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陶瓷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陶瓷工业
中国陶瓷工业

周健儿

双月刊

1006-2874

tcxb_779@163.com

0798-8499628 8491219

333001

景德镇东郊新厂景德镇陶瓷学院

中国陶瓷工业/Journal China Ceramic Indust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属专业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陶瓷工业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开展陶瓷艺术的研究和经验交流。主要栏目有发展战略、专题评述、科研与生产、高技术陶瓷、技术开发、陶瓷艺术、古瓷研究、技术引进与改造、企业管理、信息总汇等。读者对象为陶瓷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工艺参数下紫金釉呈色机制及拉曼分析

    袁寅洁张茂林熊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金釉是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关于紫金釉的科技分析较少,且多为考古学与艺术学等方面的认知.本文通过对釉料球磨时间、施釉厚度及烧成温度等调控,以揭示工艺参数变化对紫金釉微观结构特征和呈色机制的影响.通过拉曼(Raman)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分析显示:当球磨时间15 min、施釉时间1s、烧成温度为1 310℃时,釉中存在纯度较高的ε-Fe2O3晶体,且釉面的光泽度较高;同时,由于较多的纳米颗粒分布在枝状晶体附近,高温溶解纳米颗粒,促进多层堆叠的二级枝晶形成,进而使釉面呈现较强的金属质感.

    紫金釉呈色机制拉曼分析

    钙长石基涂层增强建筑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李恺刘一军闫振华黄玲艳...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陶瓷强度的提升是实现瓷砖薄型化、轻量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方解石、烧滑石、高岭土、石英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涂层原料中锂辉石的添加量,调控涂层的物相组成和热膨胀系数,制备了钙长石为主晶相的预应力涂层增强的建筑陶瓷.同时,研究了涂层厚度、球磨时间、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建筑瓷砖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中锂辉石添加量为20 wt.%、涂层厚度为86 μm,以及在涂层材料球磨时间3 h、烧成温度1 190 ℃、保温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获得了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且界面结合良好的预应力涂层,此时涂层与基体的膨胀系数差值为3.17×10-6℃-1,陶瓷复合样品的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为99.8 MPa,相较于无涂层的样品(66.3 MPa)强度提高了 50.5%.

    预应力涂层建筑陶瓷钙长石热膨胀系数抗折强度

    低铝原料低温制备高强建筑陶瓷及性能研究

    王松吴世杰赖敏刘方波...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含铝量较低的矿渣、钢渣和页岩为原料在低温下制备高强建筑陶瓷,并通过XRD、XRF、SEM-ED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矿渣、钢渣和页岩对瓷胎抗折强度、吸水率和体积密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矿渣、钢渣和页岩的用量分别为55 wt.%、10 wt.%和45 wt.%时,烧成制度为1 120 ℃下保温30 min,样品综合性能最佳,其抗折强度为85.91 MPa,吸水率为0.35%,体积密度为2.37g/cm3.瓷胎的主晶相是钙长石、透辉石和β-石英.

    低铝原料低温高强建筑陶瓷

    VR技术在景德镇传统镇窑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曾茜唐敏吴军明李俊...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德镇传统镇窑作为传统窑炉的集大成者,为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奠定了技术基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镇窑作为最有价值的古代瓷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的结构,传承其烧制技术十分必要.当前,由于传统镇窑面临地域、场所、人员、烧制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其社会认知度不高,与其相关的烧制技术与瓷业习俗更是鲜为人知.随着VR(Virtual Reality)技术的不断发展,VR仿真在考古、教学、医疗等领域内被广泛应用,但较少被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结合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口述采访等方法,获取了传统镇窑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VR技术引入对传统镇窑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制作出虚拟仿真交互系统.研究表明,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但创新了传统镇窑的传承方式,而且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播和应用.

    景德镇传统镇窑烧制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VR技术

    基于轴向超声振动的陶瓷练泥机泥料挤出减粘降阻研究

    戴哲敏张宇震沈国浪季平...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陶瓷练泥机挤出的泥料表面和内部存在问题,在陶瓷练泥机的挤出螺旋铰刀轴上添加由压电陶瓷产生的轴向超声振动,实现练泥机挤泥过程中减粘降阻的效果.通过分析泥料运动机理,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泥料三维模型,最后将建好的三维模型导入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陶瓷练泥机的挤出螺旋铰刀轴施加轴向超声振动能够降低陶瓷泥料与铰刀及轴面之间的黏附阻力,减小泥料的平均速度梯度,提高平均速度.在振频为24 kHz、振幅为0.6 mm时,挤出泥料平均速度梯度降低37.42%,平均速度提高至0.0161 m/s,减粘降阻效果较为明显.

    陶瓷练泥机轴向超声振动减粘降阻陶瓷泥料

    龙泉窑梅子青釉呈色过程的研究

    刘干平谈梅英李刘旒张海滨...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龙泉窑梅子青釉为例,施釉于龙泉弟窑白胎上,按照改变还原开始温度或结束温度而得到的12种不同烧成制度,烧制后观察各烧成制品的釉色变化,找出梅子青釉在整个烧制过程中的呈色变化规律、定性描述还原速率、二次氧化速率以及还原比例,并准确推算出氧化气氛下釉的始熔温度和还原气氛下釉的始熔温度,从而为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梅子青釉釉的呈色还原开始温度还原结束温度釉的始熔温度

    氮化硼功能化及应用进展

    孙铭泽冯东瑞刘大威段中阳...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兴起,氮化硼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六方氮化硼(h-BN)作为氮化硼的代表晶型,由于其具有类石墨烯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而广泛被人们关注.文章总结了 h-BN的性质特点及功能化方法的现状,并从导热、润滑、水污染治理、催化、能源、生物医药等方面探讨了其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h-BN材料的发展方向.

    氮化硼功能化导热催化能源

    烧结方式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

    高震银锐明李光陈德庆...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化硅陶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机械工程领域、电子领域、化学工业、航空航天和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烧结是氮化硅陶瓷制备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不同的烧结方式影响氮化硅陶瓷的致密化、气孔率、力学性能、导热率和化学组成等,对氮化硅陶瓷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综合论述了氮化硅陶瓷制作工艺中主要的烧结方式,介绍了不同烧结方式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氮化硅陶瓷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氮化硅烧结方式导热率力学性能

    陶瓷元素在城市生态环境美学中的表达

    李伟程诗婧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居城市"已然成为当下热词,从美学维度来构筑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塑造地域文化特色和促进生态平衡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性现象.文章研究了陶瓷元素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表达,通过分析陶瓷元素在城市生态环境美学中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了解陶瓷元素如何以独特的方式丰富和塑造城市的生态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构建自然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体系,创造宜居的城市家园.

    陶瓷元素城市生态环境美学维度地域文化特色

    基于物料平衡方法对建筑陶瓷生产碳足迹的研究

    韩文刘泉方毅翔徐天放...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碳排放产业之一的建筑陶瓷生产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研究其碳足迹对推动建筑陶瓷企业的碳减排工作和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建筑陶瓷为多品种产品的混合连续生产,导致企业无法准确了解每种产品的碳排放量,企业对产品决策也非常困难.本文以建筑陶瓷生产碳足迹为主线,首先运用物料平衡理论,构建建筑陶瓷生产碳排放的数学模型,进而分析计算出建筑陶瓷各生产环节电力和煤炭消耗量.再利用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出各环节及整线的碳排放值.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碳排放数学模型分析结果与根据实际生产计算的碳排放总值误差在7%以内,说明研究的数学模型能准确分析出不同产品、不同环节碳排放值及生产碳排放总值.

    碳排放物料平衡建筑陶瓷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