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镜在无症状体检者癌前疾病及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鞠昕丽张洪军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无症状体检者癌前疾病及胃癌的患病情况,探讨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55 例无症状体检者的胃镜下及病理检查结果,对体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3055例体检者胃镜筛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313例(10.25%)、胃息肉848例(27.76%)、残胃炎 14 例(0.46%)、胃溃疡 69 例(2.26%)及胃癌 13 例(0.43%),其中胃早癌 8 例(0.26%).共 1257 例受检者检出癌前疾病及胃癌,男女比例 1:1.94.男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息肉占比低于女性,残胃炎、胃溃疡、胃癌占比高于女性,不同性别癌前疾病及胃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炎、胃癌占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对可疑病灶取活检,病理组织学分析.黏膜组织萎缩、肠化生均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非萎缩、肠化生黏膜组织常见于胃息肉、胃溃疡,不同胃黏膜组织萎缩、肠化生情况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31、486.775,P<0.05).结论 通过胃镜筛查,可使得癌前疾病及胃癌筛查效果显著提升,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价值.

    无症状体检胃镜筛查癌前疾病胃癌

    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评价

    许园园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应用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00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与接待的 10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均接受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两组测定结果,观察组不同病理分型(Ⅱ型、ⅢA型、ⅢB型)、不同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IgA、IgM、IgG分别为(2.96±0.41)、(2.92±0.38)、(9.04±2.02)g/L,均高于对照组的(0.48±0.14)、(0.38±0.11)、(2.39±0.30)g/L(P<0.05);观察组Ⅱ型、ⅢA型、ⅢB型的IgA、IgM、IgG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IgA、IgM、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观察组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水平随之升高(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明显的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现象,且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存在明显差异,病情越严重,则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为此临床可加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测定,不仅对诊断有指导作用,而且还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病理分型病情程度诊断价值

    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究

    林晶倩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先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再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比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全血高切粘度(4.20±0.54)mPa·s、全血低切粘度(10.05±0.98)mPa·s、血浆粘度(1.39±0.40)mPa·s、红细胞压积(31.28±2.36)%均低于对照组的(4.81±0.59)mPa·s、(11.20±1.13)mPa·s、(1.87±0.45)mPa·s、(34.59±3.04)%(P<0.05).对比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NIHSS评分(9.12±2.74)分、mRS评分(1.89±0.62)分低于对照组的(12.54±3.05)、(2.65±0.74)分(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 4.00%低于对照组的 18.00%(P<0.05).结论 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前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利于增强神经功能修复效果,改善其预后,还可减少出血事件发生,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丁苯酞注射液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林美容李世博李萍欢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 以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25 例.研究组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0.6 mg/kg小剂量(最高总剂量≤50 m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 0.9 mg/kg阿替普酶(最高剂量≤90 mg)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不同时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分别为(23.75±10.25)、(40.53±10.15)、(81.26±15.14)cm/s,均快于对照组的(18.22±7.23)、(32.47±10.16)、(70.30±15.12)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溶栓后 2 h,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 24 h、28 d,研究组NIHSS评分(9.45±1.19)、(7.25±1.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33±1.13)、(8.12±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率 76.00%低于研究组的 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4.00%高于研究组的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价值较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情况,对加快疾病恢复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可加以推广.

    急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曲美他嗪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分析

    王功焱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5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75 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指标(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7.33%高于对照组的 86.67%(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ET-1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TNF-α(21.59±1.94)ng/L、hs-CRP(2.53±0.22)mg/L、ET-1(71.74±5.5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7.29±2.52)ng/L、(4.09±0.37)mg/L、(84.26±6.72)ng/L(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LVEF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LVEDD(46.29±3.37)mm、LVESD(34.06±3.21)mm、LVEF(48.24±4.64)%均优于对照组的(50.33±3.76)mm、(37.78±3.53)mm、(40.94±3.83)%(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低于本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本组治疗前、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0.51±0.03)mm低于对照组的(0.86±0.07)mm、心绞痛发作次数(2.04±0.18)次/周少于对照组的(3.94±0.37)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3.01±0.26)min/次短于对照组的(5.29±0.49)min/次(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略高于对照组的4.00%,但无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更好改善心功能,促使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各项症状改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冠心病心绞痛曲美他嗪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心功能炎性指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予以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探究

    殷球明曾海霞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 7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 35 例.常规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7.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的 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12.3±2.8)次/d、持续时间(20.8±1.2)min/d少于常规治疗组的(22.6±1.2)次/d、(30.5±1.5)min/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1.4%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冠心病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美托洛尔老年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价值探讨

