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右心衰竭对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的影响

    雷铃杨春蕾吴朝文陈万...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右心衰竭对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16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右心衰竭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不合并右心衰竭组(7 例)和脓毒性休克合并右心衰竭组(9 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进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重症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舒张末面积(RVEDA)、左心室舒张末面积(LVEDA)、RVEDA/LVEDA、补液前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补液后VTI、∆VTI.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VEF、LVEDA、补液前VTI、补液后VT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性休克不合并右心衰竭组的RVEDA(2.00±0.35)cm2 小于脓毒性休克合并右心衰竭组的(2.42±0.35)cm2,RVEDA/LVEDA(0.47±0.03)低于脓毒性休克合并右心衰竭组的(0.62±0.02),∆VTI(20.83±8.35)%高于脓毒性休克合并右心衰竭组的(11.40±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心衰竭对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有影响.

    右心衰竭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钠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徐琼彭莉丽裴素莉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钠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126 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值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升高,≥30 mg/24 h,61例)和对照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正常,<30 mg/24 h,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压测定、尿生化检测、血生化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测量.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尿生化、血生化、左心室质量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血钠、血钾、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24 h尿微量白蛋白(46.6±4.5)mg/24 h、24 h尿钠(333.4±5.1)mmol/24 h、左心室质量指数(142.5±2.1)g/m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3.2)mg/24 h、(176.3±3.6)mmol/24 h、(96.5±4.2)g/m2(P<0.05).对照组内,24 h尿钠与SBP、左心室质量指数、年龄呈正相关(r=0.236、0.178、0.104,P<0.05),与心率、总胆固醇、LDL-C、HDL-C、血钠、血钾、肌酐、空腹血糖、DBP无明显相关性(P>0.05).观察组内,24 h尿钠与 24 h尿微量白蛋白、肌酐、SBP、左心室质量指数、DBP、年龄呈正相关(r=0.106、0.038、0.148、0.112、0.134、0.201,P<0.05),与心率、总胆固醇、LDL-C、HDL-C、血钠、血钾、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4 h尿钠与 24 h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24 h尿钠能早期反映左心室质量指数变化.

    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尿钠左心室质量指数

    高频电切术与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分析

    鲍英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频电切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 546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互联网系统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273 例,以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与指导组(273 例,采用EMR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和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指导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79%,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8.68%,指导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对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指导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6.21±1.05)d和排便时间(11.48±1.88)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7±2.68)d、(13.16±3.06)h,且两组数据对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指导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26±1.06)ml,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04±1.39)ml,指导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对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显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黄开营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76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 38 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后路椎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椎间活动度、椎间高度指数,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4.74%高于常规组的 78.95%,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 3、6、9、12 个月,研究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5.44±1.28)、(6.54±1.32)、(7.68±1.36)、(8.45±1.69)分,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24.35±6.64)、(20.72±9.43)、(16.73±7.47)、(13.75±5.36)分;常规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3.33±1.07)、(4.43±1.21)、(5.57±1.24)、(6.34±1.53),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30.46±7.75)、(28.83±10.54)、(26.84±10.58)、(20.86±10.47)分.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 3、6、9、12 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更高,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 3、6、9、12 个月的椎间活动度更小、椎间高度指数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 3、6、9、12 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腰椎功能

    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黄立勋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 80 例行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其中 40 例为牙周健康者(对照组),40 例为慢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组).两组均实施牙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咀嚼功能评分;分析观察组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乳头指数分别为(1.58±0.20)mm、(0.28±0.13)、(0.50±0.13)、(2.78±0.56),均高于对照组的(1.43±0.15)mm、(0.14±0.11)、(0.40±0.12)、(2.32±0.5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分别为(1.54±0.23)mm、(0.25±0.17)、(0.47±0.15),与对照组的(1.56±0.21)mm、(0.21±0.16)、(0.49±0.14)相差不明显(P>0.05),观察组牙龈乳头指数(2.05±0.50)较对照组的(0.98±0.42)更高(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MMP-9、MMP-8、MMP-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咀嚼功能评分比较相差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1 个月牙槽骨吸收(1.29±0.25)mm,治疗 3 个月牙槽骨吸收(1.52±0.39)mm,治疗 5 个月牙槽骨吸收(1.69±0.47)mm.结论 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执行牙种植修复法效果明显.

