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指标水平与脐血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张莉林玲罗怀英饶福光...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指标水平与脐血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90 例孕产妇,根据是否出现胎儿窘迫分为对照组(未发生胎儿窘迫,74 例)和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16 例).于孕产妇孕晚期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并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脐血血气分析检测.比较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指标[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S/D)]水平,胎儿脐血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碱剩余(BE)、pH值]水平;分析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指标水平与脐血血气指标水平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大脑中动脉VD、VS、PI、RI及S/D分别为(20.17±2.01)cm/s、(68.31±2.39)cm/s、(1.48±0.28)、(0.74±0.18)、(4.45±0.74),脐动脉VD、VS、PI、RI及S/D分别为(16.64±4.25)cm/s、(61.02±4.21)cm/s、(0.74±0.21)、(0.59±0.10)、(3.24±0.72);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D、VS、PI、RI及S/D分别为(15.04±2.03)cm/s、(66.25±2.37)cm/s、(1.25±0.31)、(0.55±0.14)、(3.22±0.85),脐动脉VD、VS、PI、RI及S/D分别为(12.25±3.89)cm/s、(57.26±4.30)cm/s、(1.02±0.20)、(0.75±0.14)、(2.25±0.6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胎儿大脑中动脉VD、VS、PI、RI及S/D更低,脐动脉VD、VS、S/D更低,脐动脉PI、RI更高(P<0.05).观察组胎儿pH(7.15±0.03)、PO2(23.24±4.29)mm Hg(1 mm Hg=0.133 kPa)及 BE(-7.24±1.41)mmol/L 低 于 对 照 组 的(7.26±0.02)、(28.11±4.36)mm Hg、(-6.01±1.45)mmol/L,PCO2(61.33±2.37)mm Hg高于对照组的(45.35±2.31)mm Hg(P<0.05).胎儿大脑中动脉VD、VS、PI、RI、SD与脐血pH、PO2、BE呈正相关,与脐血PCO2 呈负相关(P<0.05).胎儿脐动脉VD、VS、SD与pH、PO2、BE呈正相关,与PCO2 呈负相关(P<0.05),脐动脉血PI、RI与pH、PO2、BE呈负相关,与PCO2 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指标水平与脐血血气分析结果存在相关性,明确动脉血流指标水平以及脐血血气分析结果可为临床评估胎儿窘迫提供指导.

    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指标脐血血气分析胎儿窘迫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静娟冯文张林娜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错误配对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62 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错误配对修复蛋白的表达为依据,将 1 种及以上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 22 例患者纳入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组,而 4 种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不缺失的 40 例患者则纳入微卫星稳定型(MSS)组.检测统计并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年龄、绝经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孕次、血清癌胚抗原(CEA)、睾酮(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T、CEA水平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的年龄、绝经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孕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I组的血清CEA和T水平及BMI分别为(13.81±1.06)ng/ml、(59.94±9.16)ng/dl、(27.18±2.59)kg/m2,MSS组分别为(10.98±1.84)ng/ml、(52.16±11.31)ng/dl、(24.75±0.86)kg/m2;与MSS组相比,MSI组的血清CEA和T水平及BMI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将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EA、T、BMI水平分别作为协变量,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作为因变量(MSS=1,MSI=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T、BMI水平升高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影响因素[OR(95%置信区间)=0.217(0.093,0.507)、0.860(0.773,0.956)、1.326(1.036,1.697),P<0.05].将子宫内膜癌患者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作为状态变量,血清T、CEA水平作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示血清T、CEA水平预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50、0.893,均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CEA、T水平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是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EA、T水平,以评价错误配对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可能性,并推测预后及优化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睾酮癌胚抗原错误配对修复蛋白

    SARC-F联合小腿围、握力、维生素D测量在社区老年人群肌少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李白陆彩凤黄祺吴丽娇...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简易五项评分问卷(SARC-F)联合小腿围、握力、维生素D测量在社区老年人群肌少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社区居住的 180 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开展肌少症诊断金标准检查,依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发布的肌少症诊断标准,将老年人群分为肌少症组(n=70)和非肌少症组(n=110).分别检测两组SARC-F阳性率、小腿围、握力、维生素D水平并予以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进行赋值用以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肌少症组SARC-F阳性率 68.57%高于非肌少症组的 19.09%,小腿围(31.48±4.72)cm、握力(17.25±2.58)kg小于非肌少症组的(35.47±5.32)cm、(25.11±3.76)kg,维生素D(16.43±2.46)ng/ml低于非肌少症组的(22.56±3.38)ng/ml,差异明显(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SARC-F阳性、小腿围、握力、维生素D水平是老年人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29、1.078、2.578、2.050,P<0.05).由ROC曲线分析,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即ARC-F阳性、小腿围、握力、维生素D联合检测模式下)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 0.998,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8.14%、94.44%.结论 SARC-F联合小腿围、握力、维生素D测量在社区老年人群肌少症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具有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肌少症老年人群简易五项评分问卷小腿围握力维生素D筛查

