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的表达在LSIL患者中的分流价值

    张欣宁吴海燕刘永珠朱伟艳...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的表达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中的分流价值.方法 180 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炎(NC)组(40 例)、LSIL组(100例)及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40 例).比较三组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表达量、阳性率;比较LSIL组中不同转归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表达量、阳性率;分析LSIL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与HPV E6/E7 mRNA的相关性.结果 NC组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表达量分别为(1.23±0.16)、(1.76±0.32),LSIL组分别为(3.39±0.59)、(5.01±1.32),HSIL组分别为(6.56±0.93)、(8.10±1.69).三组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NC组、LSIL组,LSIL组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 25.00%、27.50%,LSIL组分别为 76.00%、71.00%,HSIL组分别为 95.00%、100.00%.三组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NC组、LSIL组,LSIL组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中不同转归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表达量、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及HPV E6/E7 mRNA表达量、阳性率显著高于持续者和消退者,持续者显著高于消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SIL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与HPV E6/E7 mRNA呈正相关(r=0.816,P<0.05).结论 LSIL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mybl2 mRNA的表达与HPV E6/E7 mRNA密切相关,其在LSIL患者中的分流价值较高.

    宫颈脱落细胞mybl2mRNA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分流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联合血清AMH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自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赵颖张杰金秋利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联合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自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 113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及术后对其EFI、AMH进行检测,然后随访 2 年,根据自然妊娠结局将其分为自然妊娠成功组(70 例)和自然妊娠失败组(43 例).统计 113 例患者术后EFI评分及术前、术后AMH水平;比较自然妊娠成功组和自然妊娠失败组的一般资料及术后EFI评分、AMH水平;分析EFI、AMH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自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113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EFI评分为(5.63±1.38)分;患者术前AMH水平为(2.30±0.64)ng/ml,术后为(4.16±0.59)ng/ml,术后的AMH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 2 年,其中有 70 例患者自然妊娠成功(自然妊娠成功组),成功率为 61.95%;43 例自然妊娠失败(自然妊娠失败组),失败率为 38.05%.自然妊娠成功组和自然妊娠失败组的年龄、不孕病程、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自然妊娠成功组的EFI评分(6.03±0.72)分、AMH水平(4.32±0.55)ng/ml均比自然妊娠失败组的(4.33±1.26)分、(3.89±0.87)ng/ml高(P<0.05).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2、特异度为97.33%,均比EFI、AMH单独检测的 0.816、90.54%及 0.802、93.45%高.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EFI、AMH水平较高者的自然妊娠成功率更高,EFI、AMH可对自然妊娠结局进行预测,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血清抗米勒管激素自然妊娠结局预测

    足月妊娠孕妇血与胎儿脐血行血乳酸+pH值监测对判断早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临床意义

    莫移艳何宏达陈洪旺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孕妇血与胎儿脐血行血乳酸+pH值监测对判断早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孕周达到 37~42 周的足月妊娠孕妇 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孕妇待产超声检查时无胎儿窘迫情况,孕妇在第二产程开始抽血行血乳酸+pH 值监测,胎儿娩出后抽脐动脉血行血乳酸+pH值监测;实验组孕妇待产时通过超声或者临床症状判断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或是羊水粪染的孕妇抽血行血乳酸+pH值监测,同时胎儿娩出后抽脐动脉血行血乳酸+pH值监测.对比两组孕妇血及胎儿脐血乳酸水平、pH值;对比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胎儿脐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71±0.32)、(3.86±0.98)mmol/L,孕妇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17±0.54)、(3.17±0.76)mmol/L;两组胎儿脐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孕妇血乳酸水平,且实验组孕妇血乳酸和胎儿脐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孕妇血和胎儿脐血pH值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代谢性酸中毒与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分别为 12.0%、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0%、36.0%,差异明显(P<0.05).结论 孕妇血乳酸可作为判断早期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指标,但是pH值检测在早期胎儿功能窘迫中未见显著差异,无法作为判定指标.

