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体育科技

田野

双月刊

1002-9826

bjb@ciss.cn

010-87182588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

中国体育科技/Journal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路探索

    田兵兵辜德宏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征程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路应对。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任务,要求改革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和格局,调整与优化竞技体育产品供给的内容、制度保障、主体间关系,推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建议,优化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体系,将竞技体育产品分为竞技争光类、竞技参与类和竞技表演类,科学规划我国竞技体育产品供给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构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围绕竞技争光、竞技参与和竞技表演3类产品建构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调谐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在竞技争光类产品、社会在竞技参与类产品、市场在竞技表演类产品中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竞技体育

    成熟度与青少年足球人才识别:方法、影响与展望

    黄蓝敏甘建宇孔凡明米靖...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足球人才识别通常基于足球运动员的早期运动表现,同一实足年龄内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成熟度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成熟度作为分组标准有利于确保选拔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系统梳理近20年国内外成熟度相关文献,回顾成熟度的评估方法及其对足球人才识别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外关于成熟度及其对青少年足球人才识别的影响研究主要涵盖人体测量及身体组成参数、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心智能力等方面;2)提前成熟运动员在身高、体重、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无氧耐力方面具有短暂优势,但准时和延迟成熟运动员可能会在后期赶上甚至超越提前成熟运动员;3)协调素质、技术及战术能力受成熟度影响较小,建议在选拔标准中加大其权重;4)由于不同研究在测试方法及样本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研究关于成熟度对灵敏素质、有氧耐力以及心智能力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教练员应深刻理解成熟度在青少年足球人才识别中的关键作用,全面关注个体差异以确保人才选拔的准确性,从而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科学发展提供指导。

    成熟度实足年龄人才识别足球青少年

    不同负荷的复合式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爆发力和专项体能测试指标的影响

    李哲任满迎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力-速曲线设计的6周不同负荷的复合式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表现(下肢最大肌力、爆发力和专项体能测试)的影响。方法:以北京男子柔道队20名运动员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7)、实验Ⅱ组(n=7)和对照组(n=6)。实验I组的干预方案为5组75%1RM深蹲(20%速度损失阈值)结合30%1RM负重蹲跳5次;实验Ⅱ组的干预方案为5组90%1RM深蹲(20%速度损失阈值)结合自重蹲跳5次(PVC杆);对照组不接受实验干预,按照实验组相同时间进行队伍的常规力量训练,并随队测试。实验干预持续6周,每周进行2次训练,期间除干预训练不同,其他柔道专项训练均全队统一进行。在干预前、中、后分别进行深蹲1RM测试、纵跳测试(CMJ、SJ)。干预前、后进行专项体能测试,对比分析训练效果。结果:1)6周干预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在深蹲1RM、纵跳和专项体能测试上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在纵跳测试上显著提高(P<0。05),但在专项体能测试和深蹲1RM上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2)6周实验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I组和实验Ⅱ组的深蹲1RM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Ⅰ组与实验Ⅱ组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纵跳高度(CMJ和SJ)在3组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Ⅱ组的专项体能测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1)两种不同负荷的复合式训练均可提升柔道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和爆发力,同时在专项体能测试上有较高的迁移效果,而常规力量训练在下肢最大肌力、爆发力和专项体能测试的迁移效果不明显。2)两种不同负荷的复合式训练对柔道运动员运动表现(下肢最大肌力、爆发力和专项体能测试)的影响差异较小,90%1RM深蹲结合自重蹲跳的复合式训练在下肢最大肌力、爆发力和专项体能测试的改善幅度上略优于75%1RM深蹲结合30%1RM负重蹲跳的复合式训练。

    柔道复合式训练负荷运动表现

    共同富裕视角下国民健康福利发展研究——兼及体育锻炼的贡献率

    王富百慧张现苓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民生保障及福利制度的持续完善,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与福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目前,对于人口健康福利发展的概念、测量和趋势仍缺乏共识性认识。基于健康与福利两个系统的协调耦合关系,通过CRITIC权重法构建国民健康福利发展指数,分析了近20年(2003-2021年)国民健康福利发展的基本趋势,发现2003-2012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7%,2012-2021年的年均增长率上升至3。33%。计算了体育锻炼对国民健康福利水平提升的贡献率,总贡献率为3。79%,高于家庭人均全年医疗保健支出(2。99%,第19位)和政府卫生支出(2。52%,第21位)。2003-2021年体育锻炼的贡献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18%。

    共同富裕健康福利体育锻炼贡献率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效能提升的驱动因素与生成路径——基于fsQCA分析

