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越野滑雪运动员运动后疲劳的恢复作用,探究艾灸疗法对运动后疲劳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名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吉林省集训队越野滑雪项目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艾灸组(n=7)。对照组和艾灸组均进行持续4周、每周3次的运动疲劳训练。对照组在运动疲劳训练后进行常规放松,艾灸组除常规放松外,同期接受艾灸治疗(每周3次,每次40 min,共12次)。对运动疲劳训练后的运动心理指标(Borg主观疲劳感觉量表评分)、运动生化指标(血乳酸、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运动生理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异性、上肢握力)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1)艾灸组在干预中期和干预结束后的主观疲劳感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2)艾灸组运动后5 min血乳酸值在干预中期和干预结束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运动后次日晨起血乳酸值艾灸组在干预中期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但干预结束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在干预中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干预结束后,艾灸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在干预中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干预结束后,艾灸组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相邻心搏RR间期之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NN intervals exceeding 50 ms,PNN50)]比较结果显示,艾灸组在干预中期、干预结束后的SDNN、RMSSD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P<0。01),艾灸组PNN50比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低频和高频的比值(LF/HF)]比较结果显示,艾灸组在干预中期、干预结束后的HF、LF/HF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LF在干预中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干预结束后艾灸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运动前后左、右手握力差值在干预中期和干预结束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灸疗法干预能够有效加快越野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训练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状态的恢复,并对心理疲劳、乳酸堆积、肌肉力量等有一定恢复效果。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身体锻炼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在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 5个电子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筛选后纳入11项研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2。0进行相关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半定量的系统综述总结归纳相关文章。结果:身体锻炼联合多感官刺激能显著抑制消极情绪和促进注意力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积极情绪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论:多感官刺激能产生"多感官整合",与单一感官刺激相比,身体锻炼联合多感官刺激能促进心理健康效益。建议未来研究优化多感官刺激的核心技术,采用神经影像技术深入探讨潜在机制,增加高质量随机对照实验,并进一步探索锻炼强度、不同刺激方式、个体差异等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