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路振富

月刊

1674-1595

zgsykq@163.com

024-23866526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CSTPCDCSCD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口腔科临床医生诊治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根管的机械预备与感染控制

    杨荣霖王华超薛明
    51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治疗的核心是感染控制。由于尚无研究表明根管内感染源可被彻底清除,因此根管预备的目标在于尽可能地去除感染源。感染控制的难点主要包括根管解剖系统的复杂性和根管内微生物种类及毒力的复杂性两方面。机械预备的物理切削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清除根管系统内的感染牙髓组织、感染牙本质及细菌生物膜,同时根管预备的最终形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冲洗、封药及充填的质量。文章旨在对根管内感染控制的难点、机械预备清理成形及其与冲洗、封药、充填的关系做一介绍,以便更好地控制根管感染,促进组织愈合,提高治疗成功率。

    根管机械预备感染控制镍钛器械清理成形冲洗充填

    根管被动超声冲洗技术及模式

    张瑷滢薛明
    518-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管冲洗被认为是根管清理和消毒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动能活化冲洗理论成为热点,其中被动超声冲洗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被动超声冲洗分为间断超声荡洗和连续超声冲洗两个模式。文章就被动超声冲洗的原理及两种模式做一介绍。

    被动超声冲洗连续超声冲洗间断超声荡洗生物膜牙本质碎屑

    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的热稳定性

    王华超杨荣霖薛明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管封闭剂对于严密充填根管壁与牙胶尖之间的缝隙、提高封闭性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根管封闭剂的选择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因其卓越的理化性能,逐渐成为临床上的主流选择。然而,随之而来如何更好地将这类封闭剂的优点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相结合,以提升治疗效果,成为了 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文章对比评估了不同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在加热条件下的理化性质改变,涵盖了固化时间、流动性、膜厚度等特性,旨在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医生在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时,能够更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提升根管治疗成功率。

    生物陶瓷热稳定性根管封闭剂根管充填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牙体疾病诊断及进展监测中的应用

    陈亦甫杰王祖华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牙体牙髓疾病的诊疗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近年来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不断进步,在牙体牙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日趋扩大,尤其是在一些牙体疾病的诊断和长期监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归纳并总结了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牙体疾病诊断及监测中的相关研究,概述了其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数字化技术口内扫描牙体疾病诊断监测

    种植修复中附着龈增宽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李少冰林佳婷庄纤纤
    53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义齿目前已成为修复缺失牙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种植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恢复缺失牙,对于软组织的美学要求也越来越高。牙齿缺失后,缺牙区软硬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附着龈作为保护牙周健康的重要组织,缺乏时会影响种植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严重者可导致种植失败。临床上常通过附着龈增宽术来解决附着龈不足等问题,但手术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影响附着龈增宽术的成功率。文章将对种植修复过程中附着龈增宽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如何处理和预防进行描述,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牙种植口腔软组织附着龈增宽术并发症

    种植体折断中央螺丝处理策略

    祝雨茜周毅
    537-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体中央螺丝折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机械并发症。文章就种植体中央螺丝折断的发生率、病因、临床处理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种植体中央螺丝折断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种植体中央螺丝机械并发症折断

    数字化微笑设计与美学预评估临时修复技术在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谢慧心张云张桂荣
    54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数字化微笑设计(DSD)与美学预评估临时修复(APT)技术制作的瓷贴面与常规方法制作的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修复二科行上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43例(90颗修复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2例,46颗修复体)与对照组(21例,44颗修复体)。研究组采用DSD结合APT制作瓷贴面修复上前牙,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制作瓷贴面修复上前牙。比较2组每单位修复体完成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分析患者满意度,采用改良粉白美学评分(PES/WES)体系评价患者牙齿、软组织的美学效果,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标准分析修复体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每单位修复体完成时间为(26。36±5。69)min,其短于对照组[(31。00±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14)。研究组患者对修复体外形、舒适度、微笑效果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对修复体颜色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2组各项WES、PE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2周,研究组WES中牙齿形态、边缘轮廓评分高于对照组,PES中牙龈缘水平、软组织轮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项目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USPHS评价结果显示,修复后2周,研究组基牙敏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修复体的完整性、边缘适合性、颜色匹配度、牙龈健康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6个月,2组修复体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DSD与APT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牙齿及软组织美学效果;与常规方法比较,其可缩短椅旁戴牙时间,降低牙体预备后的敏感度,并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数字化微笑设计美学预评估临时修复瓷贴面美学修复