    慢性牙周炎牙周健康牙种植修复治疗牙周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咀嚼功能

    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孔祥明魏雪峰李志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9 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 29 例患者中,共有 2 例患者治疗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拆部分缝线后好转;其余患者皮瓣组织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 1~3 个月,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 6 个月,掌指关节伸屈范围达到 90°,近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 90~100°,远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 30~45°.术后 1 个月,29 例患者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均未恢复;术后 3 个月,23 例患者浅感觉恢复;术后 6 个月,29 例患者的浅感觉、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术后不同时点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均为S1 级;术后 3 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 级 20 例,S3 级 9 例;术后6 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 级 1 例,S3 级 28 例.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重建感觉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皮瓣感觉

    鲁中地区荣复军人静态行为调查及与超重/肥胖、代谢指标的关系研究

    蔡红艳王泉森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鲁中地区荣复军人的静态行为(SB),并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鲁中潍坊、淄博等地区的荣复军人 151 例作为调查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检查项目资料、实验检查指标及静态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荣复军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及营养代谢异常现状,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荣复军人的每日静态行为时间,比较不同每日静态行为时间荣复军人的代谢指标异常及超重/肥胖检出情况.结果 151 例荣复军人的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为(6.43±1.72)h,每日静态行为时间≥6 h的占比为 64.24%(97/151);超重/肥胖检出率为 60.93%(92/151),血糖异常检出率为 33.77%(51/151),甘油三脂异常检出率为 27.81%(42/151),胆固醇异常检出率为 41.72%(63/15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检出率为 18.54%(28/151),尿酸异常检出率为 29.80%(45/151).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荣复军人的每日静态行为时间分别为(5.49±1.40)、(6.31±1.31)、(8.21±1.42)h;与正常体重荣复军人相比,超重和肥胖荣复军人的每日静态行为时间显著增加,且肥胖荣复军人显著长于超重荣复军人(P<0.05).每日静态行为时间<6 h的荣复军人的血糖异常、甘油三脂异常、胆固醇异常、尿酸异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8.52%、12.96%、27.78%、18.52%、31.48%,每日静态行为时间<8 h且≥6 h的荣复军人分别为 41.07%、35.71%、48.21%、35.71%、73.21%,每日静态行为时间≥8 h的荣复军人分别为 43.90%、36.59%、51.22%、36.59%、82.93%.与每日静态行为时间<6 h的荣复军人相比,每日静态行为时间<8 h且≥6 h或每日静态行为时间≥8 h的荣复军人的超重/肥胖、血糖异常、甘油三酯异常、胆固醇异常、尿酸异常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荣复军人的每日静态行为时间越长,则BMI、代谢指标异常发生率越高,控制其每日静态行为时间有利于降低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荣复军人静态行为超重肥胖代谢指标

    切开扩创引流合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中祥范琦思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HAF)患者行切开扩创引流合并挂线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66 例HA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 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1.45±2.36)d、住院时间(16.42±1.45)d均较对照组的(27.16±2.42)、(22.61±1.61)d短,瘢痕面积(3.53±0.22)cm2 较对照组的(5.16±0.35)cm2 更小(P<0.05).术后 1 周,观察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 1 周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0.91%较对照组的 69.70%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06%较对照组的24.24%更低(P<0.05).结论 HAF患者在切开挂线法基础上联合切开扩创引流治疗,有利于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对肠道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切开扩创引流切开挂线法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效果

    支撑喉镜下显微缝合在声带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金焕庭叶继才陈秋桓邱海东...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支撑喉镜下显微缝合在声带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18 年 5 月~2023 年 5 月自愿接受自体脂肪填充至声带振动边缘治疗,术中应用支撑喉镜下显微缝合的 30 例声带沟患者作为治疗组;2015 年 5 月~2018 年 5 月经传统手术治疗(发音治疗或对病变声带沟明显增生的瘢痕团块切除、分离黏膜瓣、松解粘连带,术中无显微缝合)的 30 例声带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声带黏膜恢复程度及发音质量,手术前后喉发声能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计算机嗓音分析指标、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声嘶发生率为 23.33%,低于对照组的 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喉发声能力VAS评分较本组手术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喉发声能力VAS评分(1.72±0.98)分低于对照组的(5.23±1.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嗓音基频微扰值、振幅微扰值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发音时长较本组手术前延长,且治疗组患者嗓音基频微扰值(0.22±0.08)%、振幅微扰值(1.19±0.48)%低于对照组的(1.17±0.32)%、(5.28±0.69)%,发音时长(17.95±0.99)s长于对照组的(8.89±0.7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较本组手术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6.72±0.98)分低于对照组的(13.23±1.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支撑喉镜下显微缝合在声带沟手术中应用能够提高声带沟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显微缝合支撑喉镜声带沟手术声带沟发音质量

    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35%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邵锦丽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35%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评估中的效果.方法 将 74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35%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体检的 63 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正常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SDANN)、震荡斜率(TS);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动态心电图各项参数单独或联合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35%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rMSSD为(8.03±1.49)ms、SDNN为(89.76±5.32)ms、SDANN为(73.29±4.26)ms、TS为(2.18±0.43)ms/R-R,低于对照组的(23.67±3.71)ms、(126.95±8.58)ms、(112.84±6.49)ms、(3.59±0.67)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MSSD、SDNN、SDANN、TS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20[95%CI=(0.865,0.976)],高于各项参数单独检测的 0.839[95%CI=(0.769,0.908)]、0.784[95%CI=(0.700,0.868)]、0.754[95%CI=(0.668,0.841)]、0.858[95%CI=(0.791,0.925)].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有效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35%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大力推行.

    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动态心电图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