    敖娟娟许磊张一曲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以及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60 例RDS早产儿,随机分成一组(ICS治疗,30 例)和二组(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30 例).分析RDS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RD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症状减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指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乳酸值、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 RDS早产儿中剖宫产、窒息、羊水吸入、胎盘早剥、宫内窘迫、前置胎盘、胎膜早破、产前激素给药的占比非常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SE=0.57,95%CI=(1.05,8.37),P=0.03<0.05]与宫内窘迫[SE=0.29,95%CI=(1.16,3.37),P=0.01<0.05]属于RDS的危险因素,而胎盘早剥[SE=0.31,95%CI=(0.07,0.97),P=0.03<0.05]与产前激素给药[SE=0.27,95%CI=(0.00,0.93),P=0.02<0.05]属于RDS的保护性因素.一组的肺啰音症状减轻时间为(5.92±1.03)d,二组的肺啰音症状减轻时间为(7.35±1.14)d,对比后有差异(t=5.10,P=0.00<0.05);一组的鼻阻症状减轻时间为(6.22±1.05)d,二组鼻阻症状减轻时间为(8.48±1.16)d,对比后有差异(t=7.91,P=0.00<0.05);一组的呼吸困难减轻时间为(5.21±0.79)d,二组呼吸困难减轻时间为(6.57±0.97)d,对比后有差异(t=5.95,P=0.00<0.05).两组早产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χ2=0.74,P=0.39>0.05).治疗后,一组的RDW、乳酸值、IL-8分别为(13.35±1.72)%、(2.84±0.69)mmol/L、(234.15±14.29)pg/ml,二组分别为(18.74±1.78)%、(4.11±0.76)mmol/L、(360.15±14.95)pg/ml,比较有显著差异(t=11.93、6.78、33.37,P=0.00、0.00、0.00<0.05).结论 RDS早产儿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宫内窘迫和窒息,ICS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试析盐酸氨溴索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左蜀媛李梓齐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试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采用多巴胺、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在儿科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中选择 80 例进行观察,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后肺啰音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分别为(4.16±0.18)、(3.14±1.08)、(5.18±1.62)、(2.05±0.12)d,均短于对照组的(6.26±0.84)、(5.33±1.24)、(7.19±1.41)、(3.28±0.36)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0%,高于对照组的 77.5%,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 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2 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PaO2(96.85±2.47)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81.83±2.47)mm Hg、PaCO2(32.37±2.82)mm Hg低于对照组的(43.36±2.42)mm Hg,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5%低于对照组的 15.0%,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接受盐酸氨溴索+多巴胺联合治疗后不良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对新生儿血气指标调节效果理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是值得积极应用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盐酸氨溴索多巴胺血气指标

    替诺福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陈娴蔡炳冈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替诺福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出 86 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依照不同用药方案分成A组(43 例)与B组(43 例).A组采用替诺福韦治疗,B组采用替诺福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氨基末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Child-Pugh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用药后的ALT、AST、TBIL分别为(36.57±6.57)U/L、(30.93±4.87)U/L、(20.66±2.30)μmol/L,均低于A组的(50.12±7.20)U/L、(42.76±5.53)U/L、(29.83±2.89)μmol/L(P<0.05).B组用药后的CⅣ、PⅢNP、LN、HA分别为(65.77±20.53)、(115.93±34.51)、(85.61±24.28)、(104.93±32.15)μg/L,低于A组的(92.52±27.28)、(143.76±45.40)、(107.54±32.73)、(152.34±41.72)μg/L(P<0.05).A组用药前的Child-Pugh评分为(8.66±1.54)分,用药后为(6.92±1.36)分;B组用药前的Child-Pugh评分为(8.70±1.51)分,用药后为(5.73±1.10)分.两组用药前Child-Pugh评分无差异(P>0.05);B组用药后的Child-Pugh评分低于A组(P<0.05).A组总有效率为 79.07%(34/43),B组总有效率为 95.35%(41/43);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替诺福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总有效率高,且与单纯采用替诺福韦治疗相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好,可采纳、推行.

    替诺福韦水飞蓟宾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肝纤维化Child-Pugh评分

    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分析

    张琼妍周颐朱娴雅曾丽丽...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单药组(56例)和联合组(62例).单药组采用安罗替尼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0~1 分、治疗线数≤2 线患者的PF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单药组无完全缓解(CR)患者,部分缓解(PR)4 例(7.1%),疾病稳定(SD)41 例(73.2%),疾病进展(PD)11 例(19.6%);联合组无CR患者,PR 17 例(27.4%),SD 37 例(59.7%),PD 8 例(12.9%).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27.4%高于单药组的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DCR)87.1%略高于单药组的 8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为 4.1 个月,长于单药组的 3.0 个月(P<0.05).联合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0~1 分患者、治疗线数≤2 线中位PFS分别为 5.0、7.0 个月,均长于单药组的 3.8、4.4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高血压发生率为 19.6%(11/56),乏力发生率为 14.3%(8/56),尿蛋白发生率为 7.1%(4/56),内分泌异常发生率为 5.3%(3/56).联合组高血压发生率为 16.1%(10/62),乏力发生率为 16.1%(10/62),内分泌异常发生率为 11.3%(7/6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9.7%(6/62),免疫性肺炎发生率为 4.8%(3/62).单药组 3 级高血压患者为 2 例,联合组 3 级高血压患者为3 例,其余均为 1~2 级高血压.停药并治疗均好转.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具有安全性.但治疗越进入晚期治疗效果越差;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0~1 分、治疗线数≤2 线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在延长PFS方面可能更有优势.

    晚期肺癌安罗替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