    上中切牙间龈乳头影响因素的数字化测量分析

    韩浩孙玉辉赵卫芳朱娟芳...
    550-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字化方法探讨上中切牙的牙冠形态、牙龈厚度、空间因素(包括牙冠长度、牙冠宽长比、龈缘交角)与上中切牙间龈乳头高度的联系,为前牙种植修复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120例前牙区组织健康而后牙区需做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口内扫描信息和锥形束CT资料,利用3Shape TRIOS3进行口内扫描和锥形束CT数据的拟合配准,测量上中切牙龈缘下牙龈厚度,并利用Geomagic Control X 64软件,区分上中切牙牙冠形态,测量牙冠长度和宽度、龈缘交角、龈乳头高度和宽度。按照牙冠形态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尖圆形组、卵圆形组、方圆形组),对比3组的测量指标并分析研究对象的各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形态牙冠间的牙龈厚度、龈乳头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圆形组的牙龈厚度(龈缘下4 mm处)大于尖圆形组、卵圆形组,而龈乳头高度小于尖圆形组、卵圆形组;尖圆形组的牙龈厚度(龈缘下2 mm处)小于卵圆形组,而龈乳头高度则大于卵圆形组、方圆形组。方圆形组的龈缘交角、牙冠宽长比大于尖圆形组、卵圆形组,而牙冠长度小于尖圆形组、卵圆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冠长度与龈乳头高度呈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性,牙龈厚度、牙冠宽长比和龈缘交角与龈乳头高度呈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天然状态下,牙龈厚度与龈乳头高度之间的负相关性可能归因于牙龈厚度与牙冠形态、空间因素的联系,不同形态牙冠之间空间因素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形态牙冠的龈乳头高度之间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牙冠形态龈乳头高度牙龈厚度数字化测量空间因素

    基于锥形束CT的牙周健康人群上颌磨牙区腭侧牙槽嵴骨突测量分析

    杨欣潼古丽努尔·阿吾提
    557-56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锥形束CT测量分析牙周健康人群上颌磨牙区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放射科行锥形束CT检查的牙周健康患者295例。检查所有患者双侧上颌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腭侧存在牙槽嵴骨突情况,测量腭侧牙槽嵴骨突位置及其对应黏膜厚度,并进行民族、性别、年龄差异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区腭侧牙槽嵴骨突发生率为35。60%(105/295),上颌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发生率依次为5。08%(15/295)、30。17%(89/295)、10。50%(31/295)。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及不同性别患者相同牙位腭侧牙槽嵴骨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吾尔族患者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较汉族患者更远,男性患者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较女性更远,18~<30岁患者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处黏膜厚度大于>40~50岁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牙位的牙槽嵴骨突位置和黏膜厚度在不同民族、性别和年龄段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上颌磨牙区腭侧牙槽嵴骨突可发生在多个牙位且发生率较高。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位置可能受民族和性别影响,其黏膜厚度可能与年龄有关,在行软组织移植术前建议行详细的锥形束CT检查。

    腭侧黏膜腭侧牙槽嵴骨突上颌磨牙区锥形束CT

    三种材料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磨牙的临床效果研究

    刘方宇陈涓朱加林
    562-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3种材料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门诊部就诊的磨牙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者88例(患牙90颗),随机分为陶瓷组(IPS e。max CAD玻璃陶瓷嵌体修复,30例)、聚合瓷组(Ceramage聚合瓷嵌体修复,28例)和钛合金组(钛合金嵌体修复,30例),每组患牙各30颗。参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对3组嵌体修复后36个月的边缘密合性、修复体表面情况、继发龋、对颌牙磨耗、色泽协调性及邻接关系进行评价。比较3组各评价项目分级为优秀的嵌体占比差异及患者满意情况分布差异。结果 修复后36个月,3组各评价项目分级为优秀的占比均≥80%;3组在修复体表面情况和对颌牙磨耗项目分级为优秀的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发现,钛合金组修复体表面情况分级为优秀的占比明显高于陶瓷组和聚合瓷组,对颌牙磨耗分级为优秀的占比明显低于陶瓷组和聚合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陶瓷组患者24例满意,6例不满意;聚合瓷组患者23例满意,5例不满意;钛合金组患者24例满意,6例不满意;3组患者满意情况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6,P=0。972)。结论 3种嵌体材料修复磨牙牙体缺损效果均较理想,且钛合金嵌体在修复体表面情况方面的修复效果优于Ceramage聚合瓷嵌体和IPS e。max CAD玻璃陶瓷嵌体,更适合咬合紧、力大的患者,但其在对颌牙磨耗方面不及其他2种嵌体。

    髓超嵌体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