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特殊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特殊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陈云英

月刊

1007-3728

zgtsjy@yahoo.com.cn

010-62003367

100088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特殊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特殊需要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展示我国特殊教育研究领域最高水平学术成果为宗旨,保持学术刊物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特殊教育的五大特色

    顾定倩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以学校形式实施的特殊教育产生150周年.本文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强调"六个坚持"的精神,阐释新中国特殊教育形成的特色,包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理论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特色、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道路特色、坚持统筹规划特教特办的方略特色和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学术特色.

    中国特殊教育特色

    什么造就一所好的特殊教育学校?——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探析特教学校教育质量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杨希洁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质量以及质量提升的基本观点,通过访谈对特殊教育学校质量及其内部保障体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具有18个构成要素,其中学生的自我照顾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态度和信念,以及学校获得高级别教学成果奖在当前阶段尤其重要;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可以从8个关键要素着手,要重视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校长领导权向校长领导力的转变,以及建立响应教师利益诉求和循证式决策的管理制度.

    特殊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管理理论

    以《道德与法治》教材助力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兼论融合教师的三重角色

    侯晶晶杨银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十四五"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其主要形态是融合教育.以教材助力融合教育质量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丰富的融合教育资源,有助于实现以高质量融合教育助推残健学生全面发展.为此,需处理好"教材之一"与"学生之多"、"教材之静"与"实践之动"、"教材之留白"与"师生之续写"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善用教材以回应高质量融合教育的期待,作为对话者促进残健学生生活世界的意义建构,作为拓展者宽口径培育残健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续写的发起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持续互动,在师生共同的续写过程中促进残健学生的发展.

    融合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道德教育立德树人教师角色

    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支持系统的构建与阐释——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王雁喻璐
    30-3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教师提供适宜且充分的支持是推动融合教育工作开展、保障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一环.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融合教育背景下"宏观—中观—微观"教师支持系统:宏观系统包含政策支持和文化支持两个子系统;中观系统包含学校支持和专家支持两个子系统;微观系统为教师自我支持系统.该系统在尊重教师主体性的基础上,强调各个子系统的协同配合以及三层支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支持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关注激活教师主体意识、推动系统协同发展等核心问题.

    教师支持系统融合教育质量融合教育素养

    数字技术赋能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为与可为:从技术融合到价值融入

    俞晓婷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随着技术革新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探索数字技术赋能路径至关重要.为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需明确数字技术的基本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蕴含及两者的耦合关系,如此方能应对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满足听障大学生身体、心理与社会融入的特殊需求.尽管数字技术在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初显成效,但要实现从技术融合到价值融人的跨越,需强化价值导向下的技术创新,构筑价值引导下的伦理防护,并强调价值引领下的社会共融,这既是提升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听障大学生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现全面发展与社会融入的必由之路.

    数字技术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融合价值融入

    学业与社会融合对听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外部支持与障碍的中介作用

    徐添喜梁雅惠陈影袁维...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学业与社会融合如何影响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探讨了外部支持和障碍的中介作用.对432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学业与社会融合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外部支持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而外部障碍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3)外部支持与障碍在学业与社会融合与幸福感之间起着重要的部分平行中介作用,占比31.20%.这提示为了提高听障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系统需要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增强同伴支持和榜样的正面影响,促进他们与健听同龄人的平等交往,共同接受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听障大学生外部支持与障碍学业与社会融合主观幸福感

    聋校中学生自我意识对校园霸凌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黄朝斌杨娟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聋校中学生学校适应在自我意识与校园霸凌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教师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自我意识量表、学校适应量表、教师支持量表和校园霸凌量表对363名聋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自我意识负向预测聋校中学生的校园霸凌行为;(2)学校适应在自我意识和校园霸凌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教师支持强化了自我意识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强化了学校适应对校园霸凌的保护作用,也同时强化了自我意识对校园霸凌的保护作用.据此,研究建议从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学校适应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支持行为的强化3方面来预防和应对学生的校园霸凌行为.

    自我意识学校适应教师支持校园霸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美国定向行走课程标准解析及启示——以威斯康辛州为例

    谌小猛杨佳妮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向行走的课程标准对于定向行走教学至关重要.教育部于2016年制订了盲校义务教育的定向行走课程标准,该标准已指导实践7年,后续可能面临修订.我国对于国外的定向行走标准了解阙如,为此,本研究系统介绍了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定向行走课程标准——《定向行走的职业、大学和社区准备标准》,该标准是在其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制定的,代表了美国在定向行走课程标准领域的最新成果,该标准具有突出多学科融合、实施操作性强、对接普通学生发展、服务对象范围全面等特点.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定向行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了加强定向行走课程标准研究、融入跨学科学习理念、突出学科素养培养、加强课标内容连贯操作性、提升标准服务对象要求和范围等5点建议.

    定向行走课程标准威斯康辛州

    同伴共同活动在孤独症儿童社交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李丹陈嘉鑫黄雅萍邴娇娇...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在融合教育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与同伴共同活动作为探索提升孤独症儿童社交行为能力的干预方式.本文对国内外运用同伴共同活动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交行为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研究对象、干预特征、研究设计及干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同伴共同活动对提升孤独症儿童社交行为具有积极效果,对象特征、活动特征和支持类型对干预效果存在影响,并据此提出本土化同伴共同活动的运用策略,为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同伴共同活动孤独症社交行为

    超常儿童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同伴支持、心理韧性和情绪感知的影响

    吴怡霖陈彦君程黎高睿龙...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超常儿童创造力是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是创造力的主要预测因子之一,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57名普通班中的超常儿童为被试,采用自陈量表,考察超常儿童同伴支持对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心理韧性和情绪感知在二者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超常儿童的同伴支持、心理韧性、情绪感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其中超常儿童同伴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性自我效能感;(2)心理韧性与情绪感知在超常儿童同伴支持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存在两条中介路径:一是情绪感知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心理韧性和情绪感知的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启示学校应重视普通班超常儿童的同伴支持水平,可采取措施提升其心理韧性和情绪感知能力,以此增强超常儿童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

    超常儿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情绪感知同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