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建某三甲医院健康人群熟悉气味调查研究

    吴烽芳黄艺峰林伟年沈炳宏...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福建某三甲医院健康人群熟悉气味。方法 选取2022年6-8月自愿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进行嗅觉调查的健康成年人,给予16种气味剂进行气味鉴定试验并完成《泉州市第一医院嗅觉问卷调查表》,通过统计学方法,寻找出健康人群最熟悉的8种气味。共有200名受试者被纳入调查,《泉州市第一医院嗅觉问卷调查表》由一系列多项选择问题组成,用于选择气味及气味的强度,满分为48分。结果 根据测试的结果,本次研究得出:大蒜、咖啡、茉莉、薄荷、哈密瓜、香蕉、百香果、茴香和葡萄(并列第8位)是就诊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健康人群最熟悉的气味。该受试人群对16种气味剂型的嗅觉正常值是(34。22±5。45)分,第10百分位嗅觉正常值为41。0分。结论 快速嗅觉筛查试验适合在中国其他地区推广并建立局部气味测试试验。可通过日后全国大规模的人群筛查,确定各地区的熟悉气味及嗅觉正常值,建立各地区人群的嗅觉诊断定性定量标准,将临床上嗅觉障碍的诊断客观化、标准化。

    嗅觉敏感性调查快速嗅觉筛查试验气味健康人群

    肝细胞癌自动化BCLC分期模型研究

    张冰许庆祎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助大数据平台,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自动化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模型,以服务于临床诊疗及学术研究工作。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月收治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仓库技术(extract-transform-load,ETL)工具构建患者的标准化全维度数据集(每个病例含 700 个维度)。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1 076 例HCC患者,根据 2016 年BCLC分期标准,在数据集中提取肝性脑病、腹水、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情况、肝外转移情况、患者体力情况等 12 个相关维度,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基于Python语言的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模块等方法构建自动化BCLC分期模型。随机抽取 2020 年 1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HCC患者 191 例,进行既往病例测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0例HCC患者,进行新增病例测试。由 2 名肝胆外科主治医师对测试病例进行人工分期审核,获得标准分期用于校正。比较模型自动化分期、病例记录分期及标准分期三者间差异,以观察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 基于大数据方法学成功构建HCC自动化BCLC分期模型,通过含 150 个病例的验证集进行验证,准确率为 93。33%,提示建模成功。既往病例测试结果提示,经标准分期校正,自动化分期准确率为 98。43%,错误 3 例,其中 0期 1 例、A期 2 例;记录分期准确率为 96。33%,错误 7 例,其中 0 期 2 例,A期 5 例。新增病例测试结果提示,经标准分期校正,自动化分期准确率为 95。56%,错误 8 例,其中 0 期 1 例,A期 1 例,B期 4 例,C期 2 例,D期 0 例;记录分期准确率为 96。11%,错误 7 例,其中 0 期 2 例,A期 1 例,B期 2 例,C期 2 例,D期 0 例。结论 HCC自动化BCLC分期模型高效、准确,在数据标准化方面尚有改进空间,值得向临床推广。

    肝细胞癌BCLC分期大数据ETL工具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XGBOOST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研究

    郑丽英张珍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1 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 100 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 2022年 2 月—2023 年 6 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 100 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 2 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 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 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 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 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 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 1 例,心力衰竭 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9。00%(9/100)(P<0。05)。结论 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区域性胸痛中心应用价值分诊效率不良反应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

    蔡淑贤李瑞玲邱陆阵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4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科监护室收治的 119 例膈肌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n= 60,早期康复训练)与研究组(n= 59,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 2 组的血气指标、膈肌厚度及膈肌移动度、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 Ⅱ)、肺部感染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2)水平较低,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2)、氧 合 指 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气末与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ACHE 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8%,低于对照组的 16。67%(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10。36±1。15)d及住院时间(19。16±1。53)d短于对照组[(13。58±1。43)d,(21。25±2。02)d](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其血气指标与膈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健康水平。