    足月妊娠孕妇血乳酸pH值胎儿宫内窘迫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方法探讨

    张贵华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溶血现象对检验项目造成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 88 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体检人员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 44 例.常规组血液样本置于肝素管内,研究组血液样本进行人工溶血.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的血脂指标、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分别为(7.23±1.67)、(2.99±0.99)、(7.67±1.34)mmol/L,均高于常规组的(4.74±1.45)、(1.02±0.33)、(5.12±1.1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素氮、血尿酸、肌酐、血磷、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钾(3.11±0.45)mmol/L低于常规组的(6.67±1.3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肌酸激酶、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蛋白分别为(40.23±1.98)U/L、(128.67±16.25)U/L、(100.12±15.12)U/L、(12.44±5.34)μmol/L、(54.45±2.12)U/L、(5.34±1.67)μmol/L、(175.34±28.66)U/L、(33.45±12.12)g/L、(43.15±5.01)U/L、(36.22±22.78)g/L,研究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肌酸激酶、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蛋白分别为(40.73±1.43)U/L、(82.12±9.45)U/L、(212.44±23.34)U/L、(6.98±3.01)μmol/L、(68.34±3.66)U/L、(2.05±1.01)μmol/L、(125.22±25.01)U/L、(45.34±14.66)g/L、(56.34±1.67)U/L、(66.34±22.44)g/L.两组γ谷氨酰转肽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酸激酶低于常规组,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蛋白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临床需采取应对措施,优化检验环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溶血现象生化检验项目影响预防措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评估

    席富强常昕董向力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 5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无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表(Padua)评分]、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注射部位皮肤变化、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7.08±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24±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ua评分(2.2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7/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2%(8/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钙

    分析急诊内科治疗方案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邓金峰洪静万世豪李秀玲...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86 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内科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输出量(CO)(4.24±0.39)L/min、心脏指数(CI)(2.52±0.34)L/(min·m2)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59.12±4.57)%均比对照组的(3.66±0.32)L/min、(2.30±0.22)L/(min·m2)、(55.32±4.10)%更高,而B型钠尿肽(BNP)(675.21±68.44)ng/L低于对照组的(819.28±73.35)ng/L,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3.02%比对照组的 74.42%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65%比对照组的 23.26%更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总满意度 95.35%高于对照组的 74.4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显著,且不易引发不良反应,有较高安全性,从而取得患者较高治疗满意度.

    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心功能老年

    达格列净治疗T2DM合并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控制效果研究

    陈薇杨萍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达格列净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120 例 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经常规治疗后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功能指标[心率(HR)、B型脑利钠前体(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PG、2 h PBG、HbA1c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8.02±0.12)mmol/L、2 h PBG(8.12±0.11)mmol/L、HbA1c(6.21±0.12)%低于对照组的(8.71±0.25)mmol/L、(9.25±0.21)mmol/L、(7.2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R、pro-BNP、LVEF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75.28±3.48)次/min、pro-BNP(58.24±5.87)ng/L低于对照组的(85.36±3.54)次/min、(123.36±5.24)ng/L,LVEF(58.63±3.58)%高于对照组的(52.36±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达格列净治疗后,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极佳,且心功能已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2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达格列净血糖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新活素的临床价值

    谢才有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商品名:新活素)在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接受硝酸异山梨酯与新活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结果 与对照组(80.00%)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43,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舒张压(83.11±2.13)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08.37±4.62)mm Hg、心率(82.16±1.74)次/min、NT-proBNP(1251.39±46.2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16±2.72)mm Hg、(123.28±4.19)mm Hg、(87.16±2.16)次/min、(1763.27±95.16)pg/ml,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将新活素应用到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心功能,促使患者病情转归,利于提高整体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临床价值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梁会娟刘宏新马铁柱梁海乾...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IL)-6、IL-8 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3.33%、细菌清除率 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 73.33%、6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IL-6(29.53±6.33)pg/ml、IL-8(3.38±0.69)pg/ml低于对照组的(34.09±9.84)、(4.01±0.85)pg/ml(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可促进患者体内细菌的清除,消除体内炎性因子,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

    氨苄西林联合羟甲烟胺对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功能、氧化应激的影响

    袁昊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氨苄西林联合羟甲烟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 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治疗,研究组采用氨苄西林联合羟甲烟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腹胀、恶心、右上腹疼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胆囊功能(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醇(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96.00%VS 78.00%)(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右上腹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48±0.81)、(3.84±0.75)、(5.81±0.62)d,均短于对照组的(5.66±0.73)、(4.89±0.82)、(6.69±0.58)d(P<0.05).治疗 1 个月后,两组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均下降,胆囊收缩率上升,且研究组胆囊容积(22.29±2.06)cm3、胆囊壁厚度(2.21±0.54)mm低于对照组的(26.49±1.93)cm3、(3.01±0.57)mm,胆囊收缩率(56.82±3.48)%高于对照组的(46.67±2.85)%(P<0.05).治疗 1 个月后,两组MDA较治疗前下降,SOD、GSH-Px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MDA(9.75±1.53)nmol/ml低于对照组的(14.69±1.69)nmol/ml,SOD(119.65±6.89)U/ml、GSH-Px(78.75±5.62)U/L高于对照组的(106.53±6.78)U/ml、(66.52±4.82)U/L(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4.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氨苄西林联合羟甲烟胺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胆囊功能,减轻氧化应激,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慢性胆囊炎羟甲烟胺氨苄西林胆囊功能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