    利拉鲁肽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李晓静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治疗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 例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电脑随机选择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结合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心排血量以及QT离散度)、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56.10±9.06)%、左室舒张末内径(45.80±6.64)mm、心排血量(5.60±1.18)L/min、QT离散度(45.03±6.31)ms优于对照组的(50.50±7.90)%、(50.20±7.07)mm、(4.88±1.01)L/min、(53.77±8.50)ms(P<0.05).治疗后,观察组 2 h PG(7.28±1.30)mmol/L、FPG(6.06±0.27)mmol/L、HbA1c(5.88±0.32)%优于对照组的(8.71±1.20)mmol/L、(7.01±0.76)mmol/L、(6.65±0.52)%(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β、HOMA-IR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应用二甲双胍结合利拉鲁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应用.

    利拉鲁肽冠心病2型糖尿病心功能指标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

    左西孟旦辅助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林叶涛刘超远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辅助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0例重症肺动脉高压并右心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脑钠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48,P=0.012<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分数(RVEF)、B型利钠肽(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RVEF均升高,BNP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56.56±6.35)%、RVEF(52.34±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2±6.25)%、(42.36±5.26)%,BNP(542.61±123.6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53.62±185.33)pg/ml(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P=0.759>0.05).结论 在重症肺动脉高压并右心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左西孟旦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心肌缺血情况,且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左西孟旦重症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安全性

    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葛迎迎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50 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 25 例.参照组实施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实施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情况,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100.00%,高于参照组的 84.00%,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持续出血量(186.56±62.56)ml少于参照组的(312.67±112.56)ml、持续出血时间(11.45±4.56)h短于参照组的(21.35±5.67)h,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104.62±30.09)g/L高于参照组的(87.54±23.34)g/L,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00%,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91.34±5.87)分高于参照组的(80.89±5.67)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奥曲肽兰索拉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对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朱泽阳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对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40 例行小肠或结肠造口手术且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1 例)和对照组(19 例).两组在常规全身综合治疗基础上均采用常规无菌消毒,对照组给予油纱布块填塞创面,实验组选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 1 周、2 周及 1 个月创面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缩小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 1、2 周,实验组创面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23.81%、14.29%,均低于对照组的 57.89%、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 周,两组患者创面缩小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 2 周、1 个月,实验组患者创面缩小率分别为(31.56±2.47)%、(85.57±4.94)%,均高于对照组的(25.42±1.66)%、(74.28±4.51)%(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20.19±3.58)d短于对照组的(29.04±5.31)d(P<0.05).结论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对于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患者,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住院患者及家庭负担.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感染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敏欢孙振微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 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 40 例.三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A组采用 0.25%罗哌卡因,B组采用 0.3%罗哌卡因、C组采用 0.37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镇痛相关指标、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07±0.22)mg、术后 48 h镇痛药物用量(93.26±1.36)ml均少于B组患者的(1.32±0.25)mg、(96.84±1.76)ml和A组患者的(1.58±0.38)mg、(99.42±1.77)ml,B组患者均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 3、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24±0.51)、(3.35±0.44)分,B组患者分别为(3.89±0.45)、(2.98±0.42)分,C组患者分别为(3.25±0.54)、(2.12±0.35)分;术后 3、6 h,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B组患者,B组患者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 1 h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B组患者为 5.00%,C组患者为 7.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以上罗哌卡因浓度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麻醉用药及术后镇痛用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乳腺癌根治术

    欣母沛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价值

    朱丹丹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66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3例.常规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在常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卡孕栓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止血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恶心、面部潮红、腹泻)发生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组产后 2 h出血量(523.34±30.01)ml、产后 24 h出血量(769.01±42.24)ml均少于常规对照组的(634.21±31.24)、(927.45±43.45)ml,差异显著(P<0.05).综合治疗组产后止血总有效率 100.00%(33/33)高于常规对照组的78.79%(26/33)(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欣母沛联合卡孕栓对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产妇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卡前列甲酯栓产后出血临床疗效

    早期产后出血治疗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合纤维蛋白原浓缩物的作用

    周雪芳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早期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0 例早期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 15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产后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86.67%高于常规组的 46.67%(χ2=5.400,P=0.020<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33%低于常规组的 60.00%(χ2=7.034,P=0.008<0.05).研究组产后 2 h出血量(588.91±28.70)ml低于常规组的(638.09±35.34)ml,产后 24 h出血量(639.36±56.52)ml低于常规组的(869.45±67.72)ml(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PTT(25.91±3.01)s、PT(11.02±0.41)s均短于常规组的(29.03±4.31)、(12.51±0.45)s(P<0.05).结论 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应用于早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产后出血量也均得到有效减少,其效果明显,值得应用推广.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早期产后出血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