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洲猪瘟病毒DP71L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李志煜马旭升马永华郑海学...
    1216-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DP71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SFV CN/GS/2018 DP71L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扩增DP71L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Western-blot进行鉴定,并以纯化出的重组DP71L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blot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重组DP71L蛋白以可溶物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间接ELISA测得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为1∶64 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DP71L蛋白.结论:成功地表达了DP71L重组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DP71L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非洲猪瘟DP71L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贵州蛋鸡源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Hexon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罗东还温贵兰邓乔木朱国强...
    1224-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反应原性良好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血清学诊断抗原,本试验从在鸡肝癌细胞(LMH)上接种培养的蛋鸡源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中扩增到Hexon基因,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它连接至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质粒pET-30a-Hexon,又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 toside,IPTG)诱导表达后纯化Hexon蛋白,进一步采用纯化后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Hexo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Hexon经电泳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蛋白Hexon以包涵体的形式被成功表达,分子质量约37 ku;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到LMH中的Hexon蛋白表达,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Hexo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2 048 000.本研究为建立FAdV-4血清学诊断技术、防控该疾病、摸索Hexon蛋白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研制亚单位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血清4型禽腺病毒Hexon蛋白多克隆抗体

    一起牛呼吸道综合征病原分析和鉴定

    刘永杰颜新敏刘萍张伟...
    1232-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呼吸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由多种病原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多症状疾病,给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2023年3月陕西某肉牛场暴发BRDC,为了解造成此次病情的病原,采集4份发病牛的鼻腔深部棉拭子和4份病死牛组织样品,采用qPCR和RT-qPCR方法,分别对样品进行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牛副流感病毒 3 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ultocida)、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aemolytica)、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A.pyogenes)、昏睡嗜血杆菌(Histophilus somn us,H.somn us)共 9 种 BRDC 相关病原开展核酸检测.结果显示,M.bovis、P.multocida和H.somnus阳性率均为75%、M.haemolytica阳性率为50%、A.pyogenes阳性率为62%、BCoV阳性率为25%,证实该场BRDC病情由以上6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获得1株溶血曼氏杆菌和1株巴氏杆菌,并开展了药敏实验分析.研究结果为该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防控和针对性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检测混合感染病原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蒙古马胃蝇蛆病的组织损伤研究与虫体鉴定

    董俊斌王文龙王金玲丁玉林...
    1240-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蒙古马马胃蝇蛆感染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感染虫体种类,2021年12月份在内蒙古和林和呼伦贝尔屠宰场各收集到9例感染马胃蝇蛆的蒙古马病料,对感染马的咽部、胃部、十二指肠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且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胃蝇第三龄幼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选取胃蝇第三龄幼虫,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XⅡ)基因.利用MEGA6.0软件对胃蝇COXⅡ基因和GenBank数据库中胃蝇科的其他种类同源序列进行Clustal W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感染马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咽部、胃部、十二指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增生性炎变化,黏膜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空泡化.咽部出现虫体肉芽肿,胃部出现蝇蛆损伤的炎性寄生灶.和林蒙古马马胃蝇的第三龄幼虫口脊骨的页部、伪头小刺特征与黑腹胃蝇幼虫的形态一致.呼伦贝尔蒙古马马胃蝇的第三龄幼虫口脊骨、棘刺特征和肠胃蝇相似.系统发育树表明,和林蒙古马马胃蝇与GenBank数据库中黑腹胃蝇聚在一起,而呼伦贝尔蒙古马马胃蝇单独成为1个分支,与其他胃蝇的遗传距离很大.所以和林蒙古马马胃蝇鉴定为黑腹胃蝇,呼伦贝尔蒙古马马胃蝇是基因变异较大的胃蝇变种.

    蒙古马马胃蝇蛆病理变化病原鉴定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构建及在中和试验中应用

    任晓祥刘立辉肖娜张帅...
    1248-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病毒血清中和抗体试验方法,减少传统病毒中和抗体试验的周期,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出能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伪狂犬gE基因缺失病毒PRV-△gE-AcGFP1.将其作为检测病毒,对gE抗体阴性血清进行病毒血清中和抗体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利用重组病毒测定中和抗体效价的结果与传统方法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PRV-gE-AcGFP1可作为攻击病毒用于血清中和抗体试验,为进行方便、准确、周期短的血清中和抗体试验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伪狂犬病病毒同源重组绿色荧光蛋白中和试验

    机械力转导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王常英张涛清郑海学伍国强...
    1253-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感受和传导机械力主要由LINC、Lamin A/C、Piezo1、TRPV4以及整合素等分子介导.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械力转导在免疫系统发育及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感染病原体以后,细胞免疫反应的激活、细胞因子的产生、代谢、增殖和运输都受到机械力转导的调控.本文就机械力转导对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免疫细胞功能调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总结.

    LINCLaminA/CPiezo1TRPV4免疫应答

    HIF-2α、LP及LEPR在不同年龄牦牛肺组织中的表达

    翟国亮崔燕余四九赵鹏飞...
    1259-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瘦素(LP)及其受体(LEPR)在不同年龄牦牛肺组织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在牦牛肺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和Western-blot法,对HIF-2α、LP及LEPR在不同年龄牦牛肺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进行探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F-2α主要表达在不同年龄牦牛肺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及伴行的肺动脉内皮;LP和LEPR表达部位相似,主要分布在不同年龄牦牛肺的各级支气管上皮、肺动脉内皮及肺泡上皮.qRT-PCR结果显示,HIF-2α基因在3日龄牦牛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6月龄、3岁和6岁的牦牛(P<0.05);LP基因在3日龄和6岁牦牛肺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6月龄的牦牛(P<0.05);LEPR基因在3日龄牦牛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6月龄、3岁和6岁的牦牛(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LP蛋白在3日龄牦牛肺中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牦牛(P<0.05);LEPR与HIF-2α蛋白在3日龄牦牛肺的表达显著高于6月龄和3岁牦牛的表达量(P<0.05),与6岁牦牛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HIF-2α、LP及LEPR在牦牛肺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低氧环境下牦牛肺的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牦牛瘦素(LP)瘦素受体(LEPR)低氧诱导因子(HIF-2α)

    响应曲面法优化党参多糖PLGA纳米颗粒的包封条件及其对RAW264.7的影响

    王涛伍智天许逸舟郭劲航...
    1267-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寻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加载对党参多糖(Codonopsis pilosula polysaccharide,CPP)结构特征和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党参多糖PLGA纳米颗粒(CPP-PLGA-NPs),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包封条件,通过透射电镜、Zeta电位与纳米粒度仪分析其结构,并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ELISA法测定CPP-PLGA-NPs和CPP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制得的纳米颗粒表面光滑、形态均匀、分散性良好、状态稳定、粒径小.最佳制备条件为:有机相与内水相之比为8.51,外水相与初乳比为7.12,F68的浓度为0.33%,PLGA的浓度为30 mg/mL,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为93.54%±0.56%.与空白组相比,CPP-PLGA-NPs和CPP都显著提高了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NO分泌量、CD40和CD86的表达量、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分泌量(P<0.05),在浓度为0.97 μg/mL时CPP-PLGA-NPs调控作用达到最高.结果表明,CPP-PLGA-NPs和CPP都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为党参多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党参多糖PLGA响应曲面法免疫调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兽医科学》编辑部卢曾军
    1277页

    IL-1β:炎症哨兵,感知病毒蛋白酶的入侵信号

    《中国兽医科学》编辑部李鑫
    12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