    张润晨李燕领马弘宇牛瑞新...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的驱动因素并探索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6个典型案例的治理驱动因素与实践策略选择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给标准、保障制度及居民参与是提升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效能的核心条件,在治理实践中主体间充分发挥互动合作是有效改善治理现状的充分条件。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效能提升要素的组态路径包括:"保障制度+数字技术"的双核驱动型路径、"供给标准+资源整合+居民参与"的均衡驱动型路径、"供给标准+居民参与"的统筹驱动型路径和"保障制度+居民参与"的助力驱动型路径。4条组态路径关系揭示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进程中多个条件变量的协同驱动效应,并据此提出发展建议:创新治理理念,跟进保障制度实现治理宏观驱动;推进协商民主,设立供给标准落实治理中观协同;强化数字治理深度,激发居民参与推进治理微观能动,以此综合提升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效能。

    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效能城市社区驱动因素组态路径

    加压肌力锻炼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质量与肌肉力量的影响

    张明月张林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肌力锻炼联合加压运动干预对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8名符合实验条件的老年肌少症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C组,n=16),不进行干预,维持原有生活状态;下肢肌力锻炼组(ST组,n=16),依次进行6种动作模式下的专项下肢肌力锻炼;下肢加压肌力锻炼组(KT组,n=16),采用专业加压仪器对大腿近端进行捆绑加压,锻炼方式同ST组。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10周运动干预前、后,肌肉质量及肌肉力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经10周干预后,1)KT组胫骨前肌肌肉横截面积、肌肉厚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KT组小腿围显著增加(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KT组下肢肌肉质量显著升高(P<0。05),且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骼肌质量指数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ST组足跖屈时相对峰力矩显著高于C组(P<0。05),KT组足背屈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显著增加(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跖屈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ST组腓肠肌肌肉力量显著升高(P<0。05),且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T组腓肠肌肌肉力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C组、ST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KT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肌肉力量显著增加(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KT组30 s连续坐起次数显著升高(P<0。01),且与C组、ST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单纯下肢肌肉力量锻炼能够显著增强腓肠肌肌肉力量,加压下肢肌力锻炼对提升胫骨前肌肌肉质量、增加下肢肌肉质量和提高除大腿后侧肌群外的下肢肌肉力量效果显著;2)相较于单纯的下肢肌力锻炼,加压下肢肌力锻炼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腓肠肌肌肉力量的增益效果更为显著。

    老年人肌少症肌力锻炼加压训练

    运动因子对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胡帅武心茹邢建强沈飞...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神经元损伤、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运动因子改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有待阐明。系统梳理了神经营养因子、生神经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能量代谢产物以及Irisin和Neurturin等运动因子在调控神经元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凋亡信号中的作用,揭示运动因子改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相关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综述发现,运动可刺激骨骼肌、脂肪、肝脏和大脑分泌运动因子,并通过对话作用调节系统性代谢,还可通过多条外周-中枢交互路径改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这种积极作用可能是"运动因子网络"相互作用、串扰协调的结果,揭示运动因子介导的特定运动方案与特定机体适应的精确机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运动因子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我国冰雪运动教育的现实审视、向度设计与普及路径

    赵鹏赵富学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雪运动教育是向青少年普及冰雪运动知识、传承冰雪运动文化、推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抓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冰雪运动教育的现实境况进行审视,从多个视角分析冰雪运动教育的设计向度,进一步提出符合我国冰雪运动教育普及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我国冰雪运动教育政策汇集了教育优势、体量拓展了教育广度、素材保障了教育供给、文化激发了教育活力,对各部分进行审视能够科学研判我国冰雪运动教育普及与推展的综合效力。同时,应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的冰雪运动教育设计思路,坚持体育课程与跨学科课程并行推进、课内指导与课外延伸有效衔接、技术教学与方法创新互通互融、区域性赛事与全国性赛事支持互补。在向度设计基础上,聚焦课内教学、课外活动、专业训练、业余练习和多元比赛等路径,通过构建冰雪运动知识技能内容体系、拓展冰雪运动多元素材、设计体能和专项训练科学方案、优化冰雪运动练习方式和搭建冰雪运动赛事体系,实现冰雪运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

    冰雪运动教育体育课程青少年

    国际体育专利的演化趋势与竞争力格局研究

    张诗雨
    85-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际比较视野,以体育专利为抓手,以国际专利分类体系中"运动、游戏、娱乐活动"领域专利为切入点,以收录在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中的体育专利作为考察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拟定量分析以及图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体育专利的演化趋势与竞争力格局进行多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演化趋势来看,1975-2023年全球体育专利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中国3个国家,共占据全球体育专利公开量的89。49%;体育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经历了技术萌芽期和技术成长期。从竞争力格局来看,日本在有效体育专利数量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并且在高被引体育专利和核心体育专利申请人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竞争力;美国的体育专利被引频次最多,是体育专利领域主要的创新引领者;中国拥有大量的体育专利发明人才,并在体育专利技术和申请人的分布格局上相对均衡,但在高被引体育专利和核心体育专利申请人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基于此,中国亟需实现"质"与"量"之间的平衡,以实现体育专利的可持续和深度发展,聚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专利竞争力格局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