的素食人群血清ω-3脂肪酸总量与杂食人群相当,虽然血清DHA和EPA含量较杂食人群低,但血清ALA含量较杂食人群高.

    素食血清ω-3脂肪酸DHAEPA

    基于NRS 2002评分的营养管理模式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蒋欢赵中李建平谢云亮...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NRS2002评分的营养管理模式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营养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NRS2002评分的综合性营养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1月后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及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营养管理后,2组患者血清营养指标均较前改善,而基于NRS2002指导下的营养管理模式较常规营养管理模式对患者血清 ALB[(35.48±1.80)vs(33.27±1.98)g/L)、PA[(215.83±22.35)vs(194.72±21.57)mg/L]及HGB[(110.56±7.21)vs(104.61±6.68)g/L]增高水平更高,均有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60.87%,显著高于对照组(34.78%,x2=6.273,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vs 34.78%,x2=5.974,P<0.05).结论:基于NRS2002评分的营养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NRS2002脑梗死吞咽障碍营养管理模式

    膳食炎症指数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的关联

    侯兰兰杨勇王万亮彭红伟...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的关联.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本院确诊为非萎缩性胃炎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一步依据胃窦、胃体不同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比各组DII、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观察组DII及炎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窦不同萎缩程度中,轻度组19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13例,胃体不同萎缩程度中,轻度组18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0例,重度组DII、炎症水平均最高,中度组均次之,轻度组均最低;DII与患者炎症(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模型B中,与低促炎类饮食比较,高促炎类饮食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风险增加1.57倍(OR为2.57,95%CI:1.14~5.73),线性趋势检验显示,DII越高,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程度风险越大(P=0.035).结论:促炎饮食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病变程度和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合理减少促炎类食物的摄入对降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风险可能有益.

    慢性萎缩性胃炎膳食炎症指数促炎饮食抗炎饮食炎症反应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苏丽萍袁菱吴敏陆芬...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AMI合并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入组者均给予利尿剂扩血管、强心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9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EN,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心功能、并发症及炎性因子.结果:干预后ALB、Hb水平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CO、LVEF及SV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CRP、IGF-1、IL-6水平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BNP水平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5.12%低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AMI合并心衰应用早期EN,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心功能改善,并减轻炎症损伤,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心力衰竭早期肠内营养急性心肌梗死营养状况低钠血症心功能

    燕之屋|创新研发双驱动,重任在肩当笃行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