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韩济生

月刊

1006-9852

pain1712@126.com

010-82801705、82801712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本刊的方针及任务是贯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交流有关疼痛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使国际疼痛医学界通过每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及时了解中国疼痛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交流。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疼痛原理的科研、教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征稿简则

    80页

    靶向肌肉神经重建可预防和逆转神经离断后大鼠的疼痛行为

    Roth ELinehan AWeihrauch D胡军...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靶向肌肉神经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技术是一种预防或减轻残肢痛的干预措施.与早期TMR相比,伤后较长时间TMR的效果较差.由于在TMR中控制断端神经疼痛缓解的机制尚不清楚,所以该研究使用了一个临床前模型作为机制研究的平台.在保留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之后,大鼠接受TMR、单纯神经瘤切除术或损伤部位的假手术.干预措施在SNI后立即或延迟(3或12周)进行.疼痛行为通过对机械刺激(针、von Frey和动态刷)和冷热刺激(丙酮和辐射热)的敏感性来衡量.SNI对所有机械刺激和寒冷产生超敏反应,并且在假手术后持续存在.SNI时行TMR可阻止大鼠疼痛行为的发生,3周后行TMR可使大鼠疼痛行为恢复至基础水平.相比之下,SNI术后3周行神经瘤切除术较TMR对痛觉过敏的改善更明显,但在术后12周时无明显效果.此模型中,在伤后3周内进行TMR可以减轻神经切断引起的疼痛表型,伤后12周延迟TMR未能缓解疼痛行为.该研究重现了截肢手术的临床经验,证明该模型用于研究TMR镇痛机制的有效性.

    2024年《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征稿与征订

    84页

    丘脑-边缘系统参与急性疼痛慢性化的研究进展

    韦东方周瑜潘翔宇曹君利...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急性疼痛避免机体过度受伤,而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了超过 15%的世界人口,严重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进步,急性疼痛慢性化的神经回路机制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从神经影像学和动物实验模型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疼痛的感觉-识别(丘脑)和情绪-情感(边缘系统)相关大脑区域在急性疼痛慢性化中的潜在变化,为开发理想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案提供见解.

    急性疼痛慢性化神经影像学感觉系统丘脑-边缘系统

    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7受体表达的影响

    吕志峰王洋吕楠任伟东...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足趾部切口痛大鼠模型,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镇痛效果及其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5-HT7 受体(5-HT7R)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组)、切口痛模型组(Incision pain,IP组)、正常+电针预处理组(Control + Electroacupuncture,Con + EA组)、模型+电针预处理组(Incision Pain + Electroacupuncture,IP + EA组).IP组和IP + EA组大鼠右足趾部行疼痛造模,且造模前,Con + EA组和IP + EA组大鼠行右侧"足三里"穴和"环跳"穴电针刺激(2/1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数值为1档,每日1次30 min),连续5天.于第1次电针预处理前2 h(T1)、术前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5-HT浓度;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大鼠PAG中c-Fos和5-HT7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IP组大鼠T3、T4时间点MWT和TWL均明显降低,脑脊液中5-HT浓度增加,PAG中c-Fos蛋白和 5-HT7R表达明显上调(P<0.05);Con + EA组和IP + EA组脑脊液中5-HT含量和PAG中5-HT7R表达均上升(P<0.05).与IP组相比,IP + EA组大鼠T3、T4时间点的MWT和TWL显著升高,PAG中c-Fos蛋白表达减少,5-HT7R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PAG中5-HT7R蛋白表达发挥镇痛作用.

    电针切口痛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7受体

    基于MOAKS评分系统对关节腔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李石耀姜晓涵王珺楠陈阳...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关节腔冲洗(joint lavage,JL)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病人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膝关节MOAKS评分系统及临床特征分析JL治疗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接受JL治疗的82例KOA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人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疼痛分量表、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MOAKS评分系统对膝关节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应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影响JL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82例病人.JL治疗后出院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52例(62.2%)病人在治疗后6个月NRS评分下降程度≥50%.治疗后6个月WOMAC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 = 1.022,95%CI:1.003-1.042,P = 0.024)、软骨下骨病变评分(OR = 1.221,95%CI:1.028-1.450,P = 0.023)和关节软骨缺损评分(OR = 1.272,95%CI:1.021-1.585,P = 0.032)是影响JL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JL对KOA病人的膝关节疼痛治疗有效,长病程、严重软骨下骨病变和关节软骨缺损是JL治疗后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节腔冲洗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磁共振成像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心雨赵菁郭红许丽媛...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对病人提供针对性改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至6月使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评估量表(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CPSS)对中日友好医院慢性疼痛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3个维度和22个条目.结果: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总分为(65.5±20.7)分,慢性疼痛管理维度项目均分(2.2±0.8)分,躯体功能维度项目均分为(3.3±1.2)分,症状应对维度项目均分为(2.9±1.2)分.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影响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其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医护人员在制订计划时,需根据病人的不同特征,关注病人的身心状况与社会文化背景,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体化措施以提高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慢性疼痛疼痛管理横断面调查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与偏头痛的关系探讨

    李凤鹏邢红霞靳玫殷闯...
    114-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可能参与其发病.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是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AP与偏头痛发作的头痛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均有关联.本文就CAP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偏头痛胆碱能抗炎通路迷走神经刺激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机械门控离子通道Piezo1调节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研究进展

    谢亚飞杭黎华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电型机械门控离子通道组件 1(piezo-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是哺乳动物体内转导机械刺激信号的主要通道,在调节尿渗透压、控制血压和运动性能、调节上皮细胞增殖与分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机械损伤是炎症诱发因素之一,但机械力诱发炎症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iezo1通过介导有关信号通路以及有氧糖酵解等途径调控巨噬细胞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过程.本文就Piezo1在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Piezo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信号通路

    维生素D在慢性疼痛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杨济玮尤浩军雷静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疼痛全球患病率超过30%,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其产生及维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给病人带来了极大困扰.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现也被认为是一种多效性神经类固醇.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疼痛,但目前维生素D对于慢性疼痛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就维生素D调控慢性疼痛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疼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慢性疼痛维生素D胆钙化醇麦角钙化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