    机械通气体外膈肌起搏早期康复训练膈肌功能并发症血气指标

    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观察

    董佳勇连三平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 64 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2021 年 4 月—2023 年 4 月治疗的疑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 6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各 34 例。2 组均进行 64 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造影剂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比较 2 组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辐射剂量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es index,CTDIvol)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3。76±64。61)HU、(428。63±59。45)HU、(429。15±60。23)HU、(3。84±0。33)分,对照组分别为(418。49±62。27)HU、(410。91±57。16)HU、(412。83±58。90)HU、(3。91±0。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P、CTDIvol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73。97±31。29)mGy·cm、(6。07±1。38)mGy、5。88%,对照组分别为(286。52±64。10)mGy·cm、(8。74±2。05)mGy,23。5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NR、CNR分别为(31。96±4。74)、(36。59±8。21),对照组SNR、CNR分别为(32。75±5。09)、(37。11±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 排螺旋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获得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效果相当,但 64 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检查能够减少辐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检查安全性。

    肺动脉栓塞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参数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观察

    林仁河陈仲陈欢林蒋小玲...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二医院 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收治的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病例资料,查阅并筛选出 100 例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完整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 2 组,各 50 例。参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 2 组治疗效果。结果 2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S)比治疗前更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指标[(360。45±25。68)min、(76。15±5。15)%、(12。85±4。32)min]均高于参照组[(317。85±23。12)min、(68。76±4。31)%、(8。05±1。65)min];而睡 眠 潜 伏 期(sleeplatency,SL)、醒觉指数(arousalindex,AI)则要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指标[(17。12±3。45)min、(24。05±2。48)次/h]低于参照组[(24。18±4。36)min、(35。36±3。12)次/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的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评分要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评分[(6。01±2。02)分]低于参照组[(8。12±2。05)分],而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PD 睡眠量表(PD sleep scale,PD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分数[(25。38±2。76)分、(119。85±11。05)分]明显高出参照组[(22。38±2。13)分、(113。15±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睡眠障碍改善、认知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帕金森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睡眠质量认知功能不良反应

    PCT、sTREM-1、HMGB1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石蓉金爱花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s trigger receptor-1,sTRE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2023 年 4 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78 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治疗无效组(n= 44)与治疗有效组(n= 34)。观察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T、sTREM-1、HMGB1 水 平,绘 制 PCT、sTREM-1、HMGB1 及其联合的ROC曲线;分析 3 项血清指标及其联合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无效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CRP水平与治疗有效组相应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PCT、sTREM-1、HMGB1 均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指标联合的AUC值为0。958,95%CI 0。920~0。995,敏感度为 97。70%,特异度为 71。50%,截断值为 0。008。结论 PCT、sTREM-1、HMGB1 三者联合检验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其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

    PCTsTREM-1HMGB1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预后预测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症介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王素梅王颖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pha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炎症介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6 月—2023 年 6 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 110 例AECOPD患者为加重组,另外选取 71 例COPD患者作为稳定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67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 3 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炎症介质、肺功能指标。分析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炎症介质、肺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炎症介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加重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肌酐、空腹血糖、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第 1 秒用力呼气容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Ⅰ级相比,Ⅱ级、Ⅲ级患者PCT、hs-CRP、IL-6、SA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EV1/FVC、FEV1 水平逐渐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EV1/FVC、FEV1水平与PCT、hs-CRP、IL-6、SAA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收缩压、血肌酐、空腹血糖、WBC水平为AE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功能与炎症介质相关,检测患者炎症介质、肺功能状态,可用于患者病情的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症介质肺功能血压血糖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李梅邹明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丹巴长征骨科医院妇科 2022 年 1-12 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曲普瑞林注射液与常规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组实施曲普瑞林注射液与低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分析 2 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及肌瘤体积。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39/40),对照组为 77。50%(31/4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和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并减小子宫和肌瘤的体积。

    子宫肌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曲普瑞林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吕春燕杨潇赵亮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应用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12 月滕州市工人医院接受化疗和免疫治疗(选用卡瑞利珠单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 78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化疗组(n= 31,白蛋白紫杉醇 + 顺铂化疗)与联合治疗组(n= 47,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 + 顺铂化疗)。对比 2 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常见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开展各项指标数据的分析和对比。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70±0。32)个月。化疗组客观缓解率(22。58%)与疾病控制率(48。39%)低于联合治疗组(46。81%、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26%)低于化疗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免疫治疗可延长生存期,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此文的研究结果为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免疫治疗食管癌卡瑞利珠单抗临床疗效安全性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