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张绍武

月刊

1004-8685

wsjyzz@126.com

010-84030401

100007

北京市100007-9号信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药特征及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吴晓燕李小四郭建伟胡春东...
    1323-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药性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肝胆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ERCP术中胆汁微生物培养,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胆道感染CRE的耐药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 107例行ERCP术后共检出病原菌535株,肠杆菌目细菌占60.9%(326/535),CRE占4.3%(23/535);CRE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CRE菌株(P<0.05);所有菌株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耐药基因;blaNDM检出占60.9%,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完全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性胆石相关性胰腺炎、手术时间≥60 min、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使用史是ERCP术后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ERCP术后胆道感染CRE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关注相关危险因素以改善预后;CRE的主要酶型blaNDM对临床新型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实验室碳青霉烯酶型检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药性基因型

    236株沙雷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胡莹陈群英
    1328-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沙雷菌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的GNI、GNS-13,对236株沙雷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21年12月共分离到沙雷菌236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61.44%),其次为血液(18.64%)和尿液(11.45%).236株沙雷菌中黏质沙雷菌占绝大多数(88.56%),其次为居泉沙雷菌(6.36%)和液化沙雷菌(2.97%).黏质沙雷菌对头孢唑啉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99.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22.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喹诺酮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敏感.结论 三代喹诺酮可作为治疗由沙雷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小儿骨骼生长有影响,不适宜于患儿和孕妇,可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沙雷菌耐药机制复杂,应重视对多重耐药沙雷菌的监控和控制,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院内扩散.

    医院感染沙雷菌耐药性

    2017年-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携带脑膜炎奈瑟菌分子特征分析

    刘丹段杉高艳赵剑虹...
    1331-1334,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携带的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血清基因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了解菌群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21株脑膜炎奈瑟菌,进行生化鉴定和种特异性基因复核,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血清基因分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使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分离株与全球高致病性克隆群的关系.结果 经鉴定21株菌均为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结果为B群11株,X群3株,不可分群7株.21株脑膜炎奈瑟菌共有16种序列型,其中14株属于4个已定义的克隆群,cc4821(8株)、cc5(2株)、cc198(2株)、cc175(2株),7株为无序列群,分别是ST-7962(2株)、ST-5586(3株)、ST-5613(1株)、ST-5863(1株).基于管家基因序列的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株ST型别多样化,存在全球高致病性克隆群cc4821和cc5,以B群cc4821为优势克隆.划为无序列群的2株B群的ST-7962分离株与cc4821关系较近,可能与B群分离株ST-4897(cc4821)存在局部进化.结论 2017年-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主要为B群,各年散在分布,且存在高致病性克隆,需加强关注脑膜炎奈瑟菌的菌群变迁,及早发现疫情,对公众的健康潜在危害应予以关注,并为免疫政策提供参考.

    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群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及前白蛋白对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陈荣发王美玉刘林娜杨训俊...
    1335-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前白蛋白(PA)在评估胆囊炎患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胆囊炎患者248例,检测患者PCT、CRP、ALP、GGT、PA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感染组84例、中度感染组82例、轻度感染组82例,比较不同组别PCT、CRP、ALP、GGT和PA水平,并运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轻度和中度感染组比较,重度组PCT、CRP、ALP、GGT水平均升高(P<0.05);而重度和中度感染组PA水平相对于轻度感染组降低(P<0.05);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除PA和GGT水平有差异,其他指标无差异.PCT、CRP、ALP、PA、GGT以患者年龄和性别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PCT、CRP、GGT是反映重度感染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CT、CRP、ALP、PA、GGT对重度感染性胆囊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668、0.721、0.628 和0.716;敏感度分别为0.798、0.667、0.845、0.768 和0.631;特异度分别为0.896、0.616、0.457、0.476和0.774(P<0.05).PCT联合ALP、GGT指标对重度感染性胆囊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6,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671.结论 联合检测PCT、CRP、GGT、ALP、PA对评估胆囊炎患者的严重程度有较高临床价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PCT水平也随之升高,血清PCT也可作为胆囊炎严重程度评估的有效实验室项目方法.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胆囊炎

    外周血炎症因子、吲哚胺2,3-二氧化酶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相关性研究

    朱莉清张鹏上官醉飞毛其芬...
    1339-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及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联系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通过对冠心病组、冠心病共病抑郁组、对照组3组进行肝肾心功能、血常规、外周血炎症因子以及IDO水平检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炎症因子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组心肝肾功能、血脂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共病抑郁组血尿酸、胱抑素C(Cys-C)高于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患者IL-10检测结果均值高于冠心病共病抑郁组(P<0.05);冠心病共病抑郁组TFN、IFN、IDO检测结果平均值高于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患者TNF、IFN、Cys-C水平与抑郁程度成正相关(P<0.05);IL-10水平与抑郁程度成负相关(P<0.05).结论 促炎及抑炎因子的异常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的趋向,IDO及IFN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

    炎症因子吲哚胺2,3-二氧化酶冠心病抑郁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诊断价值

    王小琴严增泽严荧燕庄文明...
    1343-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随机数字化法搜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妊娠就诊的217例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的常规资料以及血象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数字化法搜集同期217例早期正常妊娠来本院进行人工流产孕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早期先兆流产的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价NLR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期先兆流产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单核细胞计数(Mon)、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NL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Ly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LR是早期先兆流产的唯一影响因素(OR=2.106,P=0.003);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P<0.001).结论 NLR的升高是早期先兆流产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预防早期孕妇发生先兆流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先兆流产诊断价值

    M蛋白与细胞免疫分型在高淋巴细胞比例老年人群中的表达

    李作洁付水陈礼好潘孝勇...
    1346-1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40%的老年人进行M蛋白筛查和细胞免疫分型的联合研究,分析不同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M蛋白筛查和细胞免疫分型情况.方法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300例研究对象的血清和EDTA-K2抗凝全血,按淋巴细胞比例分3组,同时选取10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40%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用全自动血清蛋白电泳分析仪进行M蛋白筛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的EDTA-K2抗凝全血进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测,所用单克隆抗体有CD3、CD5、CD19、CD22、CD38、CD45、CD56、CD138,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查其中是否存在M蛋白阳性或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表达.结果 总实验组与对照组的M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的M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免疫分型异常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40%~50%)与对照组的免疫分型异常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50%~60%)和实验3组(>60%)分别与对照组的免疫分型异常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50%且年龄≥60周岁的老年人M蛋白阳性率和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表达率均较高,可能存在易漏诊和误诊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建议临床方面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50%且年龄≥60周岁的老年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筛查M蛋白和细胞免疫分型检测.

    M蛋白细胞免疫分型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一例Gitelman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蔡晓晓童郁陈璐施建有...
    1351-1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集其外周静脉血,经测序分析寻找相关突变位点,结合临床特征对其突变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Gitelman综合征诊断.基因突变分析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弟的SLC12A3基因第1号外显子存在c.248G>A(p.Arg83Gln)杂合错义的致病突变;先证者、先证者弟弟和先证者女儿的SLC12A3基因第7号内含子与第8号外显子之间存在c.965-1_976delins-ACCGAAAATTTT缺失插入突变,该突变可导致NCCT蛋白在第7内含子和第8外显子之间的剪接位点异常,最终导致蛋白活性和功能受损.结论 Gitelman综合征患者起病隐匿,临床医师需详细问诊与完善实验室检验;SLC12A3基因c.248G>A(p.Arg83Gln)和c.965-1_976delins-ACCGAA-AATTTT突变是该Gitelman综合征家系的可能致病变异.

    Gitelman综合征低钾血症基因突变SLC12A3基因

    儿童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共阳性者病毒preS/S基因变异特征

    王社梁章金丽邹伟华
    1354-1356,1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共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preS/S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收集14岁以下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共阳性HBV感染者10例为共阳性组,以同期收集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单阳性22例为单阳性组,检测乙肝血清免疫学和肝功能标志物,应用荧光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对核酸检测阳性样本的病毒preS/S基因进行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2组间病毒preS/S区变异及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共阳性组中以HBeAg阴性占大多数,且共阳性组儿童HBV-DNA水平低于单阳性组(P<0.05),但2组间基因型分布和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与GenBank中HBV参考序列比较显示,共阳性组中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和第二环内氨基酸变异率高于单阳性组,且共阳性组中检测出preS2缺失突变.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共阳性儿童HBV感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复制,preS/S变异可能与儿童共阳性发生有关.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儿童变异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睾酮的能力评定

    曹冉崔丽黄冰蒋玉新...
    1357-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组织人血清中睾酮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能力验证活动,了解各参加实验室睾酮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发现并识别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促进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方法 收集外观透明、清澈,无溶血、黄疸和乳糜,无传染病的健康人体血清,根据血清中睾酮的浓度水平,制备A、B 2种浓度水平的睾酮能力验证样品.能力验证活动依据CNAS-CL03:2010《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17043:2010)及相关指南文件要求运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均匀性评估,t检验用于稳定性评估.采用稳健算法A计算稳健均值作为指定值,稳健标准差作为能力评定标准差,考虑指定值不确定度,采用z'比分数用于结果评定.结果 能力验证样品通过均匀性及稳定性检验,满足能力验证计划使用要求.共16家实验室报名参加,14家参加实验室结果为"满意",满意率为87.5%.结论 本次能力验证活动中大部分实验室ID-LC/MS/MS测定血清睾酮能力可靠,结果"可疑"或"不满意"的参加实验室可通过本次技术建议内容查找和分析问题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人血清睾酮能力验证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z